訓練需要量化——捎帶手介紹一下RPE
04-02
為什麼很多人用上5X5(訓練計劃)以後訓練水平突然提高了?是5X5這樣的組合非常特別嗎?
在介紹該計劃的文章里我已經寫得很清楚了,的確,它以更高的頻率讓你去熟悉深蹲、硬拉、卧推、實力舉等動作,這些動作會得到充分的鞏固,更熟悉,自然更好。 還有一個更大的優點,可能很多人沒有意識到,就是量化了每次訓練。有多少人用健美的分化訓練方案時會量化訓練呢?你記得清每次都用什麼重量做了多少組次嗎?組間休息又是多長時間?什麼時候加重的?不是健美的分化訓練非常差,而是從來沒有人告訴你具體該用什麼重量、多長間歇、多少組次來練;什麼情況下該加重,加重又該加多少?都不知道。去了就是照著那一套練,大概的重量、大概的組次、大概的間歇,總之,練到廢了就行了,對吧?而且我觀察到一個現象,似乎健身房裡很多愛好者不喜歡用小鈴片,一加重就是5公斤甚至10公斤,好像用上小鈴片就很娘炮一樣。可是多組次的訓練,一下子還加重這麼多,什麼時候才能再提高呢?5X5呢?一直是這個組次,一直是3分鐘間歇,只要動作質量別太差,完成了就加重2.5kg。組次又不多,每次加重基本上也都能完成。量化的、精確的訓練,每次不練廢,於是每個動作又得到了更高的訓練頻率。每一次訓練都是量化的,讓你眼看著自己一點一點變強。這正反饋,多帶勁啊,推著你繼續向前走、繼續加重、繼續變強。
文末擴展閱讀提供了兩套訓練計劃。 我們再進入每一次訓練。為什麼總是要求深蹲至大腿上平面平行於地面、卧推、觸胸、實力舉觸鎖骨?拿深蹲舉例,這個動作不是你蹲了就行,如果沒有一個幅度要求,盲目追求重量,那麼隨著重量的上升,蹲著蹲著你就成下面這樣了:00:09你以為自己做了深蹲,別人以為你練嗓子呢。你說這樣,訓練效果達到了嗎?別人騙不了,光騙自己了。
所以,每次訓練,每個動作,都要有一個嚴格的幅度要求。不是去健身房摸摸杠鈴,訓練效果就有了的。喏:00:10 我給個標準,你可以參考一下:卧推觸胸,實力舉觸鎖骨,深蹲到大腿上平面平行於地面,硬拉從地面開始、拉到站直鎖定,引體向上底端雙臂伸直、頂端下巴過杠,划船底端時杠鈴低於膝蓋、頂端觸碰身體。再回到訓練計劃。計劃有兩個量化方案,先介紹一下現在流行的RPE模式。 RPE(Rating of Perceived Exertion)就是自覺用力程度。比如你100kg卧推做8個力竭。當你第8個完成的時候,知道自己不行了,再做一個都絕無可能,那麼此時,是完全力竭狀態,RPE為10;第7個完成的時候,你覺得已經很費勁了,但比較肯定自己還能做1個,此時,RPE為9;第6個完成的時候,你覺得挺費勁的,但一定還能做幾個,此時RPE大概是8。RPE低於8,我覺得意義就不太大了,因為會很不準確。 RPE 10:完全力竭,一個都不可能再多做。RPE 9.5:幾乎力竭,下一個能否成功完全沒有把握。RPE 9: 幾乎力竭,下一個應該能完成。RPE8: 很費勁了,但還能做它幾個。
可能你看到這個方案覺得很好啊,自己來衡量情況。請注意,如果你是新手,還是別考慮了吧。你覺得RPE是8,結果下一個就被壓了;或者你覺得RPE已經9了,結果又做了兩個,還覺得是9。新手對自己的感覺很不準的,別人練好幾年,對自己身體、狀態的了解程度肯定比新手要深吧。
至於老手,往往健身幾年,已經有些方向了。熱愛對著杠鈴硬幹的,會偏向力量舉;喜歡爆發力的,會偏向舉重;耐力愛好者,舉鐵只是體能基礎。而且,老手這麼多年堅持下來,訓練容量會比新手大得多,專項訓練之外,為了平衡或者強化弱點,肯定要加一些輔助訓練。我們拿力量舉愛好者舉例,除了最多的專項(蹲推拉)訓練外,引體向上、划船這些必不可少,甚至有時候還要單獨加強一下肱二頭肌,那麼他做彎舉,你覺得他有必要做彎舉到完全力竭嗎?這時,他的計劃中,彎舉的重量後面就不寫次數了,比如3組RPE 8即可。 精確量化方案。精確量化,就是精確到每一個動作的重量、組次、間歇;甚至,對於每一組的完成時長、某些項目的換氣位置、特殊項目中每個動作的節奏。對於我們這裡的線上和線下老學員,我都沒安排RPE方案,一直採用的是精確量化方案。這個是我個人的偏好,因為我覺得精確量化的才是最準確的。在訓練中,我覺得沒有任何一個指標是無法量化的。拿我自己舉例。深蹲,除最後一組的最後一個,每一次站起,只能在頂端換一口氣。高抓這種動作速度不行就直接失敗了,所以我要求每個訓練組的時長,其實也就是次間間歇,從第一個發力開始,到最後一個杠鈴落地,每組的用時之差不會超過10秒。大師兄、二師兄都做過節奏深蹲,由別人讀秒,每一次上下必須控制在兩秒以內,然後休息兩秒,繼續下一個。這些都是精確量化的方案,也許你用不到這麼多,但至少,讓你對精確量化有了概念。
上面提到的動作幅度、RPE、精確量化,希望你能根據自己的情況靈活運用在訓練的安排中。咱們話不多說,用量化的指標來對待這新一年的訓練吧。擴展閱讀:訓練計劃訓練計劃(二)進階版——5X3計劃訓練量和訓練強度動作節奏舉鐵時,保護可不是輔助啊
構建你的訓練動作體系(舉鐵篇)正反饋高翻、高抓教學——淺談翻和抓訓練容量和超量恢復「線上一對一」和「線下一起練」,繼續招生!原創文章,轉載請註明作、出處。
歡迎關注個人微信公眾號:
訓練需要量化--捎帶手介紹一下RPE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