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舞種的基本功訓練方式 | 你有練對嗎?
基本功是指一個舞者所具備的基本條件(包括內在條件、外在條件及素質和能力的體現)和掌握一些基本技術、技巧動作的能力水平,其特性決定了它不是先天由來的,而是經過系統的基礎訓練所達到的一種結果。
這裡說的外在條件是指人的基本條件,包括身高體重比例外形等先天素質條件和從事舞蹈專業學習的基礎條件——軟開度;
內在條件是指單純從外表外形看不出來的舞者所具有的能力,具體包括肢體形態的協調能力、模仿能力、表現能力、動作理解能力、控制能力和基礎的彈跳能力等等。」
藝術作品的內容和形式的主導要素中,個人風格往往受到時代風格和民族風格的影響而形成,而時代風格和民族風格又往往通過個人風格表現出來。就舞蹈學意義而言,「基訓」的風格基於舞種的風格,也就是說不同的舞種其「基訓」風格也是截然不同的。
下面以古典芭蕾舞、中國古典舞、中國民族民間舞三種風格的舞種為例,淺析一下不同舞種基本功訓練的不同之處。
01
古典芭蕾基本功的訓練
古典芭蕾最初起源於義大利。發展於法國宮廷,興盛於俄羅斯。經過幾百年的發展,形成了古典芭蕾要求的「開」、「綳」、「直」、「長」。下面針對其特點,具體分析一下其動作的訓練要求。
1、古典芭蕾中「開」特點的訓練方法
針對芭蕾舞「開」的特點訓練時,初學者應注意從大腿到腳部的外開訓練,要求我們的膝蓋總是要打開的,站立時也是要抬頭挺胸雙肩打開。
2、芭蕾舞中「綳」特點的訓練方法
芭蕾舞中的「綳」不單純是綳腳,而是在做plie、tendu、fondu、jete等一系列動作時腿也是繃緊的。尤其是大腿內側的肌肉更要繃緊。但是繃緊不是僵硬,繃緊的目的是為了加強腿部的力度,更加靈活的完成舞蹈的技巧與動作。
3、芭蕾舞中「直」特點的訓練方法
芭蕾舞中「直」特點首先要求舞者不管是站、坐、走、立還是做其他動作時,從頭、頸、軀幹、腿部都要直立向上,因為芭蕾舞給人感覺是最高貴、最典雅的舞種。
4、芭蕾舞中「長」特點的訓練方法
芭蕾舞中「長」特點是指舞蹈演員在做動作時一定要把動作做「活」。而這裡的「活」就是要求動作要有延伸感,動作延伸了也就自然而然的「長」了。
02
中國古典舞中的基本功技巧的訓練
古典舞的學習要求舞者在掌握身韻、身段的練習時還要紮實的練好基本功技巧。古典舞中的基本功技巧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跳」、「轉」、「翻」。
1、古典舞中的「跳」的訓練
我們常見的「跳」包括小跳、中跳、大跳。
(1)小跳包括一位小跳、二位小跳、五位小跳等。小跳不要跳的太高。主要是練習舞者的腳掌與地面的推力關係,尤其要注意的問題是在起跳以後一定要及時的綳腳,五位小跳更是要在綳腳的狀態下把兩腿夾緊,並且要做到從前面看不到後面的腳。
(2)中跳包括我們常見的射燕跳、劈腿跳等,主要練習我們腿部的彈跳能力及空中舞姿的優美程度。
(3)大跳是舞者盡自己最大的力量跳起後在空中做出一系列複雜的動作,要求滯空的時間越長越好,但落地後一定要注意緩衝,以免造成不必要的傷害。
2、古典舞中「轉」的訓練
「轉」其實是一個「立」的過程,只有立穩了轉的時候才能保持平衡,所以「轉」首先要解決半腳掌的力量,然後再練習單腳推地單腳立,初學者可扶把桿練習。
3、古典舞中「翻」的練習
翻」是毯子功課必修的課程,是具有一定難度的動作,在做這類動作之前,首先要把全身的肌肉骨骼活動開,並且保持一個清醒的頭腦。
03
中國民族民間舞基本功技巧訓練
民族民間舞蹈(folk dance)泛指產生併流傳於民間、受民俗文化制約、即興表演但風格相對穩定、以自娛為主要功能的舞蹈形式。不同地區、國家、民族的民間舞蹈,由於受風俗習慣、民族性格、文化傳統、宗教信仰等因素影響,以及受表演者的年齡性別等生理條件所限,在表演技巧和風格上有著十分明顯的差異。民間舞不乏樸實無華、形式多樣、內容豐富、形象生動等特點。歷來都是各國古典舞、宮廷舞和專業舞蹈創作不可或缺的素材來源。
我國的民間藝術自古以來就有載歌載舞的傳統,它包含宗教、文化、習俗、審美等各個方面,是民族情感、觀念、信仰、文化交織的綜合藝術表現。它包括大家熟悉的藏族的「弦子」、蒙古族、維吾爾族的「麥西來普」。朝鮮族、傣族的舞蹈等多種舞蹈。民族舞道具:手絹、扇子、花綢、面具、腰鼓、以及傘、燈、刀等。所以基本功的訓練主要是這些民族舞蹈的步伐和神韻,掌握了這些基本的民族韻味才能更好的詮釋民族舞蹈,所以這是民族舞蹈基本功的主要訓練內容。
【推薦一個有很多舞蹈教學視頻的公眾號:單色舞蹈(微信號:danse52)】
推薦閱讀:
TAG:舞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