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哈尼人過苦扎扎節,就像漢族過春節,不一樣的是,他們還會……

不久前,於哈尼族人而言,猶如過年一般熱鬧隆重的苦扎扎節,剛剛落下了帷幕,在群山之間,一個個不眠的狂歡夜也終於告一段落。

作為哈尼族人最為重要的節日之一,今年紅河州為期四天的「苦扎扎+火把節」假期,不僅讓本地的哈尼人民再度忘情狂歡,也讓許多從外地遠道而來的遊客認識到了苦扎扎節的精彩以及哈尼文化的無限魅力。

而說起哈尼族的苦扎扎節,或許有許多人卻並不了解,甚至在此之前還並沒有聽過。

沒有聽過其實很正常,畢竟在雲南這麼一個盛產山歌和老司機的地方,少數民族的數量讓人數都數不過來。就在一個多月前,我們也曾發過一篇關於文山境內彝族和臨滄境內佤族的「花臉節」以及「摸臉黑」的文章,這就讓一些小夥伴直呼「中國竟還有這種節日!」。

點擊文字「爸!媽!我在雲南被人抹黑啦!」或以下圖片,即可跳轉閱讀。

而今天我們要講述的苦扎扎節,或許比「花臉節」和「摸臉黑」更神秘,也更不為人知。

紅河苦扎扎節專題節目視頻

何為苦扎扎?

哈尼人的節日,其實無不依照稻作的循環生長秩序來確定。他們的「十月物候歷」將一年分為三季,即「冷季」、「暖季」、「雨季」,每季4個月,每月30天。

每年農曆六月中旬,就是苦扎扎節的開始,此時剛栽完秧,農活少,哈尼人便藉此時機歡慶,以示一年已過半,預祝五穀豐收、人畜興旺。

苦扎扎節還有另一個名字——「矻扎扎節」,也叫「六月年」,饒有趣味的是,即便是在穀物尚未成熟、家中糧倉已經見底的6月,哈尼人依然要快快樂樂地過一次年,他們盪鞦韆、轉磨秋、串寨子、跳樂,年輕人唱情歌找對象,歡聲笑語,山歌漫漫。這歡樂美好的幾天,不僅僅屬於人,還屬於神。

節日的由來

關於哈尼族苦扎扎節的由來,相傳是遠古時期,哈尼人在勞作時侵犯了小蟲子們,於是小蟲子們就去「阿匹梅煙」那裡告狀,並要求懲罰侵犯它們的哈尼人。「阿匹梅煙」覺得小蟲子們破壞了哈尼人的莊稼,它們的告狀理由站不住腳,就讓它們回去。

但小蟲子們覺得不服氣,就在「阿匹梅煙」家門前大吵大鬧了3天。「阿匹梅煙」想了一個兩全其美的辦法,她對小蟲子們說要把哈尼子孫吊起來3天3夜,這樣才讓小蟲子們高興地回去了。

接著,「阿匹梅煙」的兒子「英山」來人間傳達旨意說「哈尼人每年要過『苦扎扎』節,必須騎磨秋,盪鞦韆!」於是哈尼子孫們便按照「阿匹梅煙」的旨意騎磨秋、盪鞦韆,小蟲子們看見了,還以為是哈尼人被吊起來,從便不再去告狀,也很少毀壞莊稼,人們因此獲得了好的收成。

後來,哈尼人在每年的農曆六月中旬開始,便會過苦扎扎節,舉行各種各樣的娛樂活動以及隆重的祭祀活動。

苦扎扎有哪些習俗?

過苦扎扎節的時候,哈尼人的主要活動內容是打鞦韆騎磨秋

打鞦韆

節日的第一天,各村各寨就要上山挑選一棵粗直的松樹做磨秋桿。秋桿有規定尺寸,長短每年相差不能超過3至5寸。秋桿木必須要在黑夜砍好,黎明前扛回村。

用來做磨秋桿的松樹

第二天,家家殺兩隻雞、一隻鴨獻秋木,然後立磨秋、豎轉秋、架甩秋,並在秋場一側略高於地面的土坎上安放牛皮鼓。

而在屬蛇日到來的時候,每戶還會出一個男子到鞦韆場參加殺牛。所殺之牛除了牛頭、牛角、牛骨架和雜碎以外,牛肉平均分給每戶人家,他們要用墊了芭蕉葉的專用背籮將分到的牛肉帶回家祭祀。

分好的牛肉

將牛肉分給村民

分牛肉

在屬馬日,用先前所殺祭牛的剩餘牛肉來祭祀磨秋和鞦韆。祭祀完之後,男人們便會席地而坐會餐,之後就開始打鞦韆、騎磨秋。

打鞦韆我們都知道,但騎磨秋,或許大家就不一定了解了。

騎磨秋

騎磨秋,是一項哈尼人充滿情趣的體育活動,它要求磨秋兩邊的人數要對等,騎坐的人用腳蹬地面,時而飛速旋轉,時而升降起伏,反覆轉動,悠悠蕩蕩。

甩秋人的速度越來越快,圍觀的人也顯得更加開心,人群不時發出「哦嗬嗬,哦嗬嗬」的呼喊聲,為其加油助興,氣氛十分熱烈。那些藝高膽大,身手不凡的小夥子,往往也會成為姑娘們愛慕的對象。

小孩子玩的磨秋

不一樣的果作人

當然,這也是絕大多數哈尼人過苦扎扎節的方式。而作為哈尼族其中一個支系、生活在紅河金平縣普角寨子的果作人,過苦扎扎節的方式卻有些與眾不同,也被賦予了更多神秘的氣息。

哈尼族支系之一的果作人

於普角寨子的果作人而言,整個苦扎扎節可以分為鞦韆節拔雞毛節捉螞蚱節三部分內容。

首先是鞦韆節。

鞦韆節分為前後兩部分,前部分是節前的準備。在屬蛇日之前,阿甲們到深山老林中去砍老藤條,併到寨子中指定的鞦韆場做一個象徵性的鞦韆,代表全寨子人的鞦韆做好後,各家就可以做自己的鞦韆了,但不能盪打」。

後部分是要等到苦扎扎節舉行的那一天,祭祀儀式後,各家各戶才能開始盪鞦韆。節日里的主要活動就是每個人都要打一次鞦韆,看誰盪得最高,就算最有本事。

除此以外,老人們和中年人還會喝酒唱歌,而年輕人則聚在一起談情說愛。

其次是拔雞毛節。

拔雞毛節可以說是苦扎扎節習俗里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並且「拔雞毛」是一種權利,只有在村子裡享有較高社會地位的家族的長者才有這個權利。

在屬羊日的下午,有權利拔雞毛的人會聚集在前一天已選好的地點進行,這個地方一般是遠離村子的道路的拐彎處或偏僻處。

每人準備一隻大公雞,當祭祀的長者念完祭詞之後,人們就開始拔雞翅膀上的長毛,拔下之後就插在路邊已插好的竹竿上。拔雞毛結束後,要將帶來的雞打昏,隨後便集體回村,且任何人都不許回頭看。

果作人認為,拔雞毛節就是為了將寨子中和家庭中污穢的東西和邪惡力量驅出寨子,要是在拔雞毛時有人離開這一地點隨意走動,或往回走時有人回頭看,那麼不但起不到驅邪的作用,反而會使這些污穢的東西跟著人回到寨子中,因而人們格外小心謹慎。」

最後便是捉螞蚱節。

捉螞蚱節也是苦扎扎節的重要組成部分,一般在苦扎扎節開始後的屬牛的那天進行。

在捉螞蚱節的前一天,人們要到田裡捉兩隻螞蚱,在捉螞蚱的路上插上一個已經做好的「丫」字形的樹枝,待螞蚱捉回來後將其中一隻用樹葉包好後擰死,並夾在「丫」字形樹枝上,而另一隻則帶回家中,晚上舂糯米粑粑的時候放進去一起吃。節日在兩天後結束。隨著捉螞蚱節的結束,整個苦扎扎節便也結束了。

對比果作人和哈尼族內其他分支,我們不難發現,整個苦扎扎節日中,果作人的活動比其他支系都要豐富,包括活動的內容以及活動本身的寓意。

而有些哈尼村寨,在苦扎扎節時,除了以上的活動之外,也還會舉行長街宴。

哈尼族長街宴

長街宴

但縱觀整個哈尼族的苦扎扎節,我們也可以看出,儘管各支系在苦扎扎節時所舉行的活動不盡相同,但苦扎扎節於整個哈尼族而言,不僅是一個十分盛大的節日,也是他們心中對稻田美好收成的期許。

心途之聲

文化不僅是一種歷史現象,也是歷史發展的必然體現。於哈尼族而言,苦扎扎節不僅是哈尼族生產生活的體現,還反映出哈尼人不一樣的文化內涵。同時,苦扎扎節也代表了人與自然界和諧統一的精神追求,通過苦扎扎,以緬懷先祖,滋養親情,增強本民族的凝聚力。

在苦扎扎節里,一些地方只有盪鞦韆活動,而果作人又多了拔雞毛和捉螞蚱兩項活動,這些活動的規模有的是長者參加,有的需要全村人參加。所以說,人們通過慶祝這個節日,加深了彼此間感情的聯繫,還增強了本民族凝聚力。

哈尼族內有許多村落,都有許多的人,特別是青年人在外打工,因此每年能舉辦這樣大規模的節慶活動,已經非常不易。但是有了對田地的獻禮感激,有了給勞作的自我慰藉,人們相信豐收的日子就會來臨。

同時,不管是物質的、實體的梯田本身,還是村寨、梯田、森林蘊含的博大、抽象的精神文化,它給予我們的,都是一種激情,一種智慧,一種生命的啟迪。

環顧哈尼族一年中的任何一個節日,其實也都無不體現了哈尼人在耕作文化中對水的認識和對自然的崇拜,而哈尼人順應自然順應節氣舉行盛大活動的做法,也反映了哈尼人勤勞樸實、團結互助的傳統美德。這,也是一個民族能在歷史的長河中興旺繁榮至今的重要原因。

也正是由於許許多多像哈尼族這樣有著多彩文化、順應自然與時代的少數民族,中華文化才能源遠流長,博大精深,中華民族也才能巍然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END

文 | 龍華第一老司機

圖 | 多數源於網路

溫馨告知:

1、部分圖片源於網路;

2、心途官方刊登的內容,未經許可,不得轉載,侵權必究;

3、歡迎搜索關xintu-520」(心途故事)微信公眾號,講述你的旅行故事。


推薦閱讀:

TAG:旅行 | 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