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西博物院有一隻大鼎,鼎口徑105cm,腹深67cm,通高100cm,重達250kg,足足可以煮下一頭牛;整個鼎古樸渾厚,典雅華貴,距今約2500年,號稱春秋第一大鼎。
(發掘現場)
這件鼎的發現,還要從1987年說起。當時,山西省太原市第一熱電廠正在擴建廠房,意外的發現了1000多座古墓。其中包括編號為251的春秋大墓。經過向國家文物局彙報,1988年3月考古隊正式進入發掘現場。
首先進行探方作業,在龍山腳下的緩坡地帶,洛陽鏟帶出了五花土以及少量木炭,靠著豐富的經驗,考古隊基本確定這是一座積石積炭墓,說明下面的墓葬規模很大。
考古隊開始了細緻的清理工作,中間還發生了一件小插曲,施工方不顧阻攔,開著挖掘機執意要進行作業,幸好強勢的考古隊長表示墓在人在,才阻攔了這次可能的破壞行為。
經過清洗,整個墓室顯露出來,墓口東西長11米,南北寬9.2米,墓底距今天的地表深約14米。墓室中央放著棺槨,可是均已腐爛,一時看不出年代。在墓室的東南角,發現了那件可以煮下一頭牛的大鼎。
商周禮器多為青銅器,其中鼎分為三類:鑊鼎、升鼎和羞鼎。這座大墓,足足發現了27件鼎,其中包括18件升鼎;升鼎為鑊鼎相配,本文提到的春秋第一大鼎即為鑊鼎,僅次於周天子的規格。在其中的一件鼎內,祭祀用的牲品骨骼依然完好,甚至一件升鼎因封閉嚴密,牲肉還沒有完全腐爛。
這些青銅器,能夠在侯馬晉國鑄銅遺址內找出同類陶范,說明這是晉國貴族墓葬。
(鳥尊)
這究竟是誰的墓呢?
經過對遺骸的牙齒鑒定,墓主人為65-70歲男性。後來,在槨室內發現4件青銅戈,上面刻著「趙孟作御戈」五個字,才給出了一絲線索。但是,這趙孟又是誰呢?
翻找文獻,古時候子女中居長者,即稱「孟」,也稱「伯」。由此,趙孟並不是一個人的名字。在晉國歷史上的趙氏家族祖孫數代中,前後共有五位「趙孟」,依舊無法確認墓主人的身份。
墓主人身份的確定,最終還要靠1965年發現的一份寫在石板上的神秘天書。不過,這份天書經過郭沫若等人的解讀,1976年才得以面世。
值得一提的是,這座大墓只出土青銅器就多達1690件,被列為「1988年全國十大考古發現」之一。當年一同入選的包括四川三星堆、陝西兵馬俑和法門寺地宮、湖南馬王堆、廣東南越王墓等,可見其分量。
太原市為紀念建城2500年鑄造了一件重達20.03噸、高5.497米、口徑6.25米的大鼎,原型就是上文提到的春秋第一大鼎鑊鼎。
TAG:文物 | 考古 | 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