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人的社交,就是一群人互相吹捧,但心裡誰都瞧不上誰!
![](http://i1.wp.com/pic1.zhimg.com/50/v2-d0a71534d1d99dc0bd9e3f4714858d30_720w.webp)
人到中年,還天天泡飯局酒場,是很沒出息的。
幾乎所有的社交圈子,都有一個從新鮮到厭倦的過程,雖然朋友本就是「酒肉朋友」,需要有酒有肉助興,但光是喝酒吃飯也是挺乏味的一件事。
兩口子天天在一起都還會有膩歪的時候呢,何況是有事沒事經常聚在一起扯淡的朋友?
除了有錢有閑又空虛的一些人之外,大多數成年人的世界都是水深火熱,非常忙碌的。
無論工作,還是生活,也許都離不開各種飯局,但飯局只是形式,畢竟還要有個價值在裡面才能維持關係。
要知道,大家都很忙的,哪有太多時間耗在無所事事的飯局裡。
![](http://i1.wp.com/pic3.zhimg.com/50/v2-36694cf147419dd7c25292f81e5450ba_720w.webp)
所謂社交,沒有不散的飯局,也沒有不冷淡疏遠的朋友!
飯局之所以惹人厭煩,除了沒有價值、沒有意義之外,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太逢場作戲。
誠然,說假話是每一個成年人的基本修養,社會上魚龍混雜,牛鬼蛇神太多,我們需要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
禮多人不怪,多說好話是惠而不費,但假的就是假的,天天言不由衷,說些沒有營養的假話、廢話,還是挺沒勁的。
實際上,這也是作踐自己。
於是,成年人的社交往往就是這個樣子:一群人混在一起勾肩搭背的互相吹捧,但心裡誰都瞧不上誰!
人都是自戀的動物,都以為自己最聰明,最高明。
![](http://i1.wp.com/pic2.zhimg.com/50/v2-7034009f7dd0c8f5a9e79d4f965fdb35_720w.webp)
事實就是這樣,什麼都有個規律可循。
人和人剛認識有一股新鮮勁的時候,關係最舒服融洽,都是溫良恭讓,好得不得了。
但隨著彼此了解加深,我靠,原來他是這樣的人,有個屁用,比我差遠了。
熟悉的過程是必然的輕視過程,於是對方漸漸變得熟而膩之,分量越來越輕,而自己優越感的小尾巴卻越來越高。
以後相處也就慢慢輕浮隨便了,因為反正也是無所謂的關係,成年人的疏遠本就是悄無聲息的。
人性本質上就是勢利的、功利的,我們是如此驕傲,我們的敬意和友情太貴重,只配獻給比自己強的人。
古人早就說過,交朋友,要交比自己強的,總之是有用的。
哦,驕傲是原罪。巴爾扎克說,傲慢是一種得不到支持的尊嚴。
![](http://i1.wp.com/pic2.zhimg.com/50/v2-1db5b3ab8facc1ed8c279f0fa4e2e081_720w.webp)
什麼層次的人,就會有什麼層次的朋友。
友情和愛情一樣,講究個門當戶對,勢均力敵。
什麼,你身家才區區百萬,我身家可是千萬哎,我家的浴缸都比你家的客廳大,想和我交朋友,還是免了吧,你高攀不起的,我可沒功夫扶貧。
這當然是誇張,但在生意圈裡是習以為常的現象。物化的世界就是這麼可愛,大家都要用裝備說話。
裝備不好,說話都不硬氣,不然我們都拼死拼活的賺錢幹嘛?
在酒桌上,在微信群里,在朋友圈,我們都是想要低調做人啊,但我們的實力也不允許啊。
既然我這麼牛逼,不讓你們知道怎麼行,所以我要證據確鑿的展示(xianbai)我的牛逼之處,無形裝x這套,是強者必備的技能。
![](http://i1.wp.com/pic3.zhimg.com/50/v2-49e54edb8d84c2df9b4c65f26a688366_720w.webp)
車,房,奢侈品,寵物,高檔場所,名人合影,名校課桌,旅行地打卡,恩愛秀...反正我要鐵板釘釘地告訴你們,我是最棒的。
和我比,你們都是窮人。
實際上,牛掰的人到哪裡都牛掰,那種骨子裡的驕傲和才華是怎麼掩飾也掩飾不住的,社會上、網路上但凡出現什麼熱點,都是展示他們展示自己才華、高明的機會。
隨便的點評幾句,哪怕是一丁點的才華外露,都足以引起朋友圈的震動——你們存在的唯一意義,就是給我點贊、叫好了。
畢竟,英明神武也是需要普通群眾來襯托的,沒有你們的蒼白,怎麼對比出我鶴立雞群的光彩?
這樣的人在社交當中,可以說對誰服氣都是對他自己的不敬,也許對這樣的人來說,社交本就是一個征服的遊戲,用來證明自己牛x戲場。
你看,我都這麼牛x了,你們還不信嗎?
![](http://i1.wp.com/pic1.zhimg.com/50/v2-5aab97cc369acfab2311e5f54cf8bd38_720w.webp)
問題就在這裡了,你是這樣想的,別人也是這樣想的,每個人骨子裡都是只信自己,每個人都是自己世界的中心。
人生如戲,憑什麼把主角讓你當?
所以,從這個層面講,成年人的社交真的是一個非常低級無趣乏味無聊的遊戲。
人還是要有點高級追求的好,天才科學家阿爾伯特·愛因斯坦(Albert.Einstein)說,「當我處於少年時期的時候,我就深深地意識到,大部分人一輩子追求的目標和想要實現的願望,都是沒有一點價值的。」
美國傳奇詩人艾米莉·狄金森(Emily Dickinson)不到三十歲就摒棄了社交活動,她認為,對她來說,外界的一切幾乎都是毫無意義的,包括社交。
而法國哲學家盧梭更是明白,「人是生而自由的,卻無往不在枷鎖之中。自以為是其他一切的主人的人,反而比其他一切更是奴隸。」
所以,不要做自己虛榮心的奴隸,世界除了自己之外,還有天,有地,有眾生。
![](http://i1.wp.com/pic4.zhimg.com/50/v2-5e988fe18de4e12faf839f8873294f07_720w.webp)
時代的進步,科技的發展,往往是滋養、助長了人性中的負面因子。
市面上的社交產品,無不在琢磨人的陰暗心理。
除了貪嗔痴之外,好多人對朋友的隱秘心理還有,「不願你過得太差,也不能過得太好」,對此,只能說,朋友不是太壞,也難說有多好。
嗯,就此打住吧,絮絮叨叨說了這麼多,也只是隨便說說罷了,朋友還是要交的,飯局還是要參加的,畢竟,酒和肉也只有朋友在一起分享的時候,才算是有滋有味。
對於有些朋友,作家賈平凹的態度最令我讚賞,「能改變的去改變,不能改變的去適應,不能適應的去寬容,不能寬容的就放棄。
何必計較呢,遇人輕我,必定是我沒有可重之處,人過的日子必是一日遇佛,一日遇魔,心上有個人,才能活下去。」
人生際遇離奇,緣來緣往,聚散無常,都是我們修行歷練的道場!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