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段子手發揮全靠酒
酒國人物傳之黃侃
文人是一個時代的標誌。
黃侃就是民國眾多文人中一朵遮掩不住的奇葩。黃侃是國學大師,被稱為「乾嘉以來小學的集大成者」。不同於我們印象中的大儒,民國的國學大師並沒有一絲不苟的正正經經,反倒有魏晉文人的狂狷不羈,黃侃和他的老師章太炎被時人稱為「一對瘋子」。
對於尋常人來說,能讓人記住的歷史,除了那時的豐功偉績,更多的是就一個個鮮活的人物。其中文人在中國的歷史長河中永遠是最亮眼的部分,無論是唐朝的李白,還是宋朝的王安石,除了他們自身文采和功績外,他們的性格和趣聞也成為最大的點綴。
黃侃既然是國學大師,自然有些看不起對胡適倡導的白話文運動,吃飯睡覺罵胡適已經成為他生活的主旋律。不過黃侃罵胡適,如果你以為只是「彼爾娘之」一類的就太小看大師的腦迴路了。
一次,黃侃問胡適:「你口口聲聲要推廣白話文,未必出於真心。」胡適不解其意,問其故。黃說:「如果你身體力行的話,名字就不應叫胡適,應稱『往哪裡去』才對。」胡適一時語塞。
除了這種直接面對面單挑,黃侃也不忘在別人面前吐槽。有一次,黃侃給學生講課興起之際,又談起胡適和白話文,他說:「白話文與文言文孰優孰劣,毋費過多筆墨。比如胡適的妻子死了,家人發電報通知胡適本人,若用文言文,『妻喪速歸』即可;若用白話文,就要寫『你的太太死了,趕快回來呀』11個字,其電報費要比用文言文貴兩倍。」學生們哄堂大笑。只可惜民國時期沒有吐槽大會。
對了,今天我們對沒有完結的網文都愛稱之為太監了,你可能就不知道這個典故其實就來自於一次黃侃對胡適的吐槽。因為胡適有兩本書《哲學史大綱》和《白話文學史》都只寫了一半,所以被黃侃在學生面前說為沒有下面的太監。
黃侃做為大師,不僅在治學上,教學上也是大師。黃侃講《文選》和《文心雕龍》十分傳神,吸引了大批其他系的學生。黃善於吟誦詩章,抑揚頓挫,給人一種身臨其境的美感,所以,學生們情不自禁地唱和,成了北大校園一種流行的調子,被師生們戲稱為「黃調」。
不過大師上課也很不正經,經常課堂之上,他講到要緊的地方,有時會突然停下來,對學生說,這段古書後面隱藏著一個極大的秘密,對不起,專靠北大這幾百塊錢薪水,我還不能講,誰想知道,得另外請我吃館子。
因為國學考試很難,很多學生經常不及格,乾脆湊份子請黃侃出去吃了一頓飯,果然事後黃侃都給他們八十分。這事被教務處捅到校長那裡,校長找他談話,黃侃理直氣壯的說:「他們這些學生還知道尊師重道,所以我不想為難他們。」
既然這是酒國人物傳,自然少不得要說下黃侃喝酒的事情。黃侃好酒,對他來說「一手持蟹鰲,一手持酒杯,便足了一生」。他的弟子回憶文章中說黃侃「每餐豪飲,半斤為量」。而其最終辭世竟也是賞菊時,因喝酒過量胃出血而死。
黃侃的死不僅可惜,甚至有一些說不清、道不明的神秘。黃侃治學嚴謹,多次婉拒師友勸他著書的好意,認為積累不夠就不足以著書立作,因此對人說「年五十,當著書」。只可惜黃侃去世時為四十九歲,只差一年便會為後人留下文學巨著。據說,在黃侃去世前生日那天收到老師章太炎的對聯,「韋編三絕今知命,黃絹初成好著書。」就是慶祝黃侃終於可以寫書了,但黃侃看到後卻大為驚恐,他覺得章太炎聯中嵌有「黃絕命」三字,而他也正是當年十月去世。
著名語言學家徐復曾評價黃侃道:「為一個世紀的學者們作出不媚俗、不媚奴、不阿貴、不阿眾、是所是、非所非、愛所愛、憎所憎的典型中國文人的崇高榜樣。」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