標籤:

一個人身體和精神很疲憊的時候,是否還會有精力去顧及他人的感受?

發現當自己很累的時候,並不想說話,不想跟誰聊天,也不想去關心別人,只想要休息。


謝邀。當你問這個問題的時候其實你已經在關注別人的感受了,如果不在乎別人的感受就不會問這樣的問題,每個人活著都不容易,誰都有身心疲憊的時候,你希望得到關愛理解的時候,別人也需要,身邊的人生活久了,好多事,好多話還不如對待陌生人來的友善,因為習慣了就感覺應該的。打個不確當的比方,如果現在你孩子的老師來你家,你會因為身心疲憊而視而不見嗎?我想你再累也會倒杯熱水,拿點水果來招待吧,你會在乎老師的感受的。我想這個例子應該能回答你的問題了吧。


這個看情況,一般情況下選擇沉默,一個人待會兒……但是不可以作為情緒發泄的資本


更多的是沉默吧!不想說一句話,不想發脾氣,不想微笑。


當媽後就知道了,在累的想靜靜地只呼吸和發獃時,孩子還要你陪他玩,不停的喊媽媽媽媽媽媽媽媽…真的是連發火和苦笑的力氣都沒有了。每到這時我就告訴他:一分鐘不喊媽媽,小聲 的數到60。

導致形成習慣,現在只要有人說等十分鐘再怎樣怎樣時,孩子就開始123456…

比如老師給我說:「剛跑完你不能給他吃冰糕,最少得等半個小時。」孩子馬上就開始在那裡計時1234…

好尷尬


謝邀

當一個人,身體與精神極度疲憊之時,心理上更容易出現消極意識。在此背景下,我們假設他會遇見以下三種情景。

情景一: 陌生人的打攪,譬如陌生人的搭訕、售樓工作者的電銷、等等……這些時候,恐怕並不能很好的,如自身平常一樣,更寬容去對待。

情景二: 親朋好友,親戚和朋友地造訪,或者來電,可能因為礙著面子,所以耐著性子,傾聽一會兒,最後大多便都,找一些事由,先將事情,搪塞過去,以後再說。

情景三: 直系親屬,父母,伴侶,孩子。面對他們的問候,或者,他們那時刻,遇見的難題。我們總是能,再度鼓起勇氣,好像體內的綠巨人突然喚醒,給他們最好的我們,讓他們感受到安全。聽見他們因為我們的疲累,而越來幸福快樂。忽然那一時刻,好像,也沒那麼疲憊。

一己之言,隨便聽聽。。。


浴缸和床的感受我都顧忌不了了


曾經有過跟博主同樣的經歷,確實,生活中是會有一些猝不及防想迴避的問題或者事情,在這裡不針對同類事情說兩句,

當我們神經緊緊繃著的時候,選擇睡眠又或者選擇一個人獨處不能很大程度的解決問題又或者說是很難給自己一種愉悅的心情。選擇睡眠,總會有睡醒的時候,面對之前問題還是頭皮發麻胸口煩悶;選擇一個人獨處,獨處時間短了就嫌時間不夠,獨處時間長了,又嫌問題太過於複雜。

那我問你,如果你發現自己陷於這樣的一個死循環中,問題還能有效的解決嗎?

在生活中,獨處確實有助於思考,睡眠也確實有助於減壓,但這些都是個體的行為,並不能按時的高效率的解決很多具有"社會性質"的群體性的問題。所以有些時候,經常會聽到說,我們都一樣什麼什麼,很難引起共鳴,直白的說就是感同身受,(好像扯的有點遠)

總的來說,希望博主能區分一下現在碰到的問題是個人的還是集體的。其次,如果博主碰上的是萬事開口難的問題的話,還是退一步海闊天空的好


做別人眼裡的自己活著太累。與其活在別人想法,不如做一個自己想做的人。


這取決於你的思想方式,看你是辯證唯物主義,還是唯心主義,如果你的思想裡面,想要物質多一點,那麼,普遍意義上你是不會安慰別人的,如果是意識形態多一點,那麼普遍意義上你會安慰別人!當然也可能例外,世界從不缺乏例外!


我不知道別人,反正我沒有


推薦閱讀:

TAG: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