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能史上最全的父母逼婚套路總結

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網易數讀」(ID:datablog163)

作者 | 蘇昕,設計師 | 趙鵬路,數據處理 | 辛炎陽

前方高能預警:

「考研考上了嗎?」

「做什麼工作啊?」

「工資多少呀?」

「談對象了沒有?」

「怎麼還不結婚?」

春節回家,在親戚們的奪命連環問中,結婚是逃不掉的話題。正在熱播的綜藝《我家那閨女》更是十分應景,被稱為大型催婚現場,還有網友調侃道節目不如改名叫《我家那沒有結婚的倒霉閨女》。

在節目中,36歲的吳昕,31歲的袁姍姍,29歲的何雯娜,都在被朋友和父母催婚,現場點評也離不開這個主題,就連22歲的傅園慧也被問到有沒有相親的打算。

即使是明星和世界冠軍,即使她們已經在自己的領域內足夠優秀,如果不結婚,在父母和長輩眼裡不過是個大齡未婚女青年。

然而,她們並不是個例。到了一定的年齡,沒人逃得過被逼婚的命運。

結婚的人越來越少

鏡頭裡的何雯娜說自己剛退役兩年,人生才剛剛開始,現在一個人很好;吳昕表示結婚和生孩子都不是非常緊迫的事情;袁姍姍也說過自己並不孤獨,過得很舒適。

而鏡頭外的年輕人,不想結婚的也越來越多了。

民政部公布的數據顯示,中國的結婚率在2013年達到峰值之後,從2014年開始連續四年下降,2017年的結婚率更是跌至了「7」開頭,回到了十年前的水平。

點擊查看原圖

為什麼結婚率在不斷下降呢?

晚婚現象越來越普遍是一個重要原因。《人民日報》在微博發布的婚姻數據顯示,從2006年到2012年,結婚登記年齡段集中在20-24歲,自2013年開始變為25-29歲佔比最多。上海市婦聯公布的《改革開放40年上海女性發展調研報告》顯示,截至2015年,上海男女的平均初婚年齡分別為30.3歲和28.4歲,比2005年分別提高了5.0歲和5.4歲。

隨著高等教育的普及,年輕人受教育的年限增加,讀完本科時就已經22歲左右,接近晚婚年齡(女23周歲,男25周歲),更不用說讀完碩士博士,或者把工作穩定一段時間。

除了婚齡推遲,適婚群體人數減少是另一個重要原因。受生育政策的影響,自上世紀90年代起,中國出生人口數量呈逐年下降趨勢,導致了如今結婚人數和結婚率的下降。

讀書時忙於求學,畢業後還要面對工作和生活的壓力,再加上情感需求的提高和對於自我價值實現的追求,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主動或被動地選擇了晚婚甚至不婚。

對於每個小家庭來說,最明顯的變化就是父母逼婚開始愈演愈烈。

不結婚,就逼婚

數讀菌爬取了知乎中「逼婚」相關問題下的回答,剔除了男友/女友逼婚等不符主題的問題,得到了6798條回答(數據截止日期為2019年1月22日),並進行了分詞處理,試著找出中國式逼婚的常見理由和套路。

在逼婚的常見理由中,「到了該結婚的年齡」排在第一位,符合中國「男大當婚,女大當嫁」的傳統觀念。也有不少父母擔心「再不結婚就嫁不出去了」,比如有些女生剛到30歲,卻已經被認為「30歲的女人不值錢了」。

點擊查看原圖

對中國的父母來說,結婚不僅僅是兒女必經的人生大事,更是自己必須要完成的任務,只有完成了,才能稱得上圓滿。而害怕兒女孤獨一生,希望兒女有人照顧、穩定下來,這些擔憂和期盼都是為人父母的天性。

七大姑八大姨和周圍鄰居朋友的閑言碎語,外界輿論的壓力,以及虛榮心作祟,也使得一些父母走上了逼婚的道路。有網友說,外面的人都覺得自己是圖父母的錢,心理有問題才賴在家裡不結婚,前幾年父母還不信這些話,現在連父母都開始懷疑了。

即使在21世紀,也免不了有一些父母思想比較落後,希望兒女能夠早日結婚,傳宗接代,延續香火。有網友表示,自己在被逼婚時聽到了許多類似於「一個人生下來就是為了傳宗接代光宗耀祖」的言論,甚至還有「不出嫁和畜生有什麼不同」這樣傷人的話。

逼婚的理由五花八門,逼婚的手段更是無所不用其極。

最常見也最基礎的逼婚手段就是相親,父母從中牽線搭橋,為兒女精心挑選自己認為合適的另一半人選。有人反對父母安排相親,願意等待緣分,也有人迫不及待希望父母拯救自己的單身生活。

有網友希望父母為自己安排相親,不行的話交個朋友也可以,而母親卻表示「你自己找行不行,別來煩我了」。

點擊查看原圖

除了相親,曉之以理動之以情也是常見的逼婚手段。為了達到目的,父母還會給予兒女足夠的關心和鼓勵,甚至是物質獎勵。

有網友說父母為了逼婚,表示結婚獎勵一套房加一百萬,第一胎10萬獎金,第二胎20萬,以此類推,甚至還在房間里貼上標語,「結婚要趁早,永遠不吃草」、「報答父母最好的方法是為他們帶來兒孫滿堂」。

當兒女不那麼配合時,父母們的手段也會隨之升級,不斷進階。從勸說到嘲諷,再到威脅和使用暴力,步步緊逼。嘲諷常用句式如下:和別人家的孩子比,「那個XX和你一樣大/比你大一歲/比你小三歲,人家孩子都上幼兒園了/生二胎了/快生孩子了」,和父母年輕時比,「我像你這麼大的時候,你都會打醬油了」。

還有一些父母把暗示手法運用得爐火純青,逼婚於無形之中。有網友說自己的父親在陽台上種了一大堆葫蘆,隱晦地表示他想聽人喊」爺爺爺爺爺爺」,也有網友表示「對面家的張三李四和貓狗雞鴨又生了」也是逼婚的套路。

在講究戀愛自由、婚姻自由的時代,為什麼中國的父母如此熱衷於逼婚呢?

台灣學者孫隆基在《中國文化的深層結構》中寫道,「在集體主義文化的中國,一個人是不完整的。他甚至都不能構成存在的單元,沒成過家的單身漢、瘋子等等,他們會被排斥在家族體系之外,或者被忽視得厲害。必須結婚生子構建一個完整家庭,才會構成一個被尊重的獨立單元。」

在這些逼婚的親戚長輩們看來,或許結婚只是一件在規定年紀內必須完成的事,和愛情無關。可他們不知道的是,很多人晚婚的最主要原因就是沒有找到合適的人,沒有遇見愛情。

《人民日報》微博發布的婚姻數據顯示,「沒遇到合適的人」在年輕人晚婚原因中佔比最高,其次是「沒有能力承擔家庭責任」。

有逼婚,就有反逼婚

面對逼婚時,大多數人會有很大的心理壓力和精神負擔,感到焦慮和委屈,但是也有人對父母的一片苦心表示理解和尊重。有人堅定著自己的擇偶標準,也有人選擇屈服勉強湊合。

逼婚帶來的還有自我懷疑和自卑感。有網友說,自己長期被周圍的壓力包裹著,產生了很大的負能量,「真的覺得自己特別糟糕」。

點擊查看原圖

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

2016年春節,北京地鐵東直門站內出現了一幅反逼婚的燈箱廣告,上面寫著「親愛的爸爸媽媽別擔心,世界那麼大,人生有很多種,單身也可以很幸福」。這則公益廣告由來自全國各地的、有過被逼婚經歷的年輕人眾籌刊登。

因為公益廣告需要層層審查,並且不能出現「反逼婚」三個字,所以這則廣告的創作者們反覆斟酌,刪掉了比較犀利的內容,使得最後的呈現效果溫馨和諧又充滿正能量。

然而在現實生活中,反逼婚的方式似乎很難做到這麼溫和,爭吵和激烈反抗最為常見。

有網友在面對逼婚時,選擇直接懟回去,「你爸媽等著抱孫子呢」「我還等著世界和平呢」;「不結婚就是不孝!」「太監干著急有啥用?」;「弟弟妹妹都結婚了,你呢?」「屎殼郎掉屎盆子了而已,我又不是屎殼郎,急啥?」

點擊查看原圖

也有不少網友選擇逃避,過年過節不回家,也不接家裡的電話,只要父母逼婚就立馬翻臉。甚至有網友會租一個男/女朋友回家,打消父母逼婚的念頭,換一時風平浪靜。

在反逼婚的方式中,有不少行為較為極端。離家出走、斷絕關係看似對父母最具有威脅,但從效果上來說,物質和精神上的獨立才是反逼婚的根本。

有網友表示前些年自己對於逼婚爭吵過冷戰過,但是都收效甚微,後來努力工作給自己買了房,經濟獨立之後父母就催得沒那麼厲害了。

李立群老師在《我家那閨女》中說,天下父母心是希望我們的兒女幸福,結不結婚只是一個動作。

電影《剩者為王》中,金士傑扮演的父親也有類似的台詞:她不應該為父母親結婚,她不應該在外面聽什麼風言風語,聽多了就想著結婚。她應該想著跟自己喜歡的人,白頭偕老的,去結婚。昂首挺胸的,要特別硬氣的,憧憬的,好像贏了一樣。

天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兒女能夠幸福,但他們更應該意識到,婚姻並不是衡量幸福的唯一標準,更不應該把自己的焦慮轉移到兒女身上。

而緩解焦慮,先從少看婚戀節目做起。

參考文獻

[1]改革開放40年來上海女性發生了哪些變化?初婚初育年齡、平均預期壽命大幅提高. (2018). 新民晚報新民網. Retrieved from newsxmwb.xinmin.cn/shiz

[2]為了反逼婚 她們直接在北京地鐵投了廣告. (2016). 網易新聞. Retrieved fromlady.163.com/16/0204/13

[3]結婚率連續4年下降 晚婚現象或越來越常見. (2018). 中國經濟網. Retrieved fromce.cn/xwzx/gnsz/gdxw/20

[4]31歲袁姍姍被催與錢楓相親:晚婚族的未來是什麼?. (2019). 壹心理. Retrieved fromxinli001.com/info/10043

推薦閱讀:

TAG:逼婚 | 催婚 | 婚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