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振華風雲》校刊語文探究板塊
(平宇五校聯考語文·作文)
四、作文(60分)
22.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60分)
①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周易》)
②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杜甫)
③何須淺碧深紅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李清照)
④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林則徐)
⑤必須敢於正視,這才可望敢想,敢說,敢做,敢當。(魯迅)
⑥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毛澤東)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無數名句化育後世。讀了上面六句,你有怎樣的感觸與思考?請以其中兩三句為基礎確定立意,並合理引用,寫一篇文章。
要求:自選角度,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少於800字。
振華中學高三語文組組長張玉華老師按:
本次平宇五校聯考作文的主題是關於人生觀和價值觀的,材料所給出的六句名言是這道題的核心素材。所有的任務都是建立在理解題意的基礎之上的。簡單來說:第一句是自強,第二句是鄉愁,第三句是自信,第四句是氣節,第五句是擔當,第六句是自立。寫作時,從中選擇的兩至三個句子一定要有邏輯聯繫。比如,第1、3、6句就可以總結為自強、自信、自立——自強是人生的初始態度和基本動力,自信是人生不懈追求的保障,自立是人生勇猛奮鬥的目標,三點正好涵蓋了人生的三個階段。以此為例,建立起六句話之間的聯繫,是成功作文的基礎。
同學們審題要仔細,注意題目要求:
一、感觸與思考
二、以其中兩三句為基礎確定立意
三、合理引用
一蓑煙雨任平生
余周周 振華文科實驗3班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何謂穿林打葉聲?外物擾也。何解竹杖芒鞋者,予我臂助者也。何妨吟嘯且徐行,是知外物擾而不為所動,任世事沉浮,路途顛簸依然緩步慢行,彷彿行山踏水,左右皆一派旖旎風光。這就是蘇軾所愛之境。
易安也不讓鬚眉——「何須淺碧深紅色,自是花中第一流」,亦為忘物也。
一個「何須淺碧深紅色」,便註定了她不囿於外物。曾見蓬壺殿里笙歌作,到而今,鐵騎滿郊畿,唯嘆風塵惡。她知道,沒有一個人可以離開物,僅憑自己生存;她更明白,即使擁有世上所有的物,也難以讓一個人生活得滿足。物是生存的條件,而非生活的全部內容和歸宿。
於是便需要忘物。哪怕被人譏為「孤芳自賞」,也要保持心中那一灣清流。恰如梓慶削木為璩,技藝高超皆因忘物忘己,捨棄一切慾望,順其自然,使人工之物宛若天成。然而於我看來,忘物自然可嘉,忘己卻未必可取,人之在世所求者,不過生盡歡,死無憾耳。
《周易》點明天道:「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世事無常,是人力之所不及,無法控制,不如不以物喜,不以物悲,君子以自強求得曠然達觀,外物擾我,不妨我內心淡然歡愉,此仍為忘物。李太白斗酒詩百篇,不是求世人對其「詩仙」的讚譽,而是寫其所想,繪其所感,因而筆觸如思緒天馬行空,汪洋恣肆,究其根本,是為了讓自己的情感得以抒發。因而外物只是成全他的瀟洒,是為忘物而非忘己,求的是生盡歡。杜甫為民寫詩,固然有世道艱難令他感傷的緣故,根本卻是緣於他自身的責任感,是為了他不被良心譴責,不遭受道德被踐踏的苦痛,是為了讓自己沒有遺憾。因此他忘卻世事艱難,只追求本身價值的實現。外物是成全他的責任,亦為忘物而非忘己,求的是死無憾。
誰能忘卻自己?誰又能徹底拋棄自己?恐怕沒有人吧。即使是莊子,堅持淡泊尋求逍遙不也是對自己人生觀念的堅守,是為了不讓自己為外物所困,成就一個最本真的自我。
忘物,是為了最終的堅守自我。正是因為忘物,才能超越於身世的坎坷浮沉,保持內心的寧靜與淡然;正是因為忘物,才能不顧世道艱險,堅守內心的責任與信念。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於是能舍安逸榮華,赴國之危難, 留取丹心照汗青。於是能看淡個人榮辱生死,盡忠報國,死而後已。
每個人都是自己,忘記了自己,那人的意義還存在嗎?是為忘物而非忘己。
(58分)
---本文由張玉華老師推薦。
語文組張玉華和董倩老師聯合點評:
余周周同學的這篇作文主要有三大特色,即
1.含意深遠。本文緊扣「忘物」展開,作者借材料中李清照的詩句和《周易》中的警句,講明了「忘物」的兩重境界,最終升華為「忘物而非忘己」,這一中心是非常切合題意的,而且內涵豐富,立意高遠。
2.引經據典,論據豐富恰當,論證有力。本文起手不凡,以蘇軾詩文導入,與結尾升華相呼應。行文中,李清照、李白、杜甫、莊子的例子交錯出現,有力論證觀點。梓慶一例更是妙筆生花,有行文用典的古樸雋永之風。
3.文采斐然,自由隨心。文章不但展現了作者深入的思考,而且看似隨意的行文,卻含有值得品味的文脈。這一點更是難能可貴。
閱卷時,經五校聯考語文閱卷組集體討論,一致同意給本文58分(也是本次五校聯考語文作文最高分)。
帝都閱卷組老師採訪節選---本文由語文組董倩老師推薦
李:評定一篇高考作文優劣的主要標準是什麼?
漆:我們評定作文的優劣,主要是看文章的內容與思想,鼓勵考生敢說真話,敢講自己,對於有思想、有才性、有個性、有見解的作文,我們給予高分;退而求其次,也是文從字順,說理自然,敘述流暢,故事可信,有些小小感想的作文。我們反對過於模式化、套路化的作文,過於強調文章的架構與步驟,而這些東西又不能承載其內容的作文,在北京高考作文中是得不了高分的。
李:該怎麼理解「真實」?高考作文如果缺少所謂「偉大意義」,會不會影響分數?
漆:根據我自己的調研結果,許多中學生平素的日記與習作都比考場作文寫得好。日記與習作中有他們自己的話語與故事,率真任情,真情流露;而一旦入了考場,就將自己包裹得嚴嚴實實,與平素判若兩人。造成這種狀況的原因也許跟語文老師強調作文要有主旋律、要升華、要有高境界高目標有關。孩子們板起面孔作「小大人」狀,講些和自己毫不相干的「大道理」或「勁吹讚歌」。這讓我們既著急又痛心。十六七歲未出校園的孩子能有多少成熟的世界觀?能有多少典型意義的高大全事件?能將一篇文字升華到什麼程度?能夠將自己的所思所想、所見所聞、喜怒憂樂、生活百味等形諸筆端,談一點感觸,講一些體會,做到文從字順、事具意全,就是好作文。我們提倡孩子們敢寫自己的生活,敢寫自己的喜樂甚至憂愁,敢寫百樣十色的社會,甚至批判社會現實,只要他說的有道理,我們都鼓勵與認可。社會與考生必須信任閱卷員,敢於表現,敢於創作,只要你有出色的表現,是會被伯樂發現的。
李:近年來有一種比較重要的觀點認為,高考作文命題的議論文導向是一種進步。因為高中生會寫邏輯嚴密、論證有力的議論文的太少了,而寫好議論文是寫好抒情敘事類文本的基礎。您認同這種觀點嗎?
漆:我的觀點恰恰相反。我認為寫好記敘文才是寫好議論文的基礎,記敘文更能體現語文功底與寫作水平。試想一個學生連基本的語句語序都說不清楚,一個簡單的故事情節都敘述不完整,還從何談起邏輯嚴密、論證有力的議論文。我曾經對新中國成立以來的高考作文做過研究,發現20世紀50年代的作文大部分是記敘文,後來才慢慢變成議論文的天下。同時,我認為高考作文命題並沒有有意識地向議論文的方向引導,只是考生和教師覺得議論文好寫,所以才出現了大量的議論文。
李:根據您的閱卷經驗,高考作文中哪類文體最多?寫作的整體水平如何?
漆:高考作文中,議論文佔到八成以上,我形容是「百花寂寥,一花獨盛」。之所以如此,是因為平時教師的教學和學生的習作,也是議論文居多。一些人認為議論文有思想、有高度,看不起記敘文。還有人認為議論文好下手,搬幾個中外名人的勵志故事,說幾句無關痛癢的陳詞濫調,四五段搭在一起,再開個頭結個尾,就可以拼湊成文。我曾經說過:「考生作文中宿構、默寫、套用的情況嚴重;模板化、程式化與假大空的現象更為普遍。這種『高考體』文風亟待扭轉,甚至可以說到了非改變不可的程度。」主要針對的就是此類議論文。能寫一手好記敘文的學生實在是太少。
李:您怎麼評論「高考體」作文現象?
漆:我曾將「高考體」作文歸結為15個小類:空言泛語體、小資美文體、爹死娘病體、故事拼湊體、亮點閃光體、文白夾雜體等等。很多作文用抒情的語調,心靈感應式的感觸,無病呻吟的口吻來描述與議論;或者事先準備幾個看了開頭就知道結尾的心靈雞湯類勵志故事,無論什麼題目,都用這幾個故事編織成文。這類作文的流行,與全社會虛假成風、矯揉造作的風氣有著密切的關係。我以為,感人的故事不一定非要感天動地。寫對平淡生活的真實體味,寫平凡的人和事,文章也會出彩。從體裁上說,不一定過多地寫議論文,編湊出一堆哲理與空泛的議論,或者牽強拉入名人名言,引證類比,矯揉造作,浮在半空。我提倡學生多寫記敘文,打下語言文字最基礎的功底。一名好的語文教師,要引導學生從生活點滴中用心體察,寫出自己的感悟,而不是一味教育孩子生硬地按模板套用範例。在我看來,在目前議論文假、大、空泛濫的環境下,高考作文命題適當向記敘文偏移,更符合學生的生活實際,也許會取得不錯的效果。
李:有老師說,自己一直努力引導學生在自己的寫作優勢與高考作文應試要求之間找到平衡點,即便是「戴著鐐銬跳舞也能跳出自己的姿態」。看來,在老師心目中,「應試要求」與「好文章的要求」是不太一樣的。其實您在前面也涉及這方面的問題了。能否請您再談談語文老師該怎樣正確認識作文教學與應試作文的關係?
漆:古今中外,應試文章與平素寫作的確多少有些不同。應試文章難出精品。我們讀到的古代名作均不出自策論與八股文,即便歷代狀元的殿試策,也很少有名篇流傳於世,我們知道文天祥是狀元,考官王應麟稱他的御試策「古誼若龜鑒,忠肝如鐵石」,這篇策論今天還可以讀到,但一定不如他的千古名篇《過零丁洋》和《正氣歌》。即便是韓、柳文章,李、杜詩歌,也都是經過千錘百鍊不斷修改而成的。唐代詩人李賀,讀書苦吟,身形俱損,他母親心疼地發怒說「是兒要嘔出心乃已耳」!又賈島有「二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的詩句,都充分說明了一篇好作品的不易得。
但話又說回來,雖然不能指望高考作文能開風氣之先,引領時代,超邁前賢,但高考作文必須反映當代青年的所思所想,是當代社會現實的具體反映,是當代中學生精神面貌的真實寫照,這恐怕是我們對高考作文要求的底線。如今高考作文寫成這樣,失去了底線,歸根結底,是整個社會出了問題,所以要糾正「高考體」的不良文風,也是一項綜合治理的社會系統工程,誠非易事。但我們要有信心和決心來扭轉這種風氣,若任其泛濫,那才是中學語文教育的徹底失敗!
李:您認為高考作文已經失去了底線?
漆:2012年北京市語文高考沒有一篇滿分作文,我當時說「高考體」已經跌入谷底,也就是已經沒了底線。我在中學調研以及其他面試或聊天時,幾乎都要問到高三學生這樣的問題:你如何看高考作文?你喜不喜歡自己寫的「高考體」作文?你願不願意看第二遍自己的作文?學生們聽後都是或苦或樂地搖頭笑笑,然後說高考作文就是按老師的要求編寫,是一種怪異生厭的文體,他們一點兒也不喜歡這樣的作文,自己也羞於看第二遍。我說你們不願意再看一遍,而我們每年要連續十天看數萬篇這樣的作文。
實際上老師們也不願意這樣教,孩子們也並不願意這樣寫,但因為高考作文和閱卷員被妖魔化,所以考生寧願違心地寫與自己毫不相干的話,也不願意流露真情,他們認為這樣是守住40分的作文保險分,也就是他們能承受的作文分數底線,但高考作文卻從形式至內容,失去了底線,跌入了深淵。如果對這種現象聽之任之,真不知將來會「伊於胡底」!
註:2012年北京高考作文。老計一個人工作在大山深處,負責巡視鐵路,防止落石、滑坡、倒樹危及行車安全,每天要獨自行走二十多公里。每當列車經過,老計都會莊重地向疾馳而過的列車敬禮。此時,列車也鳴響汽笛,汽笛在深山中久久迴響……
大山深處的獨自巡視,莊重的敬禮,久久迴響的汽笛……,這一個個場景帶給你怎樣的感受和思考?
要求:請在材料含義範圍之內,自定角度,自擬題目,自選文體(詩歌除外),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
李:您一直在強調,在考場上書寫真實、寫出水平與得高分並不矛盾。是不是可以通過高考作文評價標準來引導高考作文的風氣?
漆:我們目前正在做這樣的嘗試,深入中學進行調研,聽取廣大師生的意見,尤其是對於閱卷工作的意見,並且宣傳與解釋我們的理念,鼓勵考生敢寫敢發揮,敢於表達自己的觀點,敢說實話,講自己真正的感悟與生活,真正做到「我手寫我心」,用真誠、真心、真情和樸素雅潔的語言,來描寫身邊的人和事,就是好作文。這方面已經取得了良好的開端,從2013年北京市的高考作文答捲來看,假大空現象有所收斂,模式化、套路化作文明顯減少,改變「高考體」文風的實踐初見效果,也增強了我們繼續努力的決心和勇氣。
推薦閱讀:
TAG:高考作文 | 高考 | 你好,舊時光(電視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