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覺得暴力式教育好還是引導式教育好?
麻煩順便投票一下:你支持暴力式教育or引導式教育?
https://tp.wjx.top/m/20148825.aspx
我認為:不能理解到含義,就不能吸取到。
我媽則認為:沒有挫折給小孩,小孩永遠都記不住。
你們有什麼想法?用什麼來教育孩子才好?
我認為:教育應該用引導式教育,比如以故事的形式,講現實中一些某個毒癮者的故事或例子。引導小孩自身去理解和反思,用兩則對比好奇心的好和過剩的好壞,從別人身上吸取到人生經驗。
(我媽認為:挫折教育才能讓人學會三思而後行;
世界上有很多在漂亮的包裝下的毒藥,就像糖衣炮彈一樣,不該嘗試就不嘗試。讓我一輩子都能記得了有些事情好奇會害死人。並且這已經在她腦海里已經思考過很多遍,希望我不會行差踏錯,做出後悔不已的事。)
-------分-----割-------線-------
說說題主小時在7到10歲之間那時發生的一件事吧……
題主小時候最喜歡吃水煮菱角,但機會很少。那時候大概7到10歲時題主正在好奇心旺盛,有天走在路上題主的媽媽連續問我幾次「吃不吃菱角?吃不吃菱角?」
題主當然說吃啦!誰知道一個食指曲成菱角敲過來,痛得我一路走一路哭,哭了好久。痛得我到現在心裡還隱隱作痛!而我媽認為這是一種挫折教育,為了阻止我好奇心過強,因為有些好奇心過強而犯下一些導致嚴重後果,必須在我心中刻下一個不要好奇心過重的印在腦門上。
我在心裡一直在記恨,不認同這種教育,而且我當時也沒能因為這個手指菱角而明白了做人不應該好奇過多,也不能理解這手指菱角的含義。
我甚至因為這個食指菱角而誤這是個欺騙,誤會我媽媽沒菱角給我吃還要騙我。
一個極端的心理學研究者和自救者,武志紅的前女友李雪,說過,孩子是具有神性的,自己會好好的長大,你的每一次教育都會讓他越來越平庸,最終他也不過就是你,而不會超越你得到自己的人生。
所謂引導式還是暴力式,終極目的便是:你必須聽我的,所以必定是失敗的。
Be youself吧,就醬。
我覺得引導式教育比較好吧。
對我來說,打我和罵我會讓我很難過和憤怒,我只會覺得自己沒能力反抗,而不會思考自己有沒有錯。
再者說,小孩身心還在發育,又小小軟軟的那麼脆弱,你打打罵罵的,不怕分寸拿捏不好,雙方後悔一輩子么?
對於小孩來說,科學合理的懲罰和正面意義的自我思考是很有必要的,家長的威信也很重要,但一切都要在幼兒有足夠的安全感的前提下吧。小孩得相信你會一直死心塌地地愛他,然後教育才能算得上教育吧。否則的話,所有的懲罰和批評都是成年人對於幼兒的恐嚇吧?
對於家長和教師來說,大家都是第一次做人,第一次當家長,第一次當老師,學無止境,別自以為是,多看看書聽聽別人的意見和建議。
死腦筋和自大狂都是註定要滅絕的落後物種,好么?大家為了生存,認真學習,與人為善,勤能補拙,好不好?
被暴力教育長大的孩子能和父母和解,我們就和解了吧,他們也不容易,至少把你養大了嘛,花了那麼多錢,你也又狠不下心不愛他們,那就和解了嘛。和解了自然就比較好矯正以前的偏執戾氣了嘛。
和解不了也沒關係,你別生孩子就好,別讓你的痛苦再在你的子孫萬代身上延綿不斷了嘛,我們接受自己是個死腦筋,然後從我做起,我們的下一代,滅絕了就好。管他的呢,我活好這一輩子就好了嘛,善良快樂地過著就好了嘛。
能有幸被引導式教育的幸福快樂長大的小孩子,請孝順你們的父母,他們得多不容易才能讓你挺直腰桿做人呀,給了你足夠的愛,足夠的安全感,足夠的發展空間,足夠的勇氣。你們一定要好好地愉快幸福地繼續生活下去,為了不辜負愛你們的父母,也為了一些沒被珍惜但也很可愛的孩子。如果有一天你愛上了一個不被珍惜著長大的人,請溫柔陽光的拉我們一把,像一個天使一樣救贖我們這些苦者,然後教我們正確的愛和被愛。
當然,有的人已經長在痛苦的泥沼里了,拉不上來的話,小天使你可得趕緊放手,別讓他把你也拽到泥沼里,有的人身處黑暗時間久了,心也黑了,救不了的人就祈禱他能自救吧。這種人可能一輩子都沒人心疼了,但你不一樣,你有愛你的人和你愛的人,你得好好活著呀,必須得樂觀溫柔的活著呀。說給自己也說過一樣經歷的其他孩子。沒有什麼不能釋懷的,活著本來就是減法,背得越多走得越苦。學的越多,背著的就能減的越多。能活得舒坦的只有傻子和智者吧,芸芸眾生,各自艱難吧。謝邀。
很多人會混淆兩組概念:「鼓勵式教育」「溺愛」;「挫折教育」「暴力教育」。
鼓勵式教育:你愛吃菱角,你媽讓你自己吃,沒給你剝殼,儘管手疼但是你自己堅持剝開了,你媽很高興,獎勵了你一個剝好的。
溺愛:你愛吃菱角,你媽剝好了喂你嘴裡,看到你吃的很好她很高興,於是餵了你一堆,把你撐吐了。
挫折教育:你愛吃菱角,你媽讓你自己吃,沒給你剝殼,於是你被咯牙。
暴力教育:你愛吃菱角,你媽釣魚式執法,給了你一個爆栗。
溺愛=越俎代庖;暴力=沒事找事。
而好的教育應該是鼓勵式+挫折式教育,在孩子還小的時候,讓ta自己在事情裡面吸取足夠的直接經驗;等孩子有一定抽象理解力了,就可以引導,用你的講述/書本/老師的教育傳遞一些間接經驗。
比如3到5歲,環境還允許的話,可以讓孩子有充分的好奇心。這時候先不講什麼大道理,讓ta摸摸燙水壺,ta自己就知道燙了,以後自然會離得遠遠的。
你這哪裡是挫折,明明是暴力,挫折真的遇到了,孩子要自己經歷,沒遇到也沒有必要人為創造。好奇心不分年齡都有吧,真的接觸了認識了也就不好奇了啊。我兒子一歲多,好奇的東西很多,只要沒危險就去認識唄,危險的,我會讓他看圖片,講危害,他能明白,也不會去碰,但是會看的很認真。好多事,跟他講,他都懂,比如,媽媽累了過會再抱,OK,晚上睡覺前不能吃東西了,對牙齒不好,OK,喝完酸奶漱漱口,不然牙齒不好,OK,地板涼了沒穿襪子不要下去,會肚子疼,OK,走到床邊要回來,不然掉下去會摔疼了,OK,所以,我關燈以後也可以留他一個人在床上而我去拿東西,告訴他後果他會聽。我試過,只說不抱他會哭腔的跑過來,只說不要吃東西了他會喊叫,只說沒穿襪子還是會爬下去,只說到床邊了快回來不管用的。所以還是講的明白些,理解了自然就不去觸碰危險。
謝邀wwwwwww
心理學上有這樣一個觀點——父母教養方式的效果,一定程度上取決於孩子對這種教養方式的認同程度。就好比棍棒底下出孝子這種想法。在中國流傳了幾千年,而我許多老一輩的老師家長們也都認同這個觀點。我外公在我媽小時候對她特別嚴,也是動不動就打,體罰的那種。我媽卻覺得如果不是我外公這樣逼著她,她估計就不會好好學習,算是挺感謝我外公的。而我的老師也是,每當說起自己小時候總是說自己很頑皮,膽子大愛冒險,父親經常打他,現在想想也覺得父親當年打的好。
但是對於我來說呢?我媽小時候教育我時也延續了外公一貫的做法,我經常因為犯錯挨打。在學校,我也親眼見過我們老師用掃把柄把一個犯錯的男生打的雙腿青紫,抽耳光揪耳朵更是家常便飯(我因為人還乖沒有太被老師打過,但是經常看到班上的人挨打)。我的感覺就是,又悲傷,又痛苦,簡直是人生中難以磨滅的陰影。即使現在再也不會挨打了,當初挨打的記憶也早已模糊,但是那種心底的隱痛和悲傷卻再也消之不去。
我曾經也想說,你們都是暴力的受害者,為什麼還要把這個施加到我們身上?她們覺得,打你是對你好啊,而且我自己又不是沒有經歷過,多挨點打的確對自己成長有好處,哪裡會有你描述的那麼誇張,真矯情。我覺得題主這個問題挺好的,說明還是有許多人開始和我一樣不認同通過暴力的方式教育孩子。不過如果客觀的從結果上看,兩種方式好壞還真不一定,要看孩子是否認同這種教養方式。
不同的觀點在一定程度上都是時代的產物。我自己個人還是很慶幸能夠出身在這個人本主義逐漸發展的時代裡面的啦。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