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咖啡鼻子Le Nez時,最好是在無干擾的條件下,對各種氣味反覆嗅聞,並將特定的感受記憶存入你個人的記憶庫中。如果咖啡發酵的果味總是讓你想起兒時泡泡糖的味道,而無法建立起果味和發酵味道的鏈接,也別太著急,說明這種味道你還是不夠熟悉和了解,實際上你是知道這種味道的,只是將這種味道和另外一種名字聯繫了起來。
我雖然對於咖啡鼻子不是非常熟悉,但是我可以藉助我自己的感受體驗。比如,A瓶的味道是咖啡烘焙的味道,而對於我來說像小狗的味道,那麼我就將這種味道等同於咖啡烘焙的味道。同理,如果對我來說B瓶的味道是化妝品的味道,而B的名字是咖啡花的味道,那我就把這兩個名字劃等號。在練習中,我特別對那些我所不熟悉的味道強化這種聯繫,這讓我對參加測試更有信心。
為了參加考核,我把一些特殊的味道與我個人的感受記憶辭彙相聯繫。例如,我對青豆的味道不太熟悉,對於我來說這種味道更像土豆的味道,因此我就把青豆味(3號瓶)當土豆味,而真正的土豆味(2號瓶)對於我來說是薯條的味道。在方便記憶和學習方面,這個方法很有效,並且我憑藉著這種方法通過了測試。在一年以後,通過反覆記憶和強化,我已經能夠清楚的辨析青豆味道,而且很輕易的能夠從咖啡中辨識這種味道。
感官技巧:甜、酸、咸
這個測試主要是測試你的舌頭以及感覺接受能夠,因為用於測試的溶液都是無氣味的,只能用味覺感受。在測試過程中,你將得到三份不同濃度的水溶液,並且對其的咸、酸、甜的程度進行判定。測試的第一部分中,你需要對不同的溶液的強度進行由低到高的排列。這部分測試由現場考官進行引導,在過程中你需要集中精力,因為你會被要求重新排列溶液。這部分測試不是很困難,因為如果你排列的順序不對,很容易被察覺,如果高濃度的溶液在低濃度的溶液之前,後者就會變得非常無味。
測試的第三部分,將要求你分別混合容易的強度。我必須得承認,這項測試比較難。如果你第二部分測試完成的比較快,那就利用剩餘時間來感受低咸和高甜的混合,以及你所感覺對你個人比較困難的混合,並且在練習中不僅僅要去感受味道,還要感受口感,切身感受可能會幫助你確認溶液的強度。比如,甜通常讓人感覺有滑滑的或者是濃厚的感覺。
提示:
你可以自己使用糖、鹽、檸檬水相互混合,進行聯繫,感受不同比例下其味道和感覺。
不要在測試時將溶液用盡,留一些,以備後面進行對比參考。
反覆嘗會使你的味蕾疲乏,而缺乏敏感。每次啜吸都要認真感受。
相信你自己的直覺,不要反覆猜測和琢磨。通常第一感受就是對的。
三角杯測
顧名思義,三角杯測就是從三杯中找出不同的一杯來。這部分測試根據咖啡產區分為了四個部分。你需要找到相應的咖啡產區或處理方法。在練習中,你會品嘗到六款用於測試的咖啡中的四款。
你會以小組為單位品嘗咖啡,校正味覺。在練習中,你需要專註於突出的風味特點,是哪種風味讓其與另外的兩個不同。咖啡的維度是不是一致,熱、溫還是冷,並且進行記錄。在練習中盡量記住各種味道的感受,這對於測試很有幫助。
幾組三角杯測,可能難易程度各異,個別的可能會比較難。首先把最容易的完成,然後集中精力去感受你不確認的。有時換一種品嘗順序,可能會有意想不到的感受。特別是在一些比較難判斷的三角杯測中,你可以嘗試去找出兩杯一樣的,而不是去感受不同的,這可能會更容易一點。如果你以前做過特定樣品杯測,就是這個道理。
提示:
過度品嘗會讓你的味覺疲勞,而失去判斷能力。所以要充分感受每次啜吸,集中注意力。
相信自己的直覺,不要反覆疑惑。通常你的第一感覺就是正確的。
酸的測試
酸的測試可能是大多數人最為熟知的一項專業感官測試。作為杯測人員,通常會使用不同酸的種類來分辨咖啡。當然,並不是所有的酸都像丁酸 (嘔吐味)異戊酸(牲畜圏味)這麼具有刺激性,慶幸的是這兩種酸都不會在咖啡中出現。但你需要知道與咖啡相關的常見酸:檸檬酸、蘋果酸、醋酸、磷酸、乳酸和奎寧酸,其中最後兩種酸,乳酸和奎寧酸不會在感官測試中出現,但是在筆試中會被考到。
在測試中,你需要品嘗出咖啡中的酸。在測試過程中,你會得到一個參考樣品。測試一共四組,每組四杯。在每四杯中,都會有兩杯保持不變,而另外兩杯是貼標的。你需要做的就是找到這兩杯貼標的,並確認他們的酸的種類。
我認識的很多杯測師,都能夠很輕易的找到兩種酸,而另外兩種卻很容易混淆。下面是我在識別這些酸時的一些個人體驗,與大家分享。
有機酸:碳基
檸檬酸——果酸強烈的水果,吃完後口中留酸味(例如檸檬)
蘋果酸——酸味水果,但是吃完後口中會留甜味(例如綠蘋果)
醋酸——醋,吃完後口中會有苦味(白醋)
無機酸——礦物基
磷酸——複雜的果酸,喝完後口中帶有礦物金屬味或口感的感覺(例如檸檬或者芒果加鹽的味道)
提示:
使用特定的樣品來品嘗咖啡是感官學科中非常常用的測試方法。如果你是一個烘焙師,你可能對這種測試並不陌生,很多烘焙師都用這種方法來進行品控,保持產品特性的一致性。
先找到你比較熟悉的酸,然後再集中精力去辨別你不確定的。
SCAA杯測表
如果你要參加測試,那麼你就需要學會使用SCAA杯測表。你最後的成績就是你填寫的定級表格,在表格中確認生豆的瑕疵,校正感官。在練習中,你需要杯測不同產地和不同處理方法的咖啡。你需要了解產區間的風味差異,以及在杯測中的展現方式。
這裡有一段來自前咖啡品質協會主席Trish Rothgeb 的視頻,這是在2013年北歐咖啡師大賽中的一段講解視頻,說明了味覺校正的重要性,並講解了SCAA杯測表格。
提示:
很多烘焙商都會有自己對特定咖啡的詮釋方式。多嘗試你所不了解的味道,反覆嘗試以建立自己對其的理解和認識。
和其他人一起進行杯測,並認真聆聽別人對咖啡的感受描述。在工作中和容易和同事一起合作進行杯測,但除了你已經了解的人之外,要和更多新人一起杯測,聆聽他們對咖啡的感受。
生豆與咖啡定級
現在我們來看看生豆定級表格,並對咖啡豆進行具體分析。通過測試還是有一定技巧的,不能完全和我們日常的咖啡工作相聯繫。
首先需要學習表格和標準,明確不同的瑕疵種類。你會得到一本阿拉比卡咖啡生豆瑕疵手冊,你可以用以隨時翻找並且比對,確認瑕疵。
對烘焙好的咖啡分辨,測試的實際上依舊是生豆的品質,而與咖啡的烘焙本身無關。你得到的烘焙樣品是按照SCA標準烘焙的咖啡。你需要找的是樣品中的未成熟豆,這種咖啡一般來自未完全成熟的咖啡果,可能是由於土壤缺少養分所致。由於這種咖啡豆中缺少足夠的糖粉,所以在烘焙過程中焦糖化程度比較低,所以顏色會比較淺。
提示:
不要對樣品過去吹毛求疵。大致掃看,過篩,找出那些你確定的瑕疵顆粒。如果你的時間不夠用,就說明你過於吹毛求疵了。
嚴格按照手冊上的瑕疵來確認。如果手冊上沒有,就不是瑕疵。
正確填寫表格!!!不要忘記圈咖啡顏色,在SCA級別處寫「精品」字樣,不要像我似的寫「是」。
烘焙辨識
烘焙度的差別會改變咖啡的味道,從而可能會改變你對一隻咖啡的品質評定。所以對咖啡品質的評定,必須是將樣品咖啡烘焙到特定的程度。而Q grader的任務就是能夠確認咖啡的烘焙程度,是未發展完全、還是溫度過低或是烘焙過深。如果你是一個烘焙師,這項測試不是太難,如果在你的日常工作中,你已經對烘焙度的相關顏色非常了解,那麼這項測試對於你來說就更簡單了。如果你對烘焙還比較生疏,那麼如果有可能的話,你可以讓你的烘焙師給你烘焙一些樣品。在測試過程中,咖啡已經被準備好,你是看不見咖啡渣的厚度的,所以也無法從中得到提示,另外測試是在紅色燈泡的暗室中進行的,所以你也無法辨識咖啡的顏色。
五杯咖啡將展示在你面前,需要你通過杯測來加以辨識,他們分別是:烘焙過淺、恰到好處、過深、未發展風味和低溫烘烤。
過淺烘焙的豆子會非常酸,酸的強度很高,可以讓你聯想到高酸低糖的味道。而過深烘焙比較容易辨識,幾乎沒有酸味,只有焦糖的味道。
未發展風味的烘焙則表現為穀物雜味和蔬菜澱粉味,很類似咖啡鼻子3號香瓶青豆的味道。這通常是由於咖啡豆內部未烘焙熟所致。
低溫烘烤的味道對於非烘焙師來說,可能比較難辨識。這樣的咖啡,看起來烘焙度比較淺,但是味道卻並不酸,主要是因為烘焙溫度比較低,而烘焙時間又過長所致。很多杯測師,把這種味道與麵包味相聯繫。甚至有些人喜歡這樣的味道,與其他幾杯味道相比,你還有可能更喜歡這一杯。
對於測試者來說,分辨烘焙度可能似乎最難的測試,因為這和你平時工作中的標準不太一致,測試中的過淺或者過深,並非你平時工作中的過淺或過深的標準。所以最好的辦法就是按照SCAA的烘焙標準,校正你的味覺感受。
小結
Q grader認證考試並不簡單,即便對於經驗豐富的杯測者來說也不是非常輕鬆的。要想成功取得認證,需要通過20項獨立的測試。我在Coffee Strategies 上找到了考試的相關指南。你也可以在考試之前參加Q grader的前導課程,前導課程時間更短,價格也便宜的多,但對你參加Q grader的測試還是有很大幫助的。
有人說在測試期間,飲食要清單,這樣才不會影響自己的味覺感受。我確實同意味道過於濃重的飲食會影響味覺感受的分辨能力,但也不用過分強求。如果你是一個吸煙者,我覺得沒必要在測試期間戒煙。因為如果戒煙的話,可能往常咖啡味道對於我來說就發生了變化,我可能需要重現建立新的感受聯繫,而這種聯繫可能需要數月。對於重味的食品也是同理。你通過若干年建立起的味覺感受聯繫可能都是在這種重味飲食影響下形成的,所以沒有必要為一周的測試,而改變原有的模式。如果你真想為測試做準備,而暫時戒掉吸煙、辛辣、糖或其他濃重味道,那我建議你至少在測試前幾周或者幾個月之前就開始,而不是僅僅測試的這一周時間。當然,如果你是一個吸煙者,或者測試頭天晚上吃了很多大蒜,我相信你可能會影響和你一起測試的同學,所以需要注意,並學會尊重別人。
另外,最後需要強調的是,Q grader的測試是腦力與體力的雙重考核,是一個身心俱憊的過程。如果你不是一個已經習慣了高強度杯測的人,那麼在培訓過程中你的味蕾和感受器官更快就會疲憊。我建議,在測試期間不要再社交或者工作,要全身心的投入到測試中。要保證充分休息、飲食規律,在心理與體力上都做好充分的準備。每天八個多小時的訓練和培訓都要保持高度精神集中,保持平和的心態。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