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這!就是原創》?


這節目據說是《中國好歌曲》的團隊打造的轉型版,但第一期聽下來作品水準整體差蠻多的。《中國好歌曲》的選手大半都是圈內音樂人和已經有一定知名度的歌手,相比較這個節目的選手資源上更平民化,素人、偏業餘者居多。在表演環節直觀的能感受到一定的差距,第一期大部分選手的舞台經驗、唱功、作品成熟度都暴露不同程度的短版,感覺更像是在看海選。所以在選手的招募篩選這一環就初顯頹勢,節目後面的質量堪憂,畢竟選手決定著核心內容能不能得到足夠的支撐。可能這幾年選秀綜藝競爭激烈,選手資源已經壓榨殆盡,經常會看到不同節目有相同的熟臉。尤其相對歌手,優質的唱作人更是稀缺,而且網路渠道的多元,本身已經很有價值的創作人有更直接推廣自己的方式。不同以往,選秀不是必要的途徑了,這類節目還能不能保持《中國好歌曲》的金曲光芒,已然是個未知數。

《這就是原創》能預料到肯定會有一定成名的藝人參加,但認識的名字讓我挺意外的。例如徐良、劉力揚,一個是曾經的網路巨頭,一個是沉寂許久的超女,都是以一個出道比較有年頭的資歷來參加這個節目,增加了可看性。之所以意外因為這類節目的畫風更符合偏小眾的「獨立音樂人」,以現場的感染力為主。風格上來說徐良和劉力揚的作品不太有競技性,但增加了風格的多元,這倆個成了我對這個節目為數不多的看點。然後名單上其他有名氣的創作人原諒我沒什麼熟悉的了,與現在網路流行趨勢有些脫節。

三位原創捕手的陣容偏向新生代,這一點就能看齣節目區別於好歌曲的意圖,更加迎合年輕群體,貼近流行,符合網綜性質。

三位捕手主題秀我認為最佳是陳粒

蕭敬騰《美麗丑與我》

這首歌首先聽感上有些吃力,段落銜接有些生硬,編配密集、緊張,演唱處理強度高。感覺蕭敬騰對音樂性的野心有些過猶不及,歌曲有嚴重的割烈感,作曲的轉調處理和編曲的層次我認為駕馭的都不夠成熟。但看歌詞就能感受到是個比較哲學矛盾的主題,略帶實驗性,所以大眾層面來說,必定不是首討喜的作品。

王嘉爾《Faded》

編曲很新潮,符合王嘉爾的定位,這個風格算電子雷鬼?大概是吧本人能力有限。這首歌開口挺抓人的,很有表現力的嗓音,但這歌聽到後面比較單調了,其實不管雷鬼還是電子,都是很強調旋律性的東西,因為本身結構比較簡單重複,更需要足夠聽的動的旋律支撐。這首歌的旋律還是略弱了些,即使很有舞台表現力的王嘉爾,也沒能讓這個歌有飽滿的發揮空間,伴舞也是簡單的划水,只能說歌不夠給力啊。

陳粒《無所求畢滿載而歸》

陳粒的創作能力在國內眾獨立音樂人中還是很突出的,這首歌詞曲編都是本人,能看出這幾年陳粒不斷的進步和音樂的探索。這首歌的作曲依舊有著陳粒鮮明的色彩,旋律遞進飽滿的意象,層次上成熟的把控,能避免傳統民謠的乏味審美。演唱部分也是足夠穩定,本人現場聽過一次陳粒的演唱會,唱功意外的強,風格駕馭也全面。所以這次嗓音狀態不佳的情況下的發揮也是意料之中。但美中不足的就是舞台表現上略拘謹,缺乏鬆弛度。

選手表演部分

秦凡淇

有驚艷到我的選手,第一期我認為這個歌能在前三。歌詞結構新穎,敘述的主線流暢,沒有不扣題的散亂,是一首足夠有意思且優秀的歌詞。作曲的語感處理也很貼合敘述,演唱沒有怪張的做作感,作品的完成度很高。一聽就是個寫歌有一定專業基礎的老手,作品和演唱能感受到成熟的剋制,拿捏恰到好處,輕快風格的彈唱不像抒情,比較考驗歌手的能力,整首的節拍穩定,演唱鬆弛,通過沒毛病。

瑪斯卡

架勢很大,嗓音也很棒,唱功強勢。但歌曲的話,嗯。。。我認為很一般,旋律不抓耳,編曲平庸,雷鬼的套子里很單調,歌詞即使放在這個風格內容也過於簡單。即使演唱上有加分,但作品的單薄搭配過於豐富的演唱有炫技之感,對於原創的節目,我覺得這首歌不足以能通過。

李文琦

中國好聲音里我很喜歡的一個選手,嗓音清亮,唱功也很穩定。但目前創作上還過於稚嫩,前兩句歌詞「冬日裡的陽光透過雲層穿過雲層,我坐在陽光下舔一口冰淇淋」這如同中小學生文筆般的歌詞,透過雲層穿過雲層多餘的描述,上一句冬日的陽光,第二句又說了遍陽光下,舔一口冰淇淋。。。歌詞創作的遣詞造句極為精簡,要描述你要表達的重點關聯主題,而不是日記般無關緊要的內容浪費你的段落。這歌頭幾句出來就讓我沒啥期待了,旋律部分也很平庸,整首歌情感單薄,歌詞空洞,音樂性也聽不出什麼考究。話說在網上有看到作者說想要做中國的泰勒斯威夫特,但就這個亮相的作品,趕緊去提升專業沉澱閱歷吧,沒必要花時間折騰選秀了,這創作真的太拿不出手。

至於蕭敬騰後面剪輯的幾首就不說了,蕭敬騰已經給出很直接的點評,歌曲同質化,缺乏不可取代性。相比較王嘉爾內組,蕭敬騰組的作品差很多。

這首抒情rnb我覺得也很一般,過於散碎的作曲,一些轉音的處理略油膩,聽不動。

印子月

這首歌的選曲意圖應該是迎合市場,但在這個競技性的舞台並不是好的戰略。印子月應該有更適合的作品來表現,據我了解她發行的作品還挺多的。尤其是面對對創作都比較有專業態度的導師,這類風格並不討喜,而且唱跳方面自己說了也不太擅長,不夠從容自信也發揮不出舞台魅力的加成。但能聽出唱功和氣息還是在線的,如果選曲對口是有機會通過的一個選手。

然後蕭敬騰說的這段話還是挺鞭辟近里的,你無法要求聽眾完全了解你的作品背景含義,歌曲音樂部分先吸引到人,才會有興趣了解其他的。

這個猝不及防的故事就略過了。。。單說作品還是不錯的,演唱也ok,但歌詞內容過於主觀,完成度不夠,幾乎就是圍繞副歌那一句,敘述鋪墊單薄,導致作曲聽感不夠飽滿,更偏向半成品的一首歌。陳粒被唱哭至少在情感打動上是成功的吧,話說陳粒在快樂男聲也哭過一次,應該是冷峻的外表下蠻感性的一人。

雨錕

歌曲動機是優秀的,層次豐富,嗓音細膩,至少能讓人有印象的歌。但演唱的處理上感覺有些過頭,聽到後面有突兀感,這就是演唱上、創作上缺乏一定的剋制。其實創作到後面往往比的就是誰更會做減法,選手們創作上大概在什麼水平其實一聽就見高下了,抓不抓耳就是很直觀的事。

袁野夕

這首歌一聽就是很成熟了,旋律的展開,編曲的空間感,歌曲的進行動態飽滿,也給予演唱更豐富的表現空間。無疑問是一首好歌,也有新鮮感,但演唱上我覺得可以更簡單些處理,尾音什麼的沒必要那麼刻意控制,演唱表現慾望過強就會打破作品意境。然後咬字過於含在嘴裡,其實完全可以更直白純粹的把歌詞有顆粒感的唱出來,會讓作品的敘述感更生動,也是減法上的問題。

散人

挺成熟的組合,唱功ok也很自然,歌曲也很有張力。就是在特色上不夠鮮明,傳統民謠搖滾太容易同質化,作品上還缺乏競爭力,兩位的聲線也有待開發出自己的演唱風格。不然當下國內民謠泛濫的陣地是很難殺出一條血路的。

這是全場最佳的一個表演,舞台把控成熟,演唱細膩,作品也很優秀,一聽就是有一定底子寫出的歌。作曲上的轉調手法,層次遞進,記憶點拿捏的都很到位。副歌的張力配合演唱感染力很強,演唱的氣息、頭聲共鳴都很穩定,並且難得讓我感覺感情充沛還不油膩的演唱。要說不足的話,整首歌感覺本人表現的過於得心應手,細緻到每一個動作表情,每一句尾音處理,過於熟惗舞台會有種錯覺。就是感覺表演者一直在完美的掌控,情感傳達上會有種冰冷感,往往真正打動人的點多少包含一定失控的成分,更容易引起情感共鳴。在演繹上做減法,把頭腦的把控在讓出一些,更單純的讓自己投入,這算是本人主觀上的一點挑刺了。然後這歌的編曲還缺乏完成度,情緒推動略單薄。

酥皮曹(這個名字很特別)

不錯的歌,情感真摯,娓娓道來的歌詞。就是主歌的演唱過於控制,如果小到每一個字都帶著技巧去唱,其實更影響情感的傳達,敘述段演唱做些減法更合適。(評價詞窮的時候,發現減法這詞越來越好用了)

楊舒涵

很有攻擊性的舞台,是本場我覺得最好的rapper,跟其他幾組的說唱比起來這個更容易有印象。這就是拋開作品的層面了,其實說唱在當下和民謠一樣,要極力避免同質化。話說這節目說唱歌手好像沒有什麼大咖。

劉力揚這歌就放出一段,不過聽得出質量還是很高的,依舊乾淨利落的演唱,編曲也很舒服,期待後面的表現。我覺得如果劉力揚的條件做電子方向的話,是可以在華語樂壇有一個位置的。

張書睿

唱功意外的穩定,作品也不錯,但沒有太突出的地方,尤其這種歐美清新的唱法,比較缺乏辨識度。這個歌的風格放到現在略過時了,這也是很多選手共同的問題,缺乏專業基礎的支撐,導致作品音樂性單薄,牌少。

整期作品聽下來還是前面提到的,聽感很直觀的能感受到選手之間的差距,幾斤幾兩一聽便知。原創也是要腳踏實地的積累才能在作品上表現出更多的可能性,背後的準備越多,就越有底氣和足夠的競爭力。靠只會幾個和弦哼唱的必定很難走到後面,原創的戰場也是很殘酷的,更高的樂器水平和唱功,更多的風格駕馭,會編曲,音樂素養都是各種武器,原創這條路你的武器越多越好。

順便提下蕭敬騰給清唱歌手彈伴奏那一段,鋼琴即興的水平可見一斑,音階彈得很乾凈,演奏力度飽滿,和弦大概都對的上,有一定功底。而且在《聲林之王》看他打的一段鼓水平也不錯,可見平時蕭敬騰在音樂上的進取,作為唱作人值得稱讚。

更新第二期回答

如何評價《這!就是原創》第二期?

如何評價《這就是原創》第三期

看到一篇回答對古風和中國風的關係和區別闡述的很全面,列舉了各自特徵和群體。

流行範疇中古風和中國風是否有不同?


蕭敬騰、陳粒、王嘉爾出現在同一檔音樂節目里,原創就有保障

文/趙南坊

《這!就是原創》第二期開場,「翠屏瘋人院」登台奉獻《不如來跳迪斯科》,這首將民族元素跟重型搖滾元素完美融合的作品,用蕭敬騰的話講就是,把現場「轟炸」了。《不如來跳迪斯科》的精妙在於土味跟潮味的對撞,在其中民族元素所承載的土味跟重型搖滾所代表的潮味,構架出極其異質的氣息,相當特別。正是這種特別完美詮釋出原創的真正含義:不自我設限,不走套路,打造出「猛獸」般的音樂形態。

難怪三位「捕手」同步表示讚賞,難怪陳粒毫不猶豫就將他們「拯救」。

《這!就是原創》已經播完第二期,我個人的觀感是:值得看。倒不是說這檔節目存在多麼爆炸的娛樂化看點,而是因為,在其中切實感受到回歸純粹原創的真心。節目容納任何形式的原創,尤其青睞獨特,正如《不如來跳迪斯科》,這樣一首怪味的原創作品或許只有在《這!就是原創》里才有機會展示。

節目如同大熔爐,將各路選手、各種風格放置於一鍋「熔煉」,所以我們看到金曲獎獲得者Matzka瑪斯卡、曾經的超女劉力揚跟西樓、陳蘿莉這般擁有固定受眾的「民間」音樂人,以及《學貓叫》小峰峰這樣的網路紅人共處一個舞台。這場面,形式上是音樂內容的豐富多彩,深處核心則是時代的個性化精神。

總體來講,《這!就是原創》就是順應了年輕個性、垂直深耕的大勢。而這點特質從節目里的「原創捕手」身上就有最直觀體現,蕭敬騰、陳粒、王嘉爾,三位風格各自不同的明星,年輕有思路,個性有堅守。他們組成的「捕手」陣容,很好保障了節目中原創的水準,每一位都在傳達原創的本質精神。

蕭敬騰:專業的「看門人」

第二期節目中「換位替換」環節,蕭敬騰連續對雨琨、念慈、方邇羲幾位選手講,「你很危險」、「你處在危險的邊緣」。這不是「恐嚇」,這是發自內心的提醒。

嚴苛是蕭敬騰的標籤,他體現出「捕手」的鐵面,對於作品,對於選手都保持高標準要求。箇中原因在於,其一是對創作的敬畏,作為優秀的音樂人,蕭敬騰很清楚創作的重要,所以他才會提高要求以此保證創作的質量。其二是對節目的負責,來到這裡蕭敬騰表現出強烈使命感,他要幫助選手成長,他要保證節目的純粹。所以他才頻繁為選手提出專業建議,比如本期節目里就對李大宇進行了歌曲段落設置方面的指點。

蕭敬騰專業的具體表現是謹慎,由此導致了「反覆」,他會反覆確認,第一期節目里在聽過《逆流》後他就反覆詢問雨琨是否受到過蘇運瑩的影響,這並不是懷疑能力,而是為確定選手的創作具備足夠獨創性。他也會反覆權衡,第二期節目,他對念慈此前參與作品編曲的程度表示懷疑,所以請她再次演唱,這種反覆讓蕭敬騰背上「大豬蹄子」的稱號,但這其實正好反映出蕭敬騰進行考量時的周全,即要求選手拿出最優質表現,確實,念慈在《一條狗的使命》里的表現要比上一期確實更有說服力。

出色的原創都是「熬」出來的,這或許就是蕭敬騰的音樂哲學。

有這樣一位專業的「看門人」,無論是對於節目還是對於選手,都是極好的事情。當然,嚴格並非無情,蕭敬騰的熱情同樣充足,第一期節目他對徐徐若楓的作品表示肯定並且主動為其作品《熱死了》進行編曲伴奏,第二期節目他又對「宇哥」宋念宇表達出極高的認可。這些都表明他在為原創音樂人提供最大程度支持。「心有猛獸,熱愛全開」,節目的這條Slogan,蕭敬騰進行了完全詮釋。

陳粒:個性唱作人有著可貴共情力

音樂作品中的陳粒,關鍵詞是個性鋒利、氣質冷峻,來到《這!就是原創》里,她所表現出的更多是,敏感。

正是敏感為她招致誤解,尤其第一期節目里在聽《好的 晚安》等歌曲時她跟隨音樂流淚的表現被解讀為「演戲」。公允來講,她所表現出來的其實是作為音樂創作者的敏感,具體講就是共情力的作用。她能夠體味到鄧見超的情緒,能夠將自己代入到歌曲角色里,所以才能夠表現出動容。這種情緒,並非演,而是自然流露。

並且,《好的 晚安》明明就是一首很「好哭」的歌曲啊。

敏感,或者說共情力,對於音樂創作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因為靈感的起始點是情緒而不是技術。意思是,創作的核心是因為有強烈的情緒驅使你表達,而不是因為要刻意展示某種技術。所以,擁有共情力的音樂人往往能在創作跟演繹方面都呈現出優勢,陳粒如此,節目里的鄧見超也如此。

第二期節目,陳粒再表現出的共情力。這次是雷閃閃,這次的作品是《見信好》。跟《好的 晚安》相同,這首歌曲的創作同樣屬於基於個人經歷的敘事,演唱呈現也都強化訴說模式,在編曲都趨於極簡的情況下,兩位歌手都以最真實的口吻傳達出清晰情緒。這種作品觸發共鳴,完全屬於正常。所以,我們再次看到陳粒落淚。

共情力促使她進入到歌曲場景,以及,代入到歌曲角色。

更重要的是,共情不僅對作品起效,對選手同樣適用。正如她能理解雷閃閃的「社恐」,能理解為什麼他在音樂內外是兩種型格。這種情況並非個例,包括陳粒在內的諸多音樂人都會存在音樂中的Ego,即,另外一個自己。由此,音樂成為他們「做自己」的途徑,所以他們才能夠在音樂中自由地表達,釋放。從這個角度來講,《這!就是原創》的意義就在於為不同音樂人提供獲取真實的機會。

王嘉爾:綜藝咖?不,他的專業都在細節里

王嘉爾的綜藝感超強,但在《這!就是原創》里,他並沒有徹底成為綜藝咖,在我們肉眼可以見的綜藝效果里,細節處都藏著專業。

在娛樂跟專業之間,他找到了Balance。

他總是選擇蹲著聽選手唱歌,表面的「蹲」其實是在傳達平視的信息。這跟節目的整體調性暗合,《這!就是原創》設置「捕手」而不是「導師」的初衷即是要建立他們跟選手間平等的關係,「捕手」對於選手,不是評判而是幫扶。同樣,節目將舞台設置成近距離觀演的小場景,也是在拉近「捕手」跟選手間的距離。王嘉爾以自己的身體語言在強化這種親密狀態,以傾聽的方式來欣賞原創音樂,尊重選手以及作品,這是專業的表現。

前兩期節目里他頻繁提及「為什麼我只有9個名額」,在這靈魂拷問背後其實是他對於音樂人的珍惜。出現的優秀選手太多,名額明顯不夠。所以他才會不斷向另外兩位「捕手」交涉、求助,所以他才會不斷表現出糾結。這種兩難境地在節目里有娛樂效果,但卻真實呈現出王嘉爾的專業態度。關於他的專業沒有什麼好懷疑,節目第一期的「大秀」環節他表演《Faded》時就已經將專業詮釋清晰。

專業的具體表現還在於進行判斷跟定奪時的足夠果斷,第二期節目中就有至少兩次果斷且合適的選擇。

首先是「嘻脈男孩」跟Round_2間他選擇後者。王嘉爾對於Round_2的看重是明顯的,經過Battle環節,他再次認定Round_2。這判斷符合他的初心,更反映出現實情況。並不說「嘻脈男孩」表現不夠出色,而是因為Round_2更加出色,他們的《Kill Da Game》是基於Boom Bap範式的本格派Rap,押韻策略跟唱腔都可以達到滿分。對於在Rap方面有足夠認知的王嘉爾,對於這般經典範式且足夠優質的音樂,表示出偏愛實屬正常。

其次是劉力揚跟閆澤歡間他選擇後者。是前者主動讓出名額,但從節目中看王嘉爾其實早已對閆澤歡看重,他配得上晉級,無論是在Pop-rock風格的《過錯》,還是在Blues風格的《雨天》,他都展示出清晰的自我風格。作為年輕人,或許不具備足夠的資歷,但他擁有的是無限可能性。在資歷跟可能性之間,王嘉爾選擇可能性。這符合他對原創的期待,因為他本身就是專註探索可能性的音樂人,比如在歌曲《Faded》里,他就嘗試將Rap跟Dancehall元素結合。

蕭敬騰、陳粒、王嘉爾,三位「捕手」在節目里的表現都稱得上專業,重要的是都在以各自特色的方式來詮釋原創的定義,蕭敬騰傳達的是高標準以及自我風格。陳粒看重的是真實情感,王嘉爾則關注可能性。有他們在,節目里的原創有保障。三位綜合起來,就是原創音樂該有的樣子,什麼是好的原創?自我風格強烈,表達真實情感,且具備多樣可能性的,就是。


經過多年唱功、聲音類的競技、選秀綜藝洗禮之後,華語音樂綜藝如今兵分三路,一路繼續原有的演唱競演,也加重了對原創與新作品、新風格的求索。一路取法日韓走向偶像工業選拔,也加入了原創的成分。

還有一路則專註推重原創。——而這才代表著樂壇真正需要的新鮮血液,才能讓樂壇進步。而前兩路在方向上的變化也能夠看出當今樂壇對原創的渴求程度。

在2014-2016年之間,《中國好歌曲》橫空出世,真正向樂壇輸送了不少優秀的唱作人與傳唱歌曲,真正地影響了樂壇,在各大節目傳唱,部分還獲得了金曲獎的提名認可。

2019年,《中國好歌曲》的團隊重回綜藝戰場,做了《這就是原創》。模式和以往大有不同:

其一,從「開放性海選」模式,轉向「固定範圍大逃殺」模式。以往是作品令人感動、令人欣賞,就能獲取後續資格。而《這就是原創》則框定了百餘名唱作人,在他們之中選拔、比拼,最終角逐出優勝者。賽制從一開始就更為激烈,也更容易牽扯出「究竟什麼是好的原創作品」的思考。

其二,表演模式從「舞台-導師」模式,轉向「面對面交流」模式。以往選手在大舞台上唱著綵排過數次的歌,導師坐在高台上抒發感想決定生死。而如今選手在離導師一兩米開外彈唱,導師可以隨時打斷、交流,去了解選手真實的狀態與創作背後的故事。

這種面對面的形式相當考驗「捕手」與「選手」之間的火花。目前這一點做的比較好的是蕭敬騰,能夠和選手有強烈的觀點碰撞,引發出一些延展性的思考。

從目前播出的節目看來,三位導師的選人重點也大有不同。蕭敬騰傾向於考察選手實際的創作能力、能做不一樣的音樂的能力,陳粒傾向於選作品的共鳴度,她會喜歡有共鳴、有故事、有內容、能夠打動她的音樂,而王嘉爾比較相信直覺,他喜歡那些他認為有感覺的、特別的、能夠帶來感官刺激的作品。

目前比較看好的幾位選手:Matzka,宋念宇,袁野夕,范憶堂。

Matzka在台灣已經算是鼎鼎大名的人物——畢竟2011其樂團就斬獲了金曲獎最佳樂團,2016年首張solo專輯也獲得了金曲獎最佳男歌手提名。與莫文蔚、A-Lin等天后級歌手的合作也側面印證了他在業內的地位。Matzka的音樂風格以雷鬼為主,輔以流行搖滾。雷鬼基本算是他的音樂核心。

雷鬼本身發源於牙買加,發揚光大於Bob Marley,聽來有種熱帶的慵懶律動感。Matzka把這種氣息與台灣原住民的原始氣息結合,形成了他自己的獨特風格,又逗趣又深情,有種粗糙狂野的生命力,首期的《I Love You No Haha》就是典型代表,分明是一首表白歌,「我愛你不開玩笑」,卻把「不開玩笑」鬼馬地翻譯成「No haha」,喜劇效果中展現出一種玩世不恭的娛樂態度,又生動又有趣。

袁野夕之前參加過vocal類的選秀,表現亮眼。她的聲音處理很有意思,弱聲細膩,強聲則以低喉位作出寬厚的氣勢,使她的聲音有著張力強大的動態,能夠撐得起宏大的表達。就首期聽來,她的聲音特質與創作喜好是統一的,她喜歡有強烈衝擊力的大歌。《星河》儘管只唱了一段,但其中「要把天空衝破」的意象已經預示著其後恢弘的走向,其後的表現讓人期待。

宋念宇(小宇),2007年出道,至今曾兩次獲得金曲獎提名。他在創作上自成一派,善於將RB質感融在流行與抒情曲中,同時用主旋律background vocal的層疊和聲形式配上即興的方式營造宏大高遠的效果,帶著溫熱感的共鳴與遼闊的縱深感。節目中演唱的《你只是還不知道》同樣如此,不走流俗旋律路線,沒有那麼上口,而是選擇用復古電聲節奏的氛圍感烘托出情緒的感染力,與背景和聲微妙的彼此回應拉寬了歌曲的聽感,是一首兼具復古與時尚美、感性與節奏美的優質RB作品。

范憶堂,2009年以組合形式出道,2013年開始推出solo單曲。畢業於中央音樂學院的他,對古典音樂、民族音樂、電子樂皆有涉獵,之前主要的標籤是「跨界」,意在古典與流行的融合。在節目中唱的《震撼教育》依然有他招牌的古典氣質與戲劇性,功底紮實又有情緒張力,在第一期節目中很出挑,創作能力與表達落點都相當夠味。

還有一部分選手目前還尚未得到充分的展示,但其過往作品積累下的口碑值得期待,例如去年用《希遊記》證明了她在fusion系流行里的掌控能力的新生代都市女聲孫盛希,以情緒化的憂鬱之美揚名的獨立音樂人西樓,擅長吸收嘻哈、電子、爵士的多棲藝人朱莉葉,天馬行空的獨立歌者張三彌等。

總體而言,《這就是原創》重在探索、挖掘、討論原創的方法與意義,已經有了個不錯的開始。希望其後捕手與選手之間的互動能夠讓更多關注到原創音樂人、關注關於原創音樂的議題,希望節目的後續能夠繼續發掘更多有意思的音樂人、貢獻出有引領性、生命力的作品,推動樂壇的發展。


如不是身邊很多的音樂人朋友參加了《這!就是原創》(後文中統一稱呼「原創」),並且宣傳方有朋友邀請我觀看了第一期內容,我大概未曾注意到這樣一檔低調但有內涵,專業也不乏詼諧風趣的音樂節目,加之這節目的團隊是曾製作過《中國好歌曲》的團隊,顯然《這!就是原創》像是被蓋章了「好」字。

當然這節目也有如《中國好歌曲》一樣,熱度不算頂配,但音樂內容卻絕對稱得上是這幾年來音樂節目中的標杆了。

三個「原創捕手」蕭敬騰、陳粒、王嘉爾,各自有自己面對原創歌手的性格態度,王嘉爾惜才、蕭敬騰嚴格、陳粒糾結又感性,但在兩期節目下來,也選到了幾位頗有潛力的「創兒」——節目里管參加比賽的創作者這般稱呼。

1.一個蕭敬騰,打破了「詞曲」即原創的傳統概念

節目第一期當中,不僅蕭敬騰以嚴苛、挑剔的人物性格,一舉打破了他之前「省話一哥」、「雨神」等好玩的人設,蕭敬騰與當期一位「創兒」印子月的對話,還順帶刷新了普羅大眾對於「原創」的全新理解了。

至少在曾經「好歌曲」的舞台,一個創作者把詞曲內容做好,就能吸引導師們的爭搶。

然而當90後創作歌手印子月在表演完一首很貼當下潮流曲風的作品後,蕭敬騰直接質問了她對於電子合成器的使用是否熟練,逼問出印子月的作品自己只參與了詞曲部分,編曲是朋友幫助完成的。

這樣一段劇情,顯然對於更普羅大眾印象中「原創」多數等於「詞曲創作」的認知,是一個開拓性的延展動作,尤其在當下全球都把詞、曲、編、唱、制一體化之後,「原創」節目是把原創概念的普及和推廣放在了第一位了,優酷平台上,甚至還以這一段互動命名了第一期視頻鏈接的標題。

「編曲」的位置,大概是節目組想要強調在原創概念中的重要一環,所以到了第二期節目,當蕭敬騰面對是否要替換掉方邇羲的入選資格時,老蕭糾結的點仍是在於,這個姑娘除了詞曲之外,編曲到底做的怎麼樣。

還記得老蕭第一期親自彈琴伴奏的徐徐若楓嗎?那也是老蕭以身作則,讓一個只會亂寫、只會哼唱的「創兒」真切體會到編曲對一首歌的潤色重要性;於是乎,第二期結尾彩蛋,就是諸多會原創的網友為徐徐若楓編曲的作品集合。

「原創」這次以編曲環節所鋪排的創作引入概念,比傳統創作節目更具廣義度。

2. 原創素材和形式越廣,內容越吸引人

原創音樂多數是藝術品,所以好壞之分不太存在,但各花入各眼的喜愛,卻很能說明原創類型的定義之廣。

在兩期「原創」節目中選出的50組「創兒」當中,有題材引人深思的范憶堂,有唱著小鎮生活極具趣味和觀察力的張若水,有混搭國際風與本土特色的四川樂隊翠屏瘋人院,還有故事催淚創作也簡單質樸的鄧見超,第一期他的《好的 晚安》成為目前最被熱議的一首歌。

除卻創作題材多種多樣,取材可以來源廣泛,「原創」所選來的創兒們,甚至還不乏像劉力揚、徐良、Matzka、宋念宇、西樓、孟楠等業已成名且有過發片經歷的成熟創作歌手前來比賽,不只為了用他們增加討論度,更是為了令人看到創作這件事的儀式感,以及堅持之重要。

而不同風格之間的碰撞與融合,也是原創音樂能不斷推陳出新的源動力。第三期的節目中,徐良 PK Matzka就頗有看點,一個很會寫中國風的歌手,遇到一個西洋風格雷鬼樂玩很6的台灣地區原住民,那是難以預估的精彩。

3. 原創在逐漸深入人心,但仍任重道遠

在節目開播前的看片會上,製作人周品就提到一個嚴峻的現實問題,他說即便排行榜上Top10的歌總是最受關注,但恐怕多數聽歌的人也不太會注意這Top10的創作人們,更別提在榜單靠後一些的詞曲唱作者們了。

但華語樂壇這十多年來的發展,的確使人愈發看到了原創的可能性。

上世紀80年代,港台歌手翻唱大量西洋曲和東洋曲;到了90年代,翻唱曲在逐漸減少,但本著「物盡其用」的原則,很多華語詞曲作者創作的歌都有了一曲兩詞的用法,國語詞、粵語詞兩版即能橫跨內地及港澳台市場。

到00年前後,以周杰倫、陳綺貞、五月天、張懸等原創歌手為領頭羊的市場逐漸形成,「創作」的重要性和個性,也漸漸被歌迷覺察到。過去,聽眾多以音色對一個歌手上癮,後來大家多以創作風格和特色,而對一個創作歌手上癮。

前幾年出來的蘇運瑩、霍尊、許鈞、梁博等人,在唱功還不錯的基礎上,更引人矚目的就是他們各自獨樹一幟的創作風格。

只是,原創概念仍然要再令更多人知道,才更加體現音樂的核心價值。所以「原創」節目無論何時,都應該把原創這件事再加大力道推廣給需要音樂知識的群體。

《這!就是原創》播出到目前為止,還未成為爆款節目,但極有可能以「原創」之名義,再出幾首爆款的作品,如蘇運瑩《野子》、霍尊《卷珠簾》、劉胡軼《從前慢》那樣的影響力,那就等等看比賽再白熱化一些了之後。

總之在綜藝性和音樂性方面,《這!就是原創》平衡的很好,甚至是更傾向音樂性這一邊的,原創音樂的模樣,就該是像節目里的不設限這樣。


由《中國好歌曲》原班人馬打造的大型原創音樂節目《這就是原創》中,現代古風歌手Winky詩憑藉一曲《離騷》登頂猛獸原創榜榜首,受到廣泛關注。這首《離騷》是Winky詩根據屈原的《離騷》譜曲、加入大量國風元素而成的。

事實上在我國,「詩」與「歌」自古便是水乳交融、密不可分的,古詩配樂演唱淵源有自,是一種古老的傳統。我國最早的兩部詩歌總集《詩經》和《楚辭》原本都是可以配樂演唱的,史籍中也多有載錄:如《墨子·公孟》記載儒家「誦《詩三百》,弦《詩三百》,歌《詩三百》,舞《詩三百》」。至於產生於南楚的楚辭,與音樂的關係則更加密切。《楚辭·招魂》說:「陳鍾按鼓,造新歌些;涉江、采菱,發陽荷些。」即《涉江》《采菱》《陽荷》均為楚國歌曲名。東漢時人王逸論及《九歌》的產生時說:「楚國南郢之邑,沅湘之間,其俗信鬼而好祠;其祠必作歌樂,鼓舞以樂諸神。屈原放逐,竄伏其域,懷憂苦毒,愁思沸郁,出見俗人祭祀之禮,歌舞之樂,其詞鄙陋,因作《九歌》之曲。」由此可知,《九歌》本就是歌詞,更別說《離騷》了。雖然我們現在對《楚辭》如何演唱已不得而知,但這一傳統不可否認。

歌曲《離騷》的曲作者Winky詩原名趙景旭,是原創古風音樂團隊「琅琊閣」成員,「愛詩班」班長,擅長編曲唱歌,被稱作是古風圈裡的大神。他的音樂風格多變,類目繁雜,是一位實力原創音樂人。這些年來,他也一直堅持為中國傳統古詩詞重新譜曲,使之成為流行音樂進行傳唱,如《山鬼》《九歌》等。這次將《離騷》譜曲歌唱,他自己也曾坦言「這首詩實在難背,在寫完這首歌之前我甚至無法背下來完整的任何一句」。而這首歌的問世,讓我們得以在低吟淺唱中領略古詩文的魅力,在現代流行音樂的旋律中記憶那些精美的句子,這種「背課文新姿勢」寓教於樂,樂中受教,無疑拯救了一眾為背誦古詩文而崩潰的學子。

這種「詩」與「歌」的結合不僅是對古老傳統的接續,也是對時代精神的響應。在十九大報告中曾提出,要「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央視《經典詠流傳》就做過這種實踐,該節目用「和詩以歌」的形式將詩詞經典與現代流行相融合,深度挖掘詩詞背後的內涵,講述詩詞知識、闡釋人文價值、解讀思想觀念、樹立文化自信,實際上和Winky詩殊途同歸。

能夠在現在這個紛繁喧鬧的世界裡發現這樣一個安靜聽歌的好節目,尋找到這樣一首充滿古典韻味和傳統遺澤的歌曲,是我們的福氣。心懷感恩,靜心聆聽。


推薦閱讀:

TAG:優酷 | 這就是原創綜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