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糖尿病發病機制
作者:羅兵
摘要:糖尿病是一組以高血糖為特徵的代謝性疾病。儘管現在對血糖管理及併發症有了深入了解,但疾病的病理過程依舊不清楚,本文通過人體系統運行規律以及人體組織、器官的年度及晝夜供血模式,分析與糖尿病相關的生命現象,發現產生這些現象的內在原因,揭示疾病的根源。
引言:人體設計有血糖調節機制,血糖受胰島素(insulin)和胰高血糖素(glucagon)等激素的調節,正常機體的血糖含量主要是在這兩種激素的協調作用下維持相對穩定的狀態。這套血糖調節機制正常運行的條件是,相關組織、器官的血液循環必須正常,也就是它們能獲得人體分配給它們的血液量,否則它們的功能發揮就不正常,血糖就不能得到有效的控制,就會出現血糖高或低。這就如同現代工業中的一條自動化生產線,只有供電正常生產線才能穩定運行,當其中一台電機的供電電壓降低,其功率輸出將變化,生產線運行就會出現故障,如果長期帶故障運行,還可能造成電機燒毀。
胰島素由胰島β細胞分泌,是機體內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它促進血循環中葡萄糖進入肝細胞、肌細胞、脂肪細胞及其他組織細胞合成糖原使血糖降低。
血糖濃度是調節胰島素分泌的最重要因素,當血糖濃度升高時,胰島素分泌明顯增加,從而促進血糖降低。當血糖濃度下降至正常水平時,胰島素分泌也迅速恢復到基礎水平。
胰高血糖素由胰島A細胞分泌,與胰島素的作用相反,胰高血糖素具有很強的促進糖原分解和糖異生作用,使血糖明顯升高。它主要作用於肝臟,促進肝糖原分解進入血液,促進脂肪酸和氨基酸等非糖物質轉化成葡萄糖,最終使血糖含量升高。
影響胰高血糖素分泌的因素很多,血糖濃度是重要的因素。血糖降低時,胰高血糖素胰分泌增加;血糖升高時,則胰高血糖素分泌減少。氨基酸的作用與葡萄糖相反,能促進胰高血糖素的分泌。
㈠ 人體發病原理
生命的特點是:控制人體供血的經脈不暢通,人體某處就會逐步患病;經脈恢復暢通,患病 處就會逐步恢復正常。
經脈某處或多處有瘀血阻塞後,經脈中氣的作用受到影響,靜脈血迴流的動力就不正常,相關的人體細胞、組織、器官就不能獲得人體系統分配給它的血液量,運行就不正常,其發揮的功能達不到人體系統對它的要求,導致「功能不匹配」出現,這時人體就會逐步產生各種疾病(Luo, 2016)。
對於糖尿病
當控制胰腺β細胞供血的經脈有瘀血堵塞,將造成β細胞的功能障礙和數量減少,分泌的胰島素就會減少,引起血糖水平升高,出現糖尿病。
當控制肝細胞、肌細胞、脂肪細胞及其他組織細胞供血的經脈有瘀血堵塞,將造成這些細胞的功能障礙和數量減少,就會出現受體對胰島素不敏感或受體太少,使葡萄糖難以進入細胞而大量滯留在血液中,引起血糖水平升高,出現糖尿病。
㈡ 已經發現的和糖尿病相關的生命現象
①
胰腺炎的發病沒有明顯的季節性。
急性胰腺炎多數為突然發病,表現為劇烈的上腹痛,並多向肩背部放射,病人自覺上腹及腰背部有「束帶感」。腹痛的位置與病變的部位有關,如胰頭的病變重者,腹痛以右上腹為主,並向右肩放射;病變在胰尾者,則腹痛以左上腹為重,並向左肩放射。疼痛強度與病變程度多相一致。
②
胰島素水平冬天高夏天低(Foster and Leon Kreitzman, 2011)。
③
Ⅰ型糖尿病的發病具有顯著的季節性,在北半球,秋冬季的發病率(10月份)最高,春天及夏天相對較少。
④
2017年第11個「聯合國糖尿病日」宣稱,患有1型糖尿病的女性更易發生早期流產或胎兒畸形。
⑤
2017年第11個「聯合國糖尿病日」宣稱,患有2型糖尿病的女性罹患冠心病的風險較其他女性高10倍。
美國糖尿病協會網站在2型糖尿病欄目下介紹稱,糖尿病,心臟病和中風之間存在很大的聯繫,三分之二的糖尿病患者死於心臟病或中風。
(引自:http://www.diabetes.org/living-with-diabetes/complications/heart-disease/ )
⑥
2型糖尿病一般多在30歲之後發生且胖人多見,此型糖尿病的發生沒有明顯的季節差異。
⑦
2001年國內住院患者回顧分析顯示2型糖尿病並發腎病的患病率為34.7%。
(引自:中華醫學百科全書平台https://www.baikemy.com/jiankangkepu/7179321759489 )
㈢ 根據人體系統運行方式、規律及12條經脈對應的12種晝夜供血模式和4種年度供血模式(Luo, 2016),分析現象背後的原因:
現象①中的「胰腺炎的發病沒有明顯的季節性」,說明胰腺的供血由兩條或以上的具有不同年度供血模式的經脈在控制(Luo, 2016)。
現象①中的「急性胰腺炎多數為突然發病,表現為劇烈的上腹痛,並多向肩背部放射,病人自覺上腹及腰背部有「束帶感」。」,是典型的經脈(此處的經脈位於肌腱的深筋膜中)中的瘀血沿經脈移動導致的癥狀(Luo, 2016),這個現象說明造成胰腺炎的原因是經脈中的瘀血。胰腺炎後有一部分患者被查出糖尿病,說明糖尿病和這些瘀血有關,當這些瘀血或前面的瘀血移動到經脈中的某個位置後,胰島β細胞的供血就會出現問題,引起胰島素分泌絕對不足,導致血糖水平升高,出現糖尿病。
現象①中的「如胰頭的病變重者,腹痛以右上腹為主,並向右肩放射,病變在胰尾者,則腹痛以左上腹為重,並向左肩放射」,說明胰腺頭和胰腺尾的供血分別由左側和右側的經脈在控制,並且經脈中氣循環的方向是從下向上,也就是靠近胰腺的陰經在控制胰腺的供血,這些陰經是腎經、脾經和肝經。
現象②中的「胰島素水平冬天高夏天低」,是人體運行規律帶來的變化(Luo, 2016),說明控制胰島β細胞的供血是腎經或肝經。
現象③中的「在北半球,秋冬季的發病率(10月份)最高,春天及夏天相對較少」,反映1型糖尿病是年度節律性疾病,這是人體運行規律帶來的變化(Luo, 2016),說明胰島β細胞的供血只有一種年度供血模式,也就是只有一條經脈在控制胰島β細胞的供血。
現象④中的「患有1型糖尿病的女性更易發生早期流產或胎兒畸形」。由於人體生殖器官的供血主要是腎經在控制,當腎經中某處或某幾處有瘀血阻塞就會導致供血不足,造成這個現象發生,說明1型糖尿病是腎經有堵塞造成的。胎兒畸形有可能是胚胎和胎兒的發育過程或在卵子(從初級卵泡到卵子)的發育過程沒有獲得正常的血液滋養。
現象⑤中的「患有2型糖尿病的女性罹患冠心病的風險較其他女性高10倍」; 「三分之二的糖尿病患者死於心臟病或中風」,說明2型糖尿病和冠心病有聯繫。在腎經、脾經和肝經中,當脾經中某處或某幾處有瘀血堵塞後,隨著時間的推移,經脈中隨營氣移動的瘀血就更易在脾經中停留聚集,造成脾經的堵塞程度更嚴重。當脾經堵塞嚴重後,它的上一條經脈胃經和下一條經脈心經,瘀血堵塞的概率就增加了,糖尿病的很多所謂「併發症」就是這樣形成的。當心經中某處或某幾處有瘀血堵塞後,營氣在心經中的作用受到影響,由心經控制供血的心臟就會出現問題,導致冠心病發生。由此推測,有一部分2型糖尿病和脾經堵塞相關。
現象⑥中的「2型糖尿病的發生沒有明顯的季節差異」,說明2型糖尿病的發生和兩條或以上的具有不同年度供血模式的經脈有關(Luo, 2016)。由於胰腺炎和腎經、脾經及肝經相關,而1型糖尿病是腎經有堵塞造成,同時在2型糖尿病中,有的患者胰島素的分泌是正常的,也就是這類患者的腎經沒有出現瘀血堵塞,因而2型糖尿病可能和脾經及肝經相關。
現象⑦中的「2型糖尿病並發腎病的患病率為34.7%」。人體腎臟器官的供血主要是膀胱經在控制,當膀胱經中某處或某幾處有瘀血堵塞就會導致供血不足,造成這個現象發生。在2型糖尿病在診斷前,膀胱經可能就有了堵塞,只是堵塞程度較輕還沒有形成糖尿病,但這時膀胱經控制供血的細胞、組織和器官已經出現功能障礙。有資料顯示,2型糖尿病患者中,15%的糖尿病患者在診斷時就出現了糖尿病視網膜病變,這是膀胱經中有瘀血堵塞導致的現象。
從上面的分析看,控制胰腺供血的有腎經、脾經或還有肝經,其中控制胰島β細胞供血的是腎經。在非消化期,胰液很少分泌,說明食物消化量和胰液分泌量成正相關,由於胰液是促食物消化的,而脾經和胃經是表裡關係,可能胰液的分泌是脾經在控制供血。
當控制胰腺β細胞供血的腎經某處或某幾處有瘀血堵塞,將造成β細胞的功能障礙和數量減少,分泌的胰島素就會減少。
當控制胰腺外分泌供血的脾經某處或某幾處有瘀血堵塞,將造成胰液的分泌減少,從而引起A細胞的分泌變化。
當控制肝細胞、肌細胞、脂肪細胞及其他組織細胞供血的經脈(肝經、脾經、膀胱經等)某處或某幾處有瘀血堵塞,將造成這些細胞的功能障礙和數量減少,就會出現受體對胰島素不敏感或受體太少,使葡萄糖難以進入細胞而大量滯留在血液中。
結果
控制胰腺供血的有腎經和脾經或還有肝經,其中控制胰島β細胞供血的是腎經,而控制胰腺外分泌部分供血的有脾經。
1型糖尿病是控制胰島β細胞供血的腎經中某處或某幾處有瘀血堵塞後,經脈中氣的作用受到影響,胰島β細胞不能獲得需要的血液量,造成β細胞的功能障礙和數量減少,胰島β細胞不能分泌足夠的胰島素來分解血糖,引起血糖水平升高,出現糖尿病。
2型糖尿病可能是脾經、肝經、膀胱經等經脈某處或某幾處有瘀血堵塞後,經脈中氣的作用受到影響,這些經脈所控制的肝細胞、肌細胞、脂肪細胞及其它組織細胞不能獲得需要的血液量,造成這些細胞的功能障礙和數量減少,引起受體對胰島素不敏感或受體太少,也就是胰島素抵抗,使葡萄糖難以進入細胞而滯留在血液中,這時胰腺會產生額外的胰島素來彌補它。 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當一部分人其中一條或以上經脈中瘀血堵塞增加到一定程度,胰腺無法分泌足夠的胰島素來保持血糖水平正常,就會出現糖尿病。
展望
鑒於以前沒有一例糖尿病被治癒,一方面可能是不了解糖尿病發病機制,另一方面可能是治療方法存在問題,不然全世界這麼多年的治療,應該會出現被治癒的案例。對於未來,如果採用光波治療,可能能治癒糖尿病,但不同部位的經絡穴位需要不同波長的光波。這種方法從理論上看是有依據的,但還需臨床研究,得到確鑿的數據,從而得到驗證。這種方法利用了《素問?經絡論》的記載:人體經脈有5種顏色且不隨季節改變,由於經脈的這個特點(這也是藥物作用具有選擇性的原因),不同的經絡穴位對於不同波長的紅光光波其吸光度就不一樣,對身體不同經絡穴位設定不同的它能吸收的光波波長和強度,當光波照射經絡穴位,經脈就能吸收對應的光波能量,使氣的溫度增加,氣壓變大,氣循環時就有能力將經脈中聚集的瘀血沿氣循環的方向逐步移動,當經脈中引起糖尿病的瘀血被移走,經脈中的氣循環時就能通過對靜脈血管外壁形成的壓力帶動靜脈血管中的血液正常迴流,和血糖調節機制相關的細胞、組織和器官的供血將恢復正常,血糖就能維持正常的狀態。
參考資料:
Luo B. (2016) My exploration about the causes of human illness. Shanghai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Journal 1239: 16.
Russell G Foster, Leon Kreitzman. (2011). Seasons of Life: The biological rhythms that living things need to thrive and survive. Shanghai: Shanghai Scientific & Technological Education Publishing House: 196.
補充:根據對糖尿病發病機制的分析,解釋其它和糖尿病相關的現象
?,大約四之三的成年人 1 型糖尿病,實際上產生少量的胰島素,為什麼一些β細胞在大多數被破壞的情況下仍存活並正常工作?(引自:http://www.sohu.com/a/208861297_484425 )
這可能是由於胰島β細胞的供血分別由左側和右側的腎經在控制,當只有一側的腎經有瘀血堵塞造成β細胞供血出現問題,而另一側對β細胞供血是正常的,就會產生這種現象。
?,2型糖尿病一般多在30歲之後發生且胖人多見。
這類糖尿病患者血糖高的原因可能和脾經堵塞相關。《黃帝內經》介紹:「脾主身之肌肉」,也就是肌細胞和脾經相關,當脾經某處有了堵塞將造成葡萄糖難以進入肌細胞合成糖原,從而引起血糖升高。隨著年齡的增加,脾經的瘀血堵塞程度會逐步增加,由於胰液的分泌可能是脾經在控制供血,脾經的堵塞會導致胰液分泌減少,而胰液中的消化酶一個重要的作用是對脂肪的消化,這或許就是肥胖多見的原因。
?,2 型糖尿病患者有些會發生嚴重低血糖事件。
這類糖尿病患者可能是肝經有瘀血堵塞,使肝臟的供血減少,引起的糖尿病。當需要升高血糖時,雖然A細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增加,但由於肝細胞的功能障礙或數量減少,將造成肝糖原分解和糖異生出現問題,不能產生足夠的葡萄糖,使血糖水平不能提高,造成低血糖發生。
?,1型糖尿病患者有「黎明現象」和「黃昏現象」, 部分2型糖尿病患者也會出現這兩種現象。
- 定義:黎明現象最初是1981年由國外學者 Schmidt 提出。「黎明現象」是指糖尿病患者在夜間血糖控制良好且無低血糖的情況下,於黎明時分(約4:00至8:00)出現高血糖或胰島素需求量增加的情況。
- 升糖激素:包括胰高血糖素、糖皮質激素、生長激素、兒茶酚胺(腎上腺素、去甲腎上腺素)、甲狀腺激素等。對升糖激素的分泌來說,全天有兩個分泌高峰,第一個分泌高峰從凌晨3:00開始分泌增加,到6:00~8:00達到分泌高峰,釋放全天所需激素的2/3;第二個分泌高峰從16:00開始分泌增加,到19:00左右達到分泌高峰,釋放全天所需激素的1/3。
- 定義:黃昏現象即糖尿病患者在傍晚時出現的高血糖,黃昏現象實際上是和黎明現象原因相同而時間不同的高血糖現象,其原因同樣與人體內的升糖激素(生長激素、腎上腺皮質激素、兒茶酚胺、胰高糖素)在24小時內的節律性分泌有關。
上述3點內容引自:http://www.dnurse.com/v2/article/detail/22240
根據糖尿病發病機制,及上述3點內容,對「黎明現象」和「黃昏現象」作分析和推測
人體設計有血糖調節機制,當血液中的血糖濃度升高時,胰島素分泌增加;當血糖濃度降低時,升糖激素分泌增加。另外,針對人體進食和運行規律的特點,系統還設計有一套獨立的24小時升糖激素分泌工作流程,以應對血糖降低。當人體按照這套既定流程分泌升糖激素時,即使引起血糖升高,流程也不會改變,仍會繼續按照流程分泌升糖激素。
設計這套升糖激素分泌流程可能是出於如下考慮:
在夜晚人體不進食,血液中的葡萄糖將逐步減少,從凌晨3點開始,為了維持血糖正常防止低血糖發生,就設計在這個時段分泌更多升糖激素。
由於胰島β細胞的供血由腎經在控制,根據人體運行規律,腎經中的營氣在當地太陽時下午17點至19點是氣壓最高的時段,在這個時段胰島β細胞會獲得比其它時段更多的血液,就會導致胰島β細胞分泌更多的胰島素,為了維持血糖正常防止低血糖發生,就設計在這個時段分泌更多的升糖激素。
分析顯示,對於血液正常循環的人,升糖激素設計為兩個時段為分泌高峰,更有利於維持血糖正常。糖尿病患者由於相關組織、器官無法獲得人體系統分配給它們的血液,胰島素分泌和胰島素利用出現了問題,導致缺乏足夠的胰島素來對抗黎明及黃昏這兩個時段升糖激素的升高,從而使患者出現早晨空腹血糖及午後黃昏血糖升高的現象。
羅兵 20190303於深圳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