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白茶是微發酵茶,白茶發酵過程到底經歷了什麼?

我國茶類極其豐富,簡單的分類反應不出茶葉加工及茶葉品質的系統性。因此,我國學者提出了多種分類方法,其中我國著名的茶學專家陳椽從茶葉品質系統性和製法的系統性提出「六大茶類分類」,以茶多酚的氧化程度為序把初制茶分為綠茶、黃茶、白茶、青茶、紅茶、黑茶六大類,已被國內外茶葉科技工作者廣泛認可。

白茶不炒不揉,工藝簡單,只經萎凋與乾燥。既沒有黃茶的悶黃工序,也沒有紅茶的發酵工序,更沒有黑茶的微生物發酵環節,那麼白茶的微發酵又是怎樣進行的呢?

茶樹鮮葉,從離開茶樹活體開始,機體的多途徑分解過程便開始了。人們正是科學地創造不同外部條件,以誘導鮮葉機體向不同途徑分解轉化,當其產生了人們所需要的合適產物時,便及時阻止它們繼續變化,從而創造出各種色、香、味品質特徵的茶葉種類。

白茶的微發酵實際上是伴隨著萎凋全程。白茶微發酵既不是微生物發酵,也不是單純的化學氧化,而是依賴於鮮葉內源酶的酶促氧化作用,是鮮葉有機體的自體分解過程。

萎凋化學變化過程中,許多不溶性的大分子物質大量分解,如蛋白質分解成多肽及氨基酸,多糖類分解成雙糖、單糖、果膠等產物。分解後的這些物質參與了茶葉色、香、味品質的形成。

在微發酵過程中,各種內含成分都發生了較為深刻的變化,如多酚類物質的氧化、葉綠素的破壞、蛋白質和糖類的水解及芳香物質的變化等。

白茶不炒,保持了生物酶活性,萎凋過程中,細胞失水,酸鹼失衡,葉細胞膜透性改變,各類活性酶與反應底物接觸,酶促反應生成各類風味物質。白茶不揉,葉細胞相對完整,反應不像紅茶那麼劇烈,所以白茶是微發酵,既保持了相對較多的茶葉原生物質,又分解了各類大分子物質,使茶味更加醇和飽滿,茶香更加芬芳迷人。

如果萎凋過程中物質轉化不到位,也就是說微發酵不到位,很難在後期存儲過程中彌補。工藝到位的白茶與工藝不到位的白茶物質基礎不同,即便經歷同樣的倉儲,其產物必然不一樣,形成的老白茶品質也各異。所以存茶一定要存工藝到位的好茶。

歡迎關注【民藝工坊】,了解更多白茶知識!

版權聲明:本文由民藝工坊-魏榮淋(625676607)原創撰寫,任何媒體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歡迎茶友們轉發至朋友圈。

推薦閱讀:

TAG: | 白茶 | 政和白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