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養孩子的過程中,性格、技能、智商、知識、能力……哪樣最重要?你想讓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本文是來自前外交官王文勇先生的觀點,供閱讀。
01
你想讓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
英文世界裡育兒手冊汗牛充棟,中文世界也多如牛毛。有人認同積極引導,有人希望順其自然,很多觀點相互矛盾,部分分歧來源於人類心理探索還處於瞎子摸象的階段。更多分歧來源於隱含的教育目標不一致。什麼是對孩子好?十個人能有二十種觀點。
我無意介入這一問題的辯論,因為教育目標取決於父母的價值觀,而一個人很難改變另一個人的價值觀,即 「什麼對他是重要的」?比如財富、名聲、自由、親情、愛情、權力等等……
人與人的區別在目標選擇的優先次序,如民間傳說,老婆和老媽落水先救哪個,有錢不帥帥卻沒錢的男友該選誰,本質是價值觀優先次序的問題,幾十年潛移默化早已定型,試圖改變成年人價值觀是徒勞的。
我所談及的理念和方法,是基於以下目標,即:把孩子培養成一個健康、樂觀、有獨立思考能力的人。剩下的,得靠他自己。這幾項對我來說,非常重要,其它的是衍生問題或者對我不重要。
如果你一定要培養孩子上哈佛耶魯,長大要當大官大款名人,要找歐洲貴族聯姻,麻煩你出門右拐上機場高速去找朗朗的爸爸。我絕無指你目標有錯的意思,只是說,那不是我的目標,這篇文章會浪費你的時間。
鋪墊半天,進入正題——
我們同孩子親密接觸的時間,從他們出生算,到十五六歲,這是為人父母影響孩子、建立親密關係的時間窗口。再以後,孩子們會對外部世界和他們的戀人更感興趣。
我碰到過不少父母,同他們青春期或成年孩子無法交流,甚至有年老的父母突然試圖同其子女建立親昵的關係,讓其成年子女毛骨悚然。大多因為,機會窗口錯過,修復起來格外困難。所以,我時常提醒自己這個時間窗口,有助於判斷事情的輕重緩急。
02
父母對孩子最大的影響是性格
我一直相信性格決定命運。技能、智商、知識都排在後面。
我們沒有必要也無可能把桔子改造成蘋果,但無論孩子是內向還是外向,都可以培養自信、樂觀、和面對挫折的堅韌。而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無條件的愛,有安全感,是自信的起點。
我非常喜歡一本書,叫 Unconditional Parenting ,推薦給願意深究的朋友。性格包括他的品行和內在價值,重要的是,孩子長大之後,無需在他人眼中才能找自己存在價值。
TAG:家庭教育 | 兒童教育 | 父母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