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跑步時,是保持較高配速,再以同樣配速來增加距離,還是先讓自己能堅持跑完長距離,然後開始提高配速?


一切速度(力量)和距離(耐力)的前提,都是建立在你有「體力」的基礎上的。

所以強壯如勒布朗詹姆斯,有時候在比賽末尾很簡單的動作也會出現變形導致失誤,因為他達到自己體能臨界點,身體已經不足以支持他完成一些動作了。

把「是保持較高配速,再以同樣配速來增加距離,還是先讓自己能堅持跑完長距離,然後開始提高配速?」換一個目標導向的說法就是:

如何儘可能快且保持勻速的跑完一段定距離?

其實不難回答,你需要達到這個配速需要的力量,並且需要能保持住這個力量(直到跑完這個距離)的體力,缺一不可

並且距離越長,保持勻速就越重要。不像中短距離那麼多的超越與反超越,長跑上想後半程追回來或者撞牆了再堅持住速度幾乎不可能。

目前主流的訓練理論都是,先通過有氧訓練,不論是MAF180,還是有氧70%,或者馬拉松訓練中要求的賽前必須有幾次LSD,說通俗點都是給自己增加體力,提高閾值,最後的目的是可以在同等強度下運動更久,或者心肺能力增強,可以以更經濟的方式在某種配速下完成這個距離(更少消耗、更短的時間)。

在體能儲備的同時力量訓練也可以同期進行,比如核心訓練啊,腿部力量訓練啊等等,間歇跑、tempo等對增強力量和體能都有幫助(當然也要求更高存在受傷風險, @吳剛 說的沒錯)。

乳酸門檻跑:Tempo!Tempo!Tempo!關於「節奏跑」的真相

亞索800:最「簡單」的馬拉松訓練方法

成為真正的追逐者,哪怕你的對手是獵豹也未必會輸

比如MAF,理論上在一個訓練周期內並不建議有長時間的心率超綱的訓練,它認為這樣對提升心肺能力是有擾亂的。比如你按照MAF心率訓練,卻隔三差五去跑個十公里的競賽,那肯定不行。然後你心肺能力上去了速度也自然而然會提升。

以上。

————————

跑步有故事 | 馬拉松 - 知乎專欄


對於剛剛開始跑步的人來說,在給自己設定跑步目標時,最常糾結的問題是用哪種方式來安排跑步計劃,注重時間(即配速)還是距離?

很多剛開始跑步的人,喜歡在各個社交平台上「曬跑量」,比如「今天在操場跑了十圈!」或是「完成人生第一個5公里啦!」

人們之所以傾向用距離來衡量訓練量,或許是因為大部分比賽都有既定距離。像在田徑場的百米飛人大戰到萬米長跑,以及在城市公路上舉行的馬拉松比賽,都事先規定好了距離。

但是在長距離的訓練中,以時間為目標的情況則越來越多。甚至在一些比較極端的比賽中也採用類似的方法,比如24小時挑戰賽,跑出最長距離的選手獲勝。

為了充分闡明計時和計距離兩種方式的不同,國外有一個運動醫學團隊展開了一項研究,研究者讓38個孩子以不同的目標跑完750米,以觀察兩種不同訓練法的差異。

首先,研究人員讓參加研究的38個孩子以最快的速度完成750米計時測驗。接下來,將他們分成兩組:要求第一組再次完成750米計時跑,另一組則不規定距離,只要求他們跑步時間和第一組測驗時間相同,然後測試他們的跑步距離。

結果,第一組的孩子在大體相同的時間內順利完成750米的賽程。而另一組計時跑的孩子們完成的跑步距離卻大不如第一組。

研究表明,時間相對於距離而言是抽象的、無形的,不像距離那樣可以提供具體的信息,比如,人們能夠通過一段距離看到終點線。這種具體距離對於運動員具有更大的挑戰性,從而促使他們全力以赴。

但是這並不是說時間為準的訓練方法一無是處。採用哪種方法訓練,取決於我們出門跑步時希望達成的目標。當運動員處於休賽期、進行基礎練習、或者傷愈復出時,計時訓練是非常適合的。用這種方法訓練,運動員不用時刻擔心自己的速度慢,更有利於緩解精神壓力。

研究不僅闡釋了計時和計距離的差異,還揭露了兩種方法各自的功能,有經驗的教練在指導隊員訓練時,以計時還是計距離為目標取決於不同的訓練周期和賽季。

隨著賽季進入高潮,運動員則要按距離進行更大量的訓練。以具體比賽為目標的針對性的訓練能更快提高成績。

不過,無論採用哪種方法來跑步,堅持都是最重要的。

小貼士:

適合以時間為準的跑法:

輕鬆跑,這種跑法不怕慢,出門跑起來是第一位;

法特蘭克跑,所謂的速度遊戲,可快可慢,保持跑步樂趣。

適合以距離為準的跑法:

節奏跑,維持中等偏上的強度跑一定的距離,不輕鬆,但很給力。

間歇跑,最好在標準操場進行這種練習,需要有一定的跑步經驗,知道自己的訓練需求和訓練目標。

—————————

  • 愛燃燒 | 最專業的中文跑步運動社區
  • 愛燃燒的知乎專欄 | 精選了200多篇原創高質量跑步運動文章
  • 應用詳情 (愛燃燒App)


對於一個初跑者,較高的配速心肺能力會跟不上吧,這個只能結合心率一起看,過高的配速增加跑距,心臟又不是發動機猛踩油門就能提速

作為一個初跑者,建議慢速控制心率,逐漸增加距離(每周單次跑量增加不超過10%),跑量達到一定量再追求速度,慢慢的會發現同樣的心率下你的配速會越來越快,這樣才達到目的(我剛開始跑的時候30分鐘3.5km,現在過去兩個多月了,54分鐘10km,心率都是150)

還有注意休息,不要心急,慢慢來,防止受傷


跑步的目的是讓自己保持健康。

跑步追求的不是長距離和高速度。

距離和速度沒有嚴格的標準,別人400完賽全馬不代表你就必須要400完賽。

跑步只有一個標準:自己不受傷,然後還爽了。

當然,關於你的問題,當然是勻速長距離。記住,是勻速長距離。假如你已經累得站不住了,姿勢已經跑偏了,這樣的跑步即使你堅持20公里又有什麼意義?慢一點不要緊,開始要的是耐力,是一個勻速能力。

馬拉松的精髓只有兩個字:勻速。


先從長距離開始,然後再提高配速。因為更高的速度意味著更高的衝擊,會容易受傷。等可以達到更遠的距離,基本上你的身體已經得到了鍛煉,慢慢提高速度才可行。

間歇跑和長距離拉練都是必須的。間歇跑,跑步初期不建議採用。非常容易受傷。另外去查一下亞索800。這是馬拉松訓練中間歇跑的鍛煉方式,比較出名。


我個人的話是保持比較適合自己的速度慢慢加距離的。

我的長跑歷程是

第一次 跑了1公里多。。跑不動

然後 加到3公里

然後 加到5公里,保持2個月左右

然後 加到15公里,沒問題

然後 25公里,30公里,35公里,最後全馬


一個初跑者,心肺功能,核心肌群的力量等都跟不上,想保持高配速也挺難的,更別說這樣容易受傷嚴重點甚至猝死,自己想真正堅持下來的可能性也不大,所以還是跑時間吧,固定一個時間為目標,比如說一小時,能跑多遠跑多遠,傾聽自己身體的聲音,累了走兩步也無妨,彆強求,先把跑步的習慣培養出來再說


想提速可以採用間歇跑的形式,距離可以從200米到400米再到800米逐漸增加。長距離跑沒必要保持相同的配速(也沒法保持),只要鍛煉耐力就行了。另外,還要重視核心力量的訓練。這樣你才會跑起來更加輕鬆。


現尋找一個適中配速+適中距離。一開始選擇穩定配速增加距離會是比較容易的方式,一個月的訓練後比前一個月增加1km。體力很重要,自行安排飲食,以自己狀態最好的體力來測評自己的配速。增加配速容易讓你心率和心肺承受不適。而且配速定期兩到四周增加0.3是比較保險的。


以一個初跑著,這個月膝蓋剛受傷的人,建議你開始先不要求速度,每周的量也不要加很多(不超過10%),要適當做力量訓練,不要定目標(比如一定要多久跑完)。


推薦閱讀:

TAG:健身 | 運動 | 跑步 | 馬拉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