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長期不與社會接觸,不與朋友交流,導致與社會脫節,心智的缺陷,不知道怎樣與人交流,?


第一,觀察人。誰人緣好,觀察誰,跟他學。人緣不好的,也要觀察,找到原因,引以為戒。先學最基本的禮貌,再學愉快相處。能學會的學,一時學不會的不要強學。

第二,看網上,微信公眾號的文章,聽喜馬拉雅FM上的音頻,只要你能找的到。

下面簡單說幾條:1. 積極(陽光),2.引人入勝(給他人展現自我的機會),3.真誠(注意語氣,語調,表情,手勢。表裡如一),4.連接(找共同點),5.移情(理解,去理解)。(摘抄自劉軒文章。)


像嬰兒一樣觀察和學習,先觀察再模仿,之後形成自己的方式和風格,過程很艱難和曲折,我強迫症的自閉狀態也是好幾年才走出來,學會跟人談笑風生,有過自卑怯懦,有過懷疑,但是一定要用意志堅持。加油!


其實不知道你問什麼。你這是主動不接觸還是被動啊?


其實還是鍛煉的問題,雖然說天生的性格也占很大的成分,但是後天對社會的融入才是關鍵。舉個例子,在我出國之前,我是所有人的開心果,不顧跟誰相處就沒有說有問題的,而且我自以為是社交高手,總之根本不存在不知道怎麼與人交流這回事兒。後來出國之後,總想著應該好好修身養性,多讀讀書,不能回去變海帶呀。一是出國之後朋友不像以前那麼多,忽然不那麼鬧騰覺得還挺好的。剛開始真的覺得沒什麼,然後就開始習慣活在那個小圈子裡,慢慢也就不想再去社交,覺得這麼扎堆兒挺沒意思的。那個時候依然覺得與人交流對我來說仍然是小事兒一件兒,就看我願不願意,想不想跟這個交流。好了,三年過去了,我覺得重出江湖,結果卻發現自己退化了,與陌生人接觸,竟然有許多局促,這種局促有點類似於社交恐懼症。天吶,儘管我不願意接受,但事實已經成這樣了。我也想過那麼就搞學術吧,為什麼非要與人接觸呢?你看,我退化的多嚴重,哈哈。後來又發現這樣的脫節,不僅是影響工作和發展,潛移默化的也影響到自己的生活,與家人與朋友的關係。那麼,既然問題已經這麼嚴重了,那就解決吧,畢竟我們都不願意孤獨終老。後來我就讓我的朋友帶著我,去參加party,去參加論壇,去組織活動,嘗試著一點點把自己再拉進人群,一次兩次或許心裡還是覺得很難,但是久了,也就沒那麼害怕了,如果你對人微笑,別人也會報之以歌,生活也是這樣。有一段時間我經常有種生無可戀的感覺,想跳過所有的過程直接變成老太太,但是如果自己努力一把,真的跳出去了,其實這個世界依然是挺有意思的,加油


缺乏經驗可以慢慢累積經驗,想像自己是一個初生的孩子,或者找一個人帶你,像小龍女一樣,剛開始也是與社會脫節,後來有楊過帶她,也逐漸更好地與外界來往,加油!


從您的描述來看,這段經歷對您生活的影響很大,可以談談導致您長期不接觸社會和他人的原因是什麼嗎?原因現在是否已經消除?這些對您恢復社會功能來說是很重要的。


我得好好回答一下,

第一孤獨是吧,喜歡看書嗎?看書去吧,不是小說而是文學書籍,豐富自己的身後,看勵志書籍讓自己充滿力量,看人物傳記學學別人的生活方式。

第二,寂寞是吧。培養自己的愛好,比如我就培養自己學習攝影,等等戶外的活動,我們先走出去再說好吧。

第三,交流吧。 讓我們走出去與別人交流,參加點戶外活動,登山旅遊,讓無聊的人生不無聊,等等

然後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在培養一批趣味相投的朋友,交點玩的來的狐朋狗友。

還有去幫助別人,收穫滿足與自信。

當你發現自己時間不夠用的時候,恭喜你少年你已經不孤獨了。

寫的比較籠統,如果想交流,交第一個朋友的話,我可以做你的朋友 我微信

微信w812155436 我的老師們告訴我,幫助別人就是幫助自己。


這樣說得很概括,建議先去醫院檢查一下,評估是否有生理癥狀或智力發育問題,如果有抑鬱傾向到什麼程度,然後再做下一步打算。


不交流就去交流,有自己的底線,捍衛自己的權利,學會保護自己,沒有什麼不對,每天開開心心的生活,接受自己的好與不好~祝好~


快樂就好,別太顧忌別人感受,知道事情對錯,什麼事都別太過,凡事都有底線,別越過底線就行,記住只要自己沒有做錯,就別想太多


然後有時間就約朋友玩吧,既然意識到問題,約朋友玩玩聊聊天是最好的方法,什麼是社會?有人的地方就是社會。


推薦閱讀:

TAG:心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