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說到香港的第一間紋身店,還要穿越到半個多世紀以前

八九十年代,香港黑社會電影中《旺角黑夜》、《古惑仔》等社團兄弟紋龍虎鳳,是大多數人對紋身的啟蒙印象。

1946年,香港第一間紋身店「Rose Tattoo Studio」開在尖沙咀玫瑰酒店,圈內人多少耳聞過老闆James的傳奇故事。

James中文名何阿才,1903 年生於上海。原本在越洋商船上擔任工程師的他,有次穿越印度洋的時候船隻被日本潛艇擊沉,幸運地被美國軍艦所救,被帶到印度休養。他在醫院看到士兵們身上的紋身感到非常神奇,於是去了當地的紋身師那參觀,見到當時的紋身機大多是使用廢棄材料製成,粗糙笨重不太好使。

James回到家鄉上海後立志成為一名紋身師,他開始一門心思研製更加精細的紋身機。二戰後上海爆發內戰,James帶著家人落戶香港,也將他的紋身技術帶到本地發揚光大。

本港第二代紋身師傅何惠民Jimmy是James的兒子,子承父業,13歲已經手執紋身機幫人紋身,結果一針一筆地畫了五十個年頭,最擅長畫龍。

Jimmy憶述:「我不用爸爸教,我看看便懂得了。我爸爸反而做得沒有我的美,因為他不是真正懂美術,他行船佬來的。」

James左上 Jimmy左下

1950至1970年代的紋身業堪比西方,在英國殖民時期,香港的紋身生意就是由外國人的需求帶起。因為韓戰和越戰的關係,香港作為重要港口,幾乎每日都有戰艦來港。軍人一定會去紋身,他們去打仗誰知會不會丟掉性命,紋了身以便戰死後辨認屍體。那時他們多數是紋心形圖案,寫上妻兒的名字。

每天店面的生意絡繹不絕,因為紋身店的位置很機智的設於前英國水軍總部附近……當時的紋身店只此一家,很快就傳遍了整個軍港,只要想紋身的人都會想到「玫瑰紋身」。

紋身的圖案當然都是old school的美式海軍風格了。

「很多人慕名而至,因為我有一定名氣。」不是Jimmy自傲,牆上掛著多張獎狀及證書,分別由歐洲、日本的紋身協會頒贈。「國外的紋身師來到香港,覺得我的技術還比他們卓越,於是主動送來證書,邀請我加入協會。」

Jimmy從業四五十年了,與日本的紋身大師三代目雕佑西有過一段很深的友誼,並且還培養了一位英國徒弟。

的確,想紋中國式的圖案,外國人始終欠了點神髓,要不構圖太卡通,要不有形無神。1960年代之後,香港紋身在國際間已有一定口碑,把中國圖案和美式紋身相結合,經由國外繞了一圈,反而成為潮流,在香港社會逐漸流行。

Jimmy替電影演員陳惠敏紋身的情景

陳惠敏就是飾演古惑仔中東興的老大駱駝了。他的背後紋的是龍,胸前紋的是雙鷹,兩隻手臂上各是左青龍右白虎。當年跟成龍一起合作拍電影的時候,就有了這組照片。

Jimmy說「起初中國人都認為紋身是黑社會的標誌,敬而遠之,但這麼多年來,我的顧客沒幾多個是黑社會,他們不過是喜歡紋身,到現在都一樣。

超過半世紀,Jimmy對那一段歷史依然記憶猶新。

但自從中國收回香港後,紋身業便開始萎縮,來港軍艦大大減少,生意淡薄。外籍客人減少,加上華人社會對紋身始終帶著抗拒心理,令紋身難在香港發展成一門藝術,比起40、50年代衰落了不少。

然而,直到今天,Jimmy這位老行尊仍然做下去,未想過退休。他說這個職業跟紋身的本質一樣,是一輩子的事。

店中沒有明文規定,但Jimmy的紋身店有鐵一般的原則:「粗口不紋,18歲以下不紋。」按圖收費,不像現在有些紋身師喜歡按時收費,他堅持明碼實價。

Jimmy紋身超過半世紀,現仍在旺角營業

儘管紋身現在已經是時尚的潮流和藝術,但不少港人仍對紋身有潛移默化的負面印象,

《紋上癮》是香港開埠以來第一本以中文書寫的紋身書籍,本書是本地首本呈現紋身文化的專書。作者亦走訪多位紋身師傅,道盡紋身百態及香港的古靈精怪紋身的人與事。

《紋上癮》的作者Phat阿肥,他是前香港人氣樂隊LMF的主唱,也是香港HipHop樂團廿四味的主唱,同樣也是一位紋身愛好者。

作者訪問了不同的藝人,少不了陳惠敏,還有李燦森、范曉宣、黃貫中等,甚至「意想不到」的吳彥祖,他們都會坦蕩蕩道出他們第一次的紋身經歷,原來紋身背後都有著有血有肉的故事。

而弗妹也找到了男神吳彥祖的紋身故事:陷入人生低谷,萌起紋身的念頭。在右大腿上紋了 一隻老虎,代表獨立強壯,以此提醒自己時刻保持清醒。

雖然道出了紋身故事,但是在書中吳彥祖並不想刊登自己紋身圖片,原因是怕被爸爸媽媽看到。

時至今日在香港看見紋身漢,有時港人還戲稱他們為「公仔佬」。細數香港的紋身發展史,從外國軍人的情感寄託,到如今普通人的美觀裝飾。紋身的人有明星、有文員、有醫生、有律師,甚至有普通師奶。

大家為了給自己的身體添上色彩,不惜忍受十級的針刺痛楚,你可以說他們自討苦吃,但當中上癮的仍然大有人在。

紋身圈非典型老司機,點個關注不迷路~

推薦閱讀:

TAG:文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