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爆用戶增長》讀書筆記:驅動增長的七個要素

我曾經跨過山和大海 也穿過人山人海

我曾經擁有著的一切 轉眼都飄散如煙

我曾經失落失望 失掉所有方向

直到看見平凡 才是唯一的答案

聽著朴樹的《平凡之路》來寫這篇讀書筆記,這本書,我算是翻得比較快的,估計也寫不出什麼好總結,但還是想寫,矯情了點啊哈。

作者在百度糯米,360金融從事過,書里可以說50%都是曾經的案例,而我本人,從事過電商,團購,對消費金融也有一定的認識,所以書里寫的非常多的案例,都是我當年也經歷過。翻得快,因為大體都知道是怎麼操作過來,但其實,覺得對不起這個「引爆用戶增長」的標題。

因為,無論團購也好,消金也罷,其實都是重供應鏈的模式。誰有大的膽子,大的資本拿下商家端或資產端,誰就有機會擠死對手。有一種商戰就叫頂著巨大風險拿下行業頂尖的資源,然後吊打對手,打到對手懷疑人生(對,我曾經就懷疑過人生)。這世界 永遠成王敗寇,成事始終是有故事可以講的。因為吃瓜群眾愛聽,因為熬過來所以自信。

整本書打動我的一句,是第五章講搭建用戶成長體系的時候,提過這麼一句:

工具類軟體的核心驅動力,是解決用戶某個需求的效率。

這話看似平凡,放之四海而皆準,只是,這個效率應該如何定義,確實不好說。或者應該說,工具類軟體的核心驅動力,是解決用戶某個需求的用戶體驗,並且做到對手做不到的。

這一段作者沒有特別深的介紹,可能也跟作者沒有這方面從業經驗有關。他舉了一個360殺毒的案例,但其實,在工具類軟體,還不僅僅只是如此。

比如,工具類軟體,由於需求的特性不同,這個效率可以說是很多方面的。從整個用戶體驗過程,有可能是上手階段就把用戶拒在門外,有可能是上手非常簡單但用好很難,有可能上手,用好都不難,但很難提供穩定的功能與服務。

例如上手程度,例如八爪魚,octoparse,解決的就是如何快速搭建 一個萬能的爬蟲,學習成本低。但你要論誰採集採得快,這真不是八爪魚的強項,通過瀏覽器採集無論如何跑不過HTTP POST,但是八爪魚用雲採集補足了這一點不足。

效率有時代表的是核心指標,例如一些VPN,上手沒啥門坎,比的就是誰的通道更加穩定,更加快速。

說了一堆廢話,開始寫筆記

作者認為,驅動增長的7大因素

1.供給驅動

2.用戶驅動

3.產品驅動

4.渠道驅動

5.活動驅動

6.數據驅動

7.品牌驅動

這7個因素倒是不用怎麼講,這裡要記住的是,這個順序,這倒是很多新手所沒有留意到的。

供給驅動

很多新手不理解,在運營這件事情上,特別是像電商類,像金融類,供應鏈是在整個商業模式里最重要的,即使你後面6項完全做好,你第1項沒有弄好,你也是白折騰。

作者提了兩個維度

1.原有市場空白,通過創造有效供給產品填補市場空白從而實現用戶增長

2.供給產品線的寬度和深度決定了用戶的增長,供給越充分,覆蓋用戶範圍越廣,越能拉動用戶增長

但其實對於很多創業團隊來講,資金,資源是有限的,如何把這個供給資源做好,做出特色,做出藍海,就是一項考驗內功的。曾經我經歷過,拿了某城市幾千家商家,但遇到美團,對我的頭部商家進行阻擊,每家放一百萬現金進行預付。我可以跟幾家,但無法一直跟下去,就這樣,我被搞死了。曾經一個好友做消金的,也遇到銀行不支持,放不了款,而模式繼不下去的困境。

用戶驅動

但對於解決了第一點,或做出特色的朋友來講,就到了第二點,就是如何洗用戶的問題了。但我總覺得,對於一些太過傳統的產品,第二步就做用戶還是早了點。為什麼,因為你沒渠道啊。你與消費者的距離太遠了。但對於一些供給端還不是要求太高的產品,第二階段到用戶,也是可以的。

作者寫著:

用戶驅動增長是指企業不斷獲取新用戶,新用戶留存併產生持續性消費的行為

但是對於很多電商產品,其實這一點太難了,但是對於一個商業模式來講,這一點又是非常重要的,特別是對於SAAS產品。(沒找到圖,只能手繪一張,字不好看別噴)

這一點,放在我們SAAS裡面,就是做好留存與續費。現在不用說大家都知道流量很貴,一個有效用戶一兩百到一兩千去購買,而這裡面,在產品早期,基本是劃不過來的。但如果真的積累下一批的老客,慢慢的,老客所貢獻的產出,足夠你去壯大市場或擠跨對手,那你後面將會獲得豐厚的利潤,因為對於一些SAAS產品來講,主要的投入其實就是研發,做SAAS難,就是早期特別難扛,但只要過了早期,SAAS的魅力就會充分得到體現。

但按我的經驗,還不僅僅只是如此,雖然我曾經也是信奉這一點,早期在我運營Octoparse的時候,新增我基本不看,在長達兩年的時候里,新增與續費一直維持在1:2這樣的關係,產品走得相對穩健。但其實在我真正興奮的增長,其實是我往新增投入更多資源,做到1:1。為什麼,因為更多的新增,在續費做得好的情況之下,會新增轉續費。帶來不僅僅是1倍的增長。所以這得看運營情況而定。在早期資源有限的情況下,我是建議做好續費。在手上可以更靈活運用資源的情況下,我建議是兩手抓,兩手都要硬。

產品驅動

作者寫著

互聯網的本質是連接,連接供給方和需求方。產品是連接的工具,工具決定用戶獲取和轉化的效率。

其實這一點就是我們運營裡面經常提的,我們的工作,不管是做流量的,還是做轉化的,還是做產品的同學,都是不斷在縮短我們產品與用戶之間的半徑。我們的目的是讓更多用戶更好上手我們的產品,而我們用的手段是做流量,做內容,做服務,做售前,做客戶成功。

可惜,這世界有太多碎片化的內容,什麼內容營銷,什麼SEM營銷,什麼SEO營銷,很多技術達人都把新手忽悠得團團轉。大家只需知道,這些,都是手段,真正的目的,是連接用戶與產品。而不要本末倒置。

這是我們公司對運營Leader選任的要求,即使是跟了我兩年的同學,上來第一眼,就直奔第六點而去。真是白廢我教了這麼久了。

其實產品驅動最重要的是:用心

你只要用心去體會產品,體會客戶需求,你就能從中看到距離,然後,你就能發現問題,再結合相應的招術,你才能實現真正的產品改進,運營改進,做到真正的解決問題,從而實現增長。

渠道驅動

作者寫著

渠道是指互聯網平台流量的來源。渠道的屬性決定了用戶的質量和人群的匹配度,渠道的大小決定了流量的多少。

其實這話多少是有問題的,或許與我的認知不一。渠道,是指幫助我的產品觸達用戶的中間層,或者說是能為我們產品帶來用戶的中間層。我們渠道有標準類渠道,也有非標準類渠道。

例如,百度PPC,百度SEO,廣點通信息流,品友DSP,這些都是我們定義的標準類渠道,因為這一些渠道都以實現營銷自動化,稍微鑽研一下,通過投放,就可獲取到用戶。

但有一些,走CPS,CPA的,換量的,是需要一家一家去談的,包括一些線下的,比如廣告置換,像我們就換過加油站的廣告(車主人群定位)。這一些或許一家兩家,並不能起到什麼優勢,或者多少量。但這些是毛細血管,在你做好主動脈的時候,就必須去拓展的。這不僅僅只是互聯網流量平台了。渠道的好處就是,這個渠道如果你的對手還沒發現,也沒實力跟進的時候,你可以以相對較低的成本拿下。這就對渠道專員很高的要求了,短期經常被忽視,但長期是重磅武器。

像我們在Quora,medium都是我們重要的線上渠道,包括國內的微信與知乎。另外,我們在與一些機構的合作,像CPDA,高校渠道等等,都是我們另外貢獻很大營收或品牌知名度的渠道。

渠道驅動增長的核心;尋找流量窪池,找到精準用戶,採取轉化率高,成本低的手段進行獲客

這話是沒錯,但還是少了一點點,叫場景。雖然這個渠道跟你有百分之多少的用戶匹配,但也得考慮這條渠道的用戶場景,用戶停留時間,這樣才能做到事半功倍。不然很多時候同樣也讓你做到懷疑人生。

另外,別嫌疑一些渠道量小,只要成本低,就值得嘗試。

活動驅動

作者寫著

活動驅動的核心:短期內大力度地打折促銷,產生極大的品牌爆光,配合大力度的渠道推廣,實現規模化的用戶增長

這個這個,說得也是沒錯,但其實,還有另外一個緯度解釋,就是我們運營常說的割韭菜。

是個人,就喜歡活動,不管這個人多有錢多有逼格

做活動,按個思路理解,也是在拉近與用戶之間的距離。因為價格是產品裡面一個很重要的元素啊。那促銷,是不是降低用戶使用你產品的門坎了。

我想這麼說無論如何都是正確的,但其實這並不是做活動的關健

碎碎念一些我對活動的看法

第一,我們是不是經常遇到,拉到一些新的用戶,但是並不消費。那我們一定周期可以通過活動,對這批用戶進行收割。

第二,我們是不是經常活動做得不溫不火,那是我們沒有理清楚活動的意義。能建議的,就是活動第一,目的僅僅只能有一個。如果有兩個以上,那肯定是完成第一個目的,才能去想第二的。如果一個活動有多個目的,按我的經驗,經常是不如人意的。

第三,活動重要的是,活動前與活動後,活動中,其實已經順其自然了。比方雙十一,雙十一最重要的,並不是雙十一當天,當然當天的操作也是很重要的。重要的是前期三個月的宣傳,重要的是前期半年的備貨,重要的是由此引發的社會效應與宣傳。

第四,活動,無非滿即送與滿即減。這裡面重要的是這個滿,這個滿,要門坎設置得好,不然你就只是白送,而無法拉動更高的銷售額。我們八爪魚與OP的活動,基本都是一天頂一個月,另外,我們的營收誤差,基本都是控制在5%左右。

數據驅動

筆者寫著

數據驅動增長三個重要角色是: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1.深度解構業務邏輯,定義數據指標體系

2.通過數據分析,在什麼環節出了問題

3.分析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問題,哪個指標對結果影響最大

4.評估策略執行效果,周期回顧

維度1:以核心購買流程轉化為線索的數據指標建設

維度2:以用戶成長為線索的產品數據指標建設

這一節,是我對筆者最佩服的一點,估計也是跟筆者是數據出身的人的緣故吧。總結得真他媽好。我很瞧不起曾經某位同學,搞了一大堆模型,分析理論,還很偏執的不讓人家說,搞得數據分析好像很牛B的一樣。

我很想說,不管你模型再厲害,演算法再好,你想幹嘛?你如果不是想把營收做上去,把更多用戶更多轉化做好,不是以這兩個為前提的,什麼鬼數據分析都是不道德的。

這個過程,不是一下兩下就好的,是需要我們對整個業務邏輯的解構,從用戶接觸以我們產品,甚至網站,甚至廣告開始,就開始監控,打標籤,做跟蹤,做統計。一句話,不懂業務的數據分析就是娘娘腔吧。

我經常跟同學們提的是:過程可控,結果才可控。

如果我們每一位運營人員對結果負責,我們肯定會不遺餘力的搜索與用戶接觸的每一個點,然後試圖去改變,提升指標。如果對一個產品長期運營一直兼承這種行為,產品運營就會越做越好。

數據驅動增長的核心

將事情量化,讓業務可分析,可追溯,可總結

數據就像業務人員的眼睛,通過數據分析有效診斷出增長的瓶勁,有針對性的解決問題,便可實現增長

這裡能補充的就是,不僅僅要看我們自身的數據,還要看宏觀,平台的,研報的,國家報告的數據,善於從中發現機會,善於找到空白區。

品牌驅動

品牌即轉化率

品牌驅動增長的核心,品牌因素佔領了用戶心智,就可以弱化其他因素對用戶購買決策的影響,提高購買轉化率

其實這一段,筆者也沒多描述,估計是跟筆者少接觸有關。我也很少接觸,我從業過的公司,都沒有超過150人的。這一點,是我一直在摸索,但一直沒有建樹的一點。但品牌做為市場的一個重要環節,我講一下吧

品牌,就是讓消費者在你與競品之間,信任你,選擇你的理由

在現在產品同質化嚴重的體驗經濟時代,品牌更代表的是一種定位,一種客戶體驗。

順便打一下廣告,我司新一代AI產品:雲聽CEM,就是幫助企業做好客戶體驗管理,從而提升品牌競爭力的。

品牌這東西,跟定位相關

定位在那了,你就需要有一定的VI(視覺),服務(感知),包裝(調性),宣傳(曝光)相匹配。如江南春先生的「搶佔心智」就是最好的總結。我也準備近期看完江南春先生的《搶佔心智》再來寫讀書筆記吧。

好了,上面主要是寫了作者總結的驅動增長的七大要素

但不管如何,在我看來,如何更好地驅動增長的本質是:積微,用心

看過我的積微至著,還有了解過心學的格物致知,應該就能體會這兩個詞的重量。

不管如何,我們的產品,我們的服務,始終是給人用的,要懂人性。

這裡有很有些相左的意見,可能是我認知有限吧,如想更詳細了解這本書,多翻翻作者的知乎

筆者的知乎: @黃天文


推薦閱讀:

TAG:讀書筆記 | 引爆用戶增長(書籍) | Saa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