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黃成誠
(註:本文僅代表個人觀點,建議作為基礎理論指導使用)
前言:自由泳,在國際通用的規則內可以採用任意泳姿作為比賽的游進方式,因爬泳的相對輸出功率較大,且阻力小,現代主流游泳比賽中的自由泳項目均以爬泳的泳姿來完成。本文中的自由泳便均代指爬泳泳姿。
根據文獻和留存不多的錄像資料記載,在上世紀60年代前,競技領域內的自由泳比賽並沒有標準化的技術上的區分,運動員在換氣,划水,移臂,手腿配合上,均處於層次不齊的標準。直到70-90年代的奧運會和世錦賽上,以美國、澳大利亞為代表的游泳基礎較為強勢的國家才慢慢開始出現了與現代競技自由泳技術相似的一些動作標準,到了2004-2008年,菲爾普斯的橫空出世,又引入了輔助性的蝶泳腿的重要技術。直至發展成今天的多元化的競技自由泳技術規範。本文中,我們從不同長度的比賽距離出發,以移臂節奏(交叉),手腿配合(2、4、6次腿),移臂方式(曲臂,直臂,改良直臂),來大致講解一下自由泳游進技術上的特色。
- 移臂節奏
前交叉 —— 代表人物:朴泰桓、孫楊(早期)、霍頓、哈科特、索普等一系列早期中長距離自由泳名將,以亞洲、澳大利亞為主
TAG:游泳 | 自由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