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濕氣是怎麼形成的嗎?看完這篇文章,恍然大悟!
中醫認為,「濕氣」是引發及惡化疾病的關鍵。因為環境和飲食習慣、生活習慣等因素,每個人體內都會有不同程度的濕氣。濕氣不除, 睡再久也睡不夠,而且會引發各種疾病。
濕氣從何而來?
1、吃了過多的油膩物,愛吃火鍋,愛吃涮肉,消化不了,堆積成濕,中醫認為肉吃多了,也能導致痰濕;
2、吃冷涼的食物多,易傷脾胃;另一方面,生活環境過於潮濕,濕寒易入侵,導致身體倦怠無力;
3、愛喝冷飲、愛吃冷盤、冰鎮啤酒和各種冷凍食品。
濕氣是如何形成的呢?
身體里,有兩個管理水的臟器,一個是腎臟,一個是脾臟。腎臟喜歡水,而脾臟討厭水,喜歡乾燥。
腎陽能和食物營養起反應,產生體溫熱量,將水蒸發向上蒸騰,是腎的能力,讓水份能分布全身。說完了腎,現在該說說脾了。脾會主管腸胃,將體內的水份吸收進血液里,血液再將這些水分運回腎臟,部分水分被製成了尿液,於是這樣,形成了體液的循環。
對於健康的人來說,腎和脾的力量是不相上下的,但是如果脾虛了呢?
那麼大量的水濕,也就是濕氣會在體內大量地堆積起來,舌頭也會被水濕泡得又大又腫,覆蓋著又厚又白的舌苔,邊緣還有齒痕,這些水濕通常愛堆積在下身腹部、腿部,它們和脂肪混在一起,讓人看上去更胖、更胖、更胖,拉出的大便里也有大量的水濕,也就是拉稀,便溏,大便不成形。
這些水濕堆積起來很快,一些減肥方子,採用利尿的方法加大身體排水能力,能夠快速見效,但治標不治本,一旦停葯,又會反彈,而且對健康不利,讓人免疫力降低,動不動就感冒。
你吐的痰和你肚子上的肥肉是一類東西
濕氣是脾虛產生的,身體平時有個存放濕氣的地方,就是肺臟,中醫說:「痰由脾生,由肺貯。」
濕氣存放在肺里,形成了痰,充斥在每一個肺泡里,但肺吸進來的空氣,能將痰蒸發氣化掉,再隨著呼氣排出體內,這個過程稱為氣化。
濕氣和脂肪可是親戚,中醫里都稱為痰濕,同樣它們都是肺氣氣化的獵物。肺氣充斥著全身,氣越足,氣化掉體內濕氣越快;肺氣進入血液,混合成氣血,氣血越足,越能將脂肪氣化燃燒掉。
祛濕穴位,有空在家多按按
1、中脘祛濕
中脘穴為腑之會所,脾胃互為表裡,同為後天生化之本,共同協作以化體內水濕,因此,按摩中脘穴可以有效的溫中散寒、健脾祛濕、和胃理氣。
2、豐隆穴祛濕
中醫認為,脾為生痰之源,各種原因引起的脾胃失調、水濕停滯、聚而成痰,都可以通過按摩豐隆穴來解決,豐隆穴具有祛濕的作用,配合足三里長期按摩就可以有效的清除濁濕。
3、血海祛濕
血海穴是屬於足太陰脾經,是治療血症的重要穴位,血海穴可以養血活血、健脾化濕、祛風止癢,是防治疾病的重要穴位,每天按摩血海穴一分鐘,祛濕的效果是非常不錯的。其實祛濕不難,貴在堅持,重在方法。
推薦閱讀:
TAG: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