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漫講】考大學是選學校還是城市?
選大學就是選城市,你選擇了學校,很可能也就選擇了將來要留 下來的城市。這直接影響你的就業、眼界和發展方向。
如何選擇大學?
看看中國的城市新移民,大多數都是這樣一個線路:在一座城市 上了四年大學,畢業後,選擇繼續在這座城市工作、結婚、生子、生 活,實現個人晉級。
選蘭州大學還是上海大學?蘭州大學曾經很有名,傳統的 985 名 校,專業性很強,學習氛圍濃厚,考研佔優勢,但無奈位於西北,經濟低迷,留不住人才,尤其是高層次人才。
蘭大的衰落與人才流失直接相關。所以,考生寧願選擇不是一本 的上海大學。因為在一線城市或新一線城市,你有更多的選擇機會, 包括大企業校招,能聽到大師的講座或一場世界級的音樂會、演唱 會,看一場高質量的展覽。最關鍵的是,你還有機會去大機構、大公 司實習、兼職。
學 IT 的大多跑到北京去找機會,學金融的大多去上海碰運氣,因為這些城市是行業發展的風暴眼。而在中心城市形成的眼界、視野 又會伴隨你一生,影響你的人生晉級之路。
你是哪裡人,不決定你是誰;你在哪裡上學,才決定你是誰。
某「985」大學畢業生李文星之死,原因表面上是他通過網路招 聘平台「BOSS 直聘」找工作誤入傳銷陷阱,實質上是在本地找不到 施展身手的機會,也缺乏在都市叢林里生存的經驗和人脈。
對多數大學生而言,如果不貪戀家鄉,多半會優先選擇北上廣深 這些一線城市。但由於這些城市的高房價和高生活成本,近期大學生 們又轉向武漢、南京、杭州、鄭州這樣的新一線城市,它們是冉冉升 起的經濟新高地,不惜以房補、獎金和落戶政策來吸引外來人才。
上大學為什麼非得選擇中心城市?你會問:人家牛津、劍橋、斯 坦福為什麼可以安於某個小城?
答案是:中國城市是按權力來評級 的,而資源也是圍繞權力來分配的。
城市化與人口流動
選擇什麼樣的城市,就是選擇什麼樣的生活。關鍵看你的需求, 看你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中國的城市化進程還遠遠沒有完結,至少還要進行 20 年。城市 化為未來個人的身份晉級提供充分的機會。廣義的城市化就是農業人 口進城,城市規模不斷擴張,城市間人員頻繁流動的過程,同時伴隨交通擁堵、空氣污染、房價高企等大城市病。目前,中國的城市化率 是 57%(發達國家這一比例達到 80% 以上),但只有不到 40% 的城 市人口有城市戶籍,剩下的兩億多人口處於農業與非農業之間,城裡 落不下,鄉村回不去或不願回,十分尷尬。
城市化和前面所說的全球化、現代化,在本質上是一回事兒。城市化的本質就是讓農民變成市民,讓市民變成公民,甚至世界公民。
城市化意味著機會,意味著晉級;鄉村化則意味著停滯,意味著 回歸,意味著養老。
如今,有六成的 80 後都不在自己的出生地學習、工作,「漂一代」 成為新一代的遷移常態。「漂族」在中心城市紮根,可以說是在國內 進行的一次「身份進階式移民」,同時也給城市帶來新鮮的活力。
哪些城市最有吸引力
哪些城市是中國「最具吸引力」的十大城市?百度地圖的數據顯 示(根據手機地理位置定位),2017 年人口吸引力排名前十的城市為: 深圳、北京、廣州、上海、東莞、重慶、蘇州、杭州、成都、鄭州。 當然,用百度地圖的使用情況來推斷一座城市的吸引力,有失偏頗。 但從總體上說,18~35 歲的人占各城市總流入人口的 60% 以上,則說 明年輕人是流動的主力軍。
關於未來城市化的機會,我提幾點建議。
第一,人口流入迅猛的地方可以重點關注。天津、北京、深圳、 廣州、重慶、鄭州、成都、武漢、上海、長沙、石家莊都屬於過去五 年常住人口增長了超過 50 萬的城市。未來五年,人口增加最快的城 市當然是雄安。
第二,人口增長快的城市,房價也跟著長,但對人口增長有限, 房價卻上漲迅速的地方則要謹慎選擇,比如廈門、蘇州、南京、珠海 等。以蘇州為例,過去五年人口增長 10 萬,房價卻暴漲,最近一年 的房價漲幅為 44%,要小心了。
第三,房價漲勢是否合理要看人口凈流入量,尤其是年輕人口 的凈流入量,更準確地說,是年輕、有想法、有夢想的人口的凈流入 量。在這點上,沒有哪座城市能與深圳相比。所以,深圳未來的房價 還是看漲的。
第四,一座城市的經濟競爭力或發展後勁兒主要靠年輕人口,所 以接納外來年輕人口成為未來城市規劃的核心要點。誰能包容「漂 族」,誰就能取得未來城市競爭的勝利。所以,未來五年,我更看好 新一線城市的發展潛力。
第五,百度這個排名只代表部分年輕人最嚮往的城市,並不代表 所有人。有位廣東網友稱,最適合居住、養老,且壓力小的應該是廣 西,這些優勢讓他這個廣東人羨慕不已。所以,心態不同,需求不 同,對各個城市各入各眼吧。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你問我要去向何方?你指著人多的地方(也可能是人少的地方)。」
中國未來的城市政策,是嚴控超大城市人口,北京和上海尤其 會嚴控。城市永遠是嫌貧愛富的,請你記住這一點。你不為它做出貢 獻,或者在未來做出貢獻,它是不會接納你的。條條大路通羅馬,而 有人就生在羅馬,也有人因為沒有羅馬戶口被趕走。
個人如何選擇城市
「台北好玩不好看,北京好看不好玩。」這是《康熙來了》a出品人 王偉忠的妙評。
「逃離北上廣」炒作的背後是城市優劣勢的比較、生活質量的比 拼,還有城市趣味的選擇。選擇一座城市就是選擇一種趣味。一般來 說,上海的趣味不是北京人的菜,反之亦然。選擇一座城市也不是單 看房價。買房不能決定一個人的階層,階層還有其他指標。同樣,房 價也不能決定一座城市的所有,包括城市的雄心抱負和趣味—可以 說,選城市如同談戀愛,要選和你趣味相投的。
那麼,你會選擇哪座城市呢?我把中國城市分為三個層次:第一 層次,北上廣深一線城市;第二層次,即所謂的「新一線城市」,一 共有 15 座,目前的人才大戰主要就在新一線城市之間進行;第三層次,就是二三四線城市,還包括魅力小鎮。
你會選擇哪座城市?即北上廣深、蘇杭武天,還是新一線或 二三四線城市?選擇哪座城市,關鍵看哪座城市適合你,看你的取向 是什麼。你是大城市或大都市型人格,還是小城市型人格?不同城市 有不同的階層晉級模式,拼能力還是拼關係,靠強關係還是靠弱關 系,因城而異。下面,我們分別對不同的選擇進行分析。
第一,選擇一線城市。 選擇大都市的好處,就是你能很容易找到志同道合者,因為樣本 量足夠大,你總能找到在趣味、價值觀或信仰方面的同道中人。而在 中小城市,做到這一點則較難,不妨參照一下賈樟柯電影中那些苦悶 的小城青年。
你屬於大都市型人格嗎?要成為一名「全球公民」,不只取決於 護照上滿滿的簽證,還取決於你是否具備現代型人格,就是我們在第 五講中講過的社會學家英克爾斯提出的個人現代性的 12 項特徵。
是否具備這些特徵決定了你能否與一線城市「八字相合」。一線 城市最為現代化、國際化,具有時尚中心、大劇院、以星巴克為代表 的國際商務文化,但也有高房價。可悲的是,現在房價成為人們選擇 城市的重要因素(如果不是唯一因素的話)。
讓我們來看一個一線城市典型的「住房剛需族」。我家隔壁的新 婚小夫妻正考慮在北京買房,一到周末就去通州看房,因為市區的 房子早已買不起。但是,即使通州的一套七八十平方米的房子也得四五百萬元。首付需要 200 萬元,主要由男方出資。男方來自一個江 西小城,在京城 IT 企業打拚,女方則在某個事業單位工作。200 萬元, 這筆錢在他們老家可以購置豪宅了。男方父母為了小兩口的理想,省 吃儉用,拚命攢這筆錢。小兩口婚後還得靠雙方父母接濟。這就是艱 難的「京漂族」買房的故事。男方的父母說:「我們早就在江西九江 準備好了他們的房子。做個公務員,日子多滋潤!可小兩口就是不回去。」
以上故事揭示了一個社會學現實:在當下北上廣深或中心城 市,是三個家庭合力買一套房!現在明白了吧,中國的高房價是由 千千萬萬個家庭來負擔化解的,是「一拖二」的家庭模式支撐了高 房價。
按房價,我把中國城市分為四種類型:高房價,高消費;高房 價,低消費;低房價,高消費;低房價,低消費。
但是,按機會也可以把中國城市分為四種類型:高房價,多機 會;高房價,少機會;低房價,多機會;低房價,少機會。
「漂族」忍受高房價、重霧霾、擁擠的交通、高壓的工作就是為 了這兩個字:機會。
中國的「漂族」數量有多少?我的估算在 6 000 萬 ~8 000 萬人。 他們流動於北上廣深,也包括杭州、成都、武漢等新一線城市。這 6 000 萬 ~8 000 萬人以年輕的、有想法的、有夢想的人群為主,是 「中國城市競爭力之鹽」,缺少他們城市會很寡淡。
第二,選擇新一線城市。 新一線城市是《第一財經周刊》2013 年提出的概念,一經提出 就迅速得到廣泛反響。它們是成都、杭州、南京、武漢、天津、西 安、重慶、青島、瀋陽、長沙、大連、廈門、無錫、福州、濟南 15 座城市。你可能會問,居然沒有我所在的城市,比如東莞或寧波?
是否能稱為新一線城市,主要看其對周邊的輻射能力。新一線城 市要有良好的經濟基礎、便利的交通和獨特的城市魅力。該雜誌定義 新一線城市的指標多為商務指標:一線品牌進入數量、GDP、人均收 入、985 或 211 高校數量、全球 500 強進入數量,以及國際航線數量等。
未來,新一線城市將掀起人才爭奪戰。這些城市吸引大學畢業生 的比例在 2016 年已經超過了北上廣深四座一線城市。下面,我們來 看新一線城市的典型—杭州。
杭州是中國的「第五城」,居「蘇杭武天」之首。甚至有一種說 法,杭州將取代廣州。杭州已經不是以前那個「休閑之都」了,而是 中國的「互聯網之都」。阿里巴巴每天給杭州納稅一億元,這當然也 是全國「剁手黨」的貢獻。杭州為人才開出的價碼是發放高學歷人才 生活補貼:碩士研究生每人 2 萬元,博士研究生每人 3 萬元。G20(20 國集團峰會)、亞運會都第一次在杭州這座非一線城市舉辦,體現了 國家對杭州的定位高度。
當然,其他新一線城市也不錯,但它們缺少一個馬雲。某位省領 導就曾問:「我們為什麼培養不出馬雲?」
第三,選擇二三四線城市或中小城市。
多項調查表明:在中小城市生活的幸福指數最高。比如,中小 城市的典型—遵義,人均月收入為三四千元,房價也是每平方米 三四千元,一個月收入可以買一平方米房子。而北京呢?月收入平均 為 1 萬元,而房價每平方米是五六萬元,痛苦指數一目了然。最痛苦 的是,遵義的年輕人到北上廣深,老家的父母供房,其痛苦指數更 大。遵義家家買車,所以堵車,在休閑心態上和成都、昆明有一拼。
大城市的大,是因為大交通、大交集、大碰撞,能碰撞出豐富的 人生百態。小城市的小,是因為小巧玲瓏、小得意、小確幸。打拚族 寧可一邊在北京這樣的大都市忍受著缺少尊嚴的生活,一邊做著「面 包會有的」的春夢。畢竟,在大都市有夢想,也有機會。而在中小城 市,你會陷入熟人社會關係圈,相對封閉自我,近親繁殖,沒有國際 視野……
選擇城市的關鍵,是看你選擇奮鬥城市還是生活城市。在生活城 市待久了,就需要到奮鬥城市去充電,至少每年要去幾次北上廣深。 還有,看你是選擇弱關係還是強關係。一線城市憑弱關係,人們 萍水相逢講能力;中小城市憑強關係,事事靠親朋好友。越是現代化的 城市,越是以弱關係為主。比如,深圳就是靠弱關係維繫的城市。在能 力優先的一線或新一線城市,找工作不憑關係要憑能力,一份工作往往 是某位新認識的朋友推薦的。而在中小城市,找工作大多靠親朋好友。 (當然,現在經濟下行,在大城市找工作也要憑關係了。這是倒退。)
推薦閱讀:
TAG:城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