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檔科技類節目陸續上線,科學「綜N代」該如何自我升級?

這個夏天快要過去,各大衛視平台最受關注的還是音樂選秀節目,《中國新說唱》、《中國好聲音》、《明日之子》都在如火如荼地進行著。

可能沒有太多人注意,最近也有三檔科技類「綜N代」跟大家見面,分別是湖南衛視周四晚間播出兩期的《我是未來2》,央視一套上周六、日相繼開播的《機智過人2》和《加油!向未來3》。

科技是一個偏小眾的節目類型,如何用看似枯燥的科學理論和科技成果來吸引普通觀眾,是這個題材一直面對的問題。

而科學理論、技術、場地支持的獲取,拍攝的難度等也導致了只有央視在不斷製作這類型的節目。今天冷眼君就來簡單分析一下,這三檔科技類各自的表達形式和看點。

《我是未來2》注重科技產品的實用性

湖南衛視《我是未來》第二季於7月26日回歸,這一季的定位為「青少年科普高能科技秀」,從舞美開始做出改變。

《我是未來》第一季舞美

《我是未來》第二季舞美

節目以科技館為節目架空背景,人員大換血。由李銳擔任館長,熊梓淇、池子為管理員,《嘿!好樣的》主持新生劉承林擔任實習管理員,還有熱愛科技的青少年組成的「未來少年團」。

不同於第一季兩項尖端科技對決的形式,每期一個明確主題,比如前兩期的「超能守護」、「隨心所欲」,三組科學家帶來科技產品,完成各自的「科技大考」,最終科技霸屏指數最高的一個留在科技館內成為館藏。

《我是未來2》介紹的科技產品更具實用性,深入到生活場景當中。比如全自動炒菜機器人、幫助盲人識別障礙的智能眼鏡等。

結合這些產品設計的考核環節,手環控制無人機、炒菜機器人跟米其林廚師比拼廚藝,是符合大眾觀看的普適性內容,現場觀眾也能親身參與。

《我是未來2》調整自身定位把科技節目的門檻下放,清晰明確的規則和主題讓當期的比拼更具看點,讓「高冷」的科技節目也能「接地氣」。

《機智過人2》用尖端科技展示國家實力

科技類節目的舞美基本上都會採用深藍、深紅的主色調,像《我是未來》和《加油!向未來》均是如此,給人帶來一種科技感和未來感。

而《機智過人》的舞美顯然更勝一籌,銀白色的高空「懸浮」座椅在第一季曝光時就廣受好評,這一季對嘉賓的座位進行了優化升級。

央視「新晉段子手」朱廣權擔任主持人,撒貝南、韓雪、腦神經科學家魯白作為機智見證人。

從節目標題來看,機器與人對決的看點十分明確。比如翻譯機器人曉譯和八國播音員、金小魚的對決,無人拖拉機和人工駕駛拖拉機的播種對決,都是常規的人機大戰。

但節目播出的第一項技術,是為高位截癱的女刑警黃曼安裝外骨骼,不存在人機對決的情況。而在進入正片之前,並沒有通過主持人或者VCR說明節目的規則流程。

當朱廣權讓三位嘉賓作出預測時,魯白表示「這一輪可不可以不做預測」,撒貝南和韓雪也表示同意。

但把這個項目放在第一個出場,而且是在沒有規則介紹的情況下,是不利於觀眾了解節目性質的。這一輪不是人機對決,但是我們之前也沒有看到過人機對決。

節目組的預設應該是觀眾都是看過第一季節目,並且記住了第一季的規則,所以不加說明。其實不管是對於看過第一季的觀眾還是第二季的新觀眾,這樣的剪輯順序都會起到一定的誤導作用,覺得節目換規則了。

觀眾通過後續觀看才了解,嘉賓需要在對決之前進行預測,是「機智過人」還是「技不如人」。把這個項目往後放,更有利於節目的表達。

還有一點是事先預測不對後續產生任何影響,不管挑戰成功還是失敗,三位嘉賓都需要再次進行投票表決。

科技入選「2018智能先鋒」的標準也沒有交代清楚,第一項產品在嘉賓投票之後還有觀眾投票,後面兩項就只有嘉賓投票了。在三輪都是嘉賓全部支持的情況下,也沒辦法自行體會入選標準。

《機智過人》的舞美是一大亮點,展現的都是對應現實問題的高精尖技術,科技含量無需質疑。在展現國家實力的同時,也講述了代表性的個體故事。

如果能把流程規則交代得更為清楚,觀眾對節目的理解和投入度會更高。還有一點就是個別環節設置也沒能免於落入俗套,韓雪和趙立新用英文配音真的已經看過太多次了。

《加油!向未來3》越發趨向演播室答題邏輯

央視大型科普節目《加油!向未來》第一季播出時,冷眼君就表達過對節目的喜愛。從第一季明星和素人組隊答題對決,到第二季60位素人按照年齡分成「加油隊」和「未來隊」答題,這一季再次對賽制進行了修改。

24位科學愛好者組成猜想團成員,不再分成兩組而是各自為戰。每期三輪比拼,前兩輪為1V1答題,一道實驗猜想題和五道線索題組成。

首期由專家團評定率先選出了兩位選手,勝者晉級下一輪,敗者回歸猜想團,由猜想團中其餘成績最優異者接力出戰,。

第三輪為1V23答題,第二輪勝出的選手與其餘23名猜想團成員對決。猜想團答題準確率最高且用時最短者稱為下一期出戰選手,類似《中國詩詞大會》百人團選人的方式。

實驗依舊是節目的亮點,三輪分別展示了自鎖結構、無殼孵化小雞、穿甲彈三個不同領域的實驗,表現形式也涵蓋了棚內大型裝置、科學實驗室和戶外三個場景,給觀眾帶來了視覺上的不同體驗。

但相對於前兩季來說,90分鐘的一期節目科學實驗項目的數量被縮減了,五道線索題的對決佔據了大部分內容。選手不符合預期的水平使得答題環節更加沒有看點。

在人物的組成上,保持了第二季撒貝南和尼格買提的雙主持,外景主持路倫一和在場內講解原理的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員曹則賢老師。

小撒和小尼不再帶隊比拼,兩人在前兩輪答題環節是交替出現的。冷眼君看著瀟洒自如單人主持了半天才意識到小尼不在場,曹則賢也只在僅有的實驗環節出現。

科技類節目沒有明星參與確實會降低可看性,《加油!向未來》其實可以通過極具視覺衝擊力的實驗項目,實用有趣的科學知識來彌補。

可惜節目越發偏向演播室答題的敘事邏輯,答題環節擠佔了視覺呈現更佳的實驗環節,降低了節目的可看性。

總的來說,三檔科技類節目的品相都不錯,表現形式和看點大不相同。《我是未來2》調整了自身定位和受眾,用「科技館藏」的形式凸顯科技產品的日常性和實用性,觀看門檻較低。

《機智過人2》依舊主打人機對決,從舞美到內容科技感最強。通過尖端科技結合現實命題展現國家實力,也展現個體的動人故事,是符合國家平台定位的節目。

《加油向未來3》從最開始注重視覺呈現和綜藝趣味性的科學實驗展現,逐漸轉變為素人演播室答題節目。全素人符合政策導向,但縮減科學實驗導致的視覺折扣無法由答題競技來彌補,還是挺可惜的。

國內對於科技類節目的開發還在初級階段,而科技也是未來的發展方向。不管是極具視覺衝擊力的大型裝置實驗,最尖端的國家技術,還是服務於日常生活的實用性科技,都可以在節目中呈現。

科技由人類創造,轉而服務於人類。科技類節目巨大的開發空間,等著電視創作者們去探索發現。


推薦閱讀:

TAG:綜藝節目 | 科技 | 撒貝南(主持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