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囊》| 旁觀一場自我剖白

文 | 簡臻

圖 | 網路

還是決定,寫一下這本書《皮囊》,這本書,好像暢銷了很久,原以為,它是某位成功人士,進行的一次成功學販賣,又或是細碎到底的家常,毫無美感。

到最近,意外認真讀起來,封面上的那句話,概括這本書很合適:這些刻在骨頭裡的故事,那些我們始終要回答的問題。

作者,給我們看完了,他的前半生,那個帶著各種矛盾的前半生。

看書之前,我並不了解作者的職業,大段的敘事,大段的心理刻畫,給我感覺,作者是個細緻,感受力強,略帶傲慢的人,傲慢地猜測別人的心理活動,細緻地感受生活。

據說,這是作者的第一本文學作品,故事零散,看得出並不是一次寫完的,皮囊就像一根線,穿起了一本書的故事,故事裡有阿太,有母親,有父親,有厚朴,有阿小,有文展……

第一篇寫阿太,那句,「如果你整天伺候你的皮囊,不會有出息的,只有會用肉體的人能成材。」同樣給我留下了印象,一個九十多歲的老人,雖然目不識丁,對於皮囊有著這樣的理解,很難得。

有兔唇的文展,一個從小計劃自己未來的天才,因為缺陷被嘲弄,打架,退學,回到他逃離的小鎮,潦草地過著自己的日子;與他站在對立面的,是那個瘋狂地,用自己的方式與現實撞擊的厚朴,最後自殺。兩個很悲哀的人物,還有那個過勞猝死的台長。

一個苦心經營自己的前途,卻終歸無望;一個放肆而活,卻不明白如何讓理想與現實相處;一個瘋狂追逐理想,卻忘了管理身體,無福消受。

這幾段在一起,談論的,便是理想與現實之間的關係,靈魂與皮囊的關係,靈魂想要衝破皮囊的桎梏,卻終歸突破不了自身的局限。

引用一段作者的話:「我沒能說出口的是:厚朴,或許能真實地抵達這個世界的,能確切地抵達夢想的,不是不顧一切投入想像的狂熱,而是務實、謙卑的,甚至你自己都看不起的可憐的隱忍。」

這或許,是理想與現實之間的關係,如果非要追逐理想,那要準備好失望,準備好痛苦,準備好妥協,準備好務實,準備好長期地堅持,甚至是變得可憐,同樣準備好享受很大的喜悅,但也別忘了管理好身體。

那個理想的結局,來得或快或慢,但你一定會變得不一樣。這一路,會經歷很大的歡喜,同樣會經歷很大的挫折,之後,如果你還能屹立不倒,繼續手頭的事情,你對這世界的理解會深刻一些,這對一個人來說,會是一次寶貴的經歷。

還有迷信神明,平凡而堅強的母親,帶著強烈小鎮特色的母親,很多人說,書里的母親三觀不正,父親去世要送神,不給孩子買北京的房子,還要建老家的房子,無理取鬧,不合時宜……

作為一個沒有受過多少教育,本分地苦過來的小鎮女人,這便是她的狀態,堅持著別人看不懂的堅持,活給別人看,比什麼都重要,包括後面的送神。

一個人在什麼情況下,會寄希望於宗教,是在現實條件,完全無能為力的情況下,死馬當活馬醫,為此尋求心理上的安慰。

重症病房的描寫,同樣精彩,擁有著透徹目光的病患小孩,離去的病友,苦中作樂的父親……

(粗略透露了部分內容,到此為止)

讀這本書,作者的文筆,給我一種混沌的厚重感,看似冷漠直白的寫法,戛然而止的筆觸。

細細想來,苦痛大於喜悅。作者像經歷了一場大風大雨,雖然找到了一處落腳的屋檐,卻依舊懷念著過往,那些遺失過的人事物,藕雖斷卻連著絲。

現實的生活,為什麼現實?因為它不受控制,不按常理出牌,悲喜交加,無奈又真實,這便是生活。

這不是部輕鬆的作品,用這種方法來寫作,是有些刻骨的,拷問自己的人生,反省自己的過往,本就會帶來激烈的情緒震動。

文學作品裡的感情,是濃烈的,總會忍不住投射到自身,拷問自己,哪怕語句看似平淡,就像最烈的酒,往往不那麼花哨。

前半段,作者是混沌的,經歷著生活的跌宕起伏,迷惑的童年,忙碌的青年,不停歇地寫作,工作,為了理想家人,把自己的生活,填充到毫無縫隙;後半段,作為一個被外事裹挾的中年人,實現了世俗意義上的理想,開始回顧自己的人生,探究起人生的意義。

旁觀這位80後的自我剖白,感嘆,人們思考人生意義的年紀,不斷提前。

漂泊的人,也包括我,似乎都這樣,找到一種安穩的心境很難,不停地追尋,探索,也曾想站回當初出發的地方,可人怎麼可能不變呢?又怎麼能回得去?

喬治·奧威爾在《我為什麼寫作》里說,「寫一本書是一樁勞心費神的苦差事,就像生一場痛苦的大病一樣。你如果不是,由於那個無法抗拒,或者無法明白的惡魔的驅使,你是絕不會從事這樣的工作的。你只知道,這個惡魔就是那個令嬰兒哭鬧要人注意的同一本能。然而,同樣確實的是,除非你不斷努力把自己的個性磨滅掉,你是無法寫出什麼可讀的東西來的,好的文章就像一塊玻璃窗。

作者,為什麼要寫?作為一位資深報道新聞的記者,搭上了傳統媒體業繁榮的末班車,其實沒必要這樣。或許他心裡也有這麼個惡魔。

後記里,作者回答過,寫作,是發現人們之間的那些共性,他想看見每一個人。彷彿要用一種傲慢的態度,來划出一圈凈土,試圖用這種方式,擺脫那些不好的。不同的人,宣洩的方式不一樣,對作者來說,是寫作。

我是讀完書,才看書評的,偏激的言論不少,誇讚的言論也不少,一千個人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慶幸自己,讀之前,沒看書評。

其實,這僅僅是作者的人生,我們並沒有資格,去評判一段人生的好壞,它的發生並不受控制。

這本書,對我來說,如同一扇玻璃,旁觀作者的人生,審視自己的生活,僅僅是一味藥引子。

就像作者說的,「生活從來不是那麼簡單的夢想以及磨難,不是簡單的所謂理想還有陰謀,生活不是那麼簡單的概念,真實的生活要過成什麼樣子是要我們自己完成和回答的。或許,生活就是張這樣的問卷,你沒有回答,它會一直追問,而且你不回答這個問題,就永遠看不到下一個問題。

生活,就像作者筆下的那片海,藏不住,圈不住,每個人,都得自己去,尋找到與之和諧相處的方式,接受美好的,起伏的那部分,才更容易喜歡這個世界。

有興趣的朋友,想看更多乾貨的朋友,歡迎移步微信公眾號【局外人雜談】(ID:jwr731),

公眾號不定期分享,成長思考、能力提升、讀書筆記。

推薦閱讀:

TAG:閱讀分享 | 生活 | 人生感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