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的教育中,一直缺席「死亡」這一課。
提起生命,大多數人都會感到敬畏;
而提到死亡,大多數人都會心驚膽戰。
中國是個對死亡特別忌諱的國家,在中國的傳統觀念里,死亡是一件無比可怕的事情,人人避而不談,「死」這個字眼,實在忌諱!
不能直接說「死」,要說「沒了」「逝世」,皇帝是「駕崩」「薨」;
過年過節有這樣那樣的忌諱避免觸及「死亡」的字眼;好事成雙、三五成群、就是不能「不三不四」,「4」同「死」,我們都會刻意避免這樣的數字……
這些都在潛意識中告訴我們:「死亡」太可怕了,連諧音都不要提及。
對比一些有信仰地區對於死亡的哀悼與憧憬,「好好告別」,在中國的文化里顯得分外不被重視。
內觀己心 外察世界
孔子言:「未知生,焉知死。」
《易經》有云:「原始反終,故知死生之說。」意思是說:人從哪裡來,還回到哪裡去。
莊子以為人生最大的問題,就是人怎麼生,怎麼死。莊子的《逍遙遊》其實是詩化地講死亡。
中國人的生死哲學
一般而言,所謂人生,包括生命與生活兩大方面。
生命是人生的存在方面,指生命體的存活過程;生活是人生的感受方面,是人們當下的活動與感覺……
我國著名生死哲學家鄭曉江教授,在其耗時25年完成的著作《中國生死智慧》中,闡述了中國傳統文化中先賢哲人的生死態度。
中國傳統人生哲學的內核是生命哲學,它既是儒學的核心,更是道家、道教及佛學的主要論題,形成了中國人生哲學鮮明的特色。
在人生中的生活與生命的兩個向度中,中國傳統人生哲學主要偏重於生命而忽略生活,而現代人的問題則在於只見生活而不顧生命的層面。
所以,生死哲學就是在中國傳統人生哲學的基礎上,發展出的一門不僅重視人之生活,也重視人類之生命;不僅僅重視人之「生」,而且重視人之「死」的學科。
外察世界
喬布斯一生顛覆了四大行業:用iMac顛覆了電腦,用Pixar顛覆了電影,用iPod顛覆了音樂,用iPhone顛覆了手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