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苦集滅道(十一)

觀察緣起,首先必須要對觀察框架有一個完整而清晰的認知。

世尊在相應部中定義了一切:眼和色、耳和聲、鼻和氣味、舌和味道、身和所觸、意和法。在定義了這一切以後,世尊追加了一句:拒絕這個一切,安立新的一切,只會帶來惱害,因為那不在感官領域中。

我曾經嘗試過根據法義順序梳理經藏,在我的梳理過程中,這篇經文永遠是放在第一位的,因為這篇經文是正確修行的前提,極其重要。我見過很多修行者的敘述,大多數的修行者正是沒有意識到這個「一切」的概念,因此修行過程會出現偏差。

這篇經文看似簡單,但卻沒有一般人想像得那麼簡單。在這篇經文中,世尊明確的把「一切」定義成感官領域,並且把感官領域分為眼、耳、鼻、舌、身、意六種。這意味著,你能夠找到的,永遠都只有看到的、聽到的、聞到的、嘗到的、觸到的和想到的,無論任何時候,無論任何地點;而一切無非就是看到的、聽到的、聞到的、嘗到的、觸到的和想到的這六個感官領域組合後的結果。

如果你曾經寫過一些程序,了解什麼是數據類型,那麼你一定會理解,幾乎每個語言都有自己的基礎數據類型,比如字元、數字、布爾、數組等等;而這些基礎的數據類型,經過組合,可以形成無數種複雜的數據類型;但無論多麼複雜的數據類型,歸根結底還是由這些基本數據類型構成的。

六種感官領域,實際上就是六種最基礎的存在;而更高級的存在,無一例外都是六種感官領域的疊加。比如一盤宮保雞丁,就是在看到外形和顏色、聞到散發的香味、嘗到可口的味道、感受到愉悅的口感後,結合之前的體驗和經歷給出「宮保雞丁」這個概念的。所以,一切,都可以被拆分成六種感官領域——這個結論是絕對的;或者說,只要活著,只要存在著,就是正確的,不可辯駁的。如果想要證偽這個結論其實也很容易,你只要找出一個除了以上六個領域之外的第七個感官領域就行了,然而世尊並沒有找到,也不認為有這個第七種領域的存在。所以至少在你找到第七個感官領域之前,你不得不承認是世尊是對的。

這個認知對於唯物主義者而言,似乎並不是很能理解和接受。有些人認為,世尊是唯心主義,這並非沒有道理。然而實際上世尊並不是想表達究竟是唯物主義正確,還是唯心主義正確,最關鍵的是「一切都是六種感官領域」這個結論是一個事實,而且通過這個結論可以實際的解決問題,這才是重點。所以,我們也不要陷入到對世界觀認知的無休止紛爭當中。修行佛教,你首先必須要接受世尊對「一切」的定義,對於證悟四聖諦而言,這是前提。雖然對於大多數人而言,這個認知超越一般的認知,很大膽,但畢竟是沒有錯誤不可反駁的事實。

一切是感官領域,這個觀點對於有的人而言很新鮮,但是對有的人而言,其實是稀鬆平常的一種認知。不過絕大多數人其實都並沒有真正的理解這個觀點,並沒有真正的從這個觀點的視角下看待一切。而接下來我們要做的,就是站在這個觀察角度上,去驗證世尊告訴我們的一些事實。


推薦閱讀: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