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1. 黑腹果蠅的理論視力。
代表了各種理論壓縮後的果蠅圖片。A:雌性黑腹果蠅的圖片通過32×32壓縮重新調整大小。 B:相同的圖片,但是使用AcuityView調整了3個體長的觀察距離,使用4.8°的肌間角。C:相同的圖片和距離,但使用由Juusola等人確定的有效視力的保守估計約1.5°。
然而,最近的生理實驗表明,只要它們以特定的速度呈現(對於一個被拴住的蠅類),黑腹果蠅對細節的反應可以達到1.16°。 這些速度恰好與黑腹果蠅的自然掃視步態一致,這強烈表明自然行為下的黑腹果蠅具有比4.8°的肌間角更精細的解析度。這種超敏銳度是在感光器水平下發現的(由於橫紋肌運動改變了光接收的角度),這意味著它將允許大部分視覺網路用於信息處理。在這種超敏銳度和果蠅社交所需的視覺距離下,小眼的數量而非小眼肌間角度成為了限制因素(圖1)。這種敏銳度可能會使它們與意蜂(Apis mellifera)處於相同的視覺等級(儘管解析度較低),並賦予他們結合其它的視覺特徵來識別出人類的面孔的能力。
這種時空編碼和增加的視敏度可能解釋了最近的研究,這些研究表明黑腹果蠅不僅可以理解其它蠅類,還可以使用視覺解碼社會意義(例如雌性果蠅選擇雄性果蠅表型和果蠅主動暴露於寄生蜂)。綜合起來,這些結論大大提升了果蠅在物體識別中更大程度地利用視覺的可能性,甚至可能使用它來區分物種或性別(用於補充其它已知的傳達此類信息的嗅覺線索)。
即使使用黑腹果蠅的超敏銳度光感受器,所接收的圖像也僅為約29×29單位(或像素,圖1)。我們想知道這個低解析度圖像中是否包含足夠的絕對信息來識別彼此之間的個體。一種方法是對深層卷積網路(DCN)進行工程化以區分單個黑腹果蠅,因為DCN被設計為學習、提取和使用圖像中發現的任何有用特徵,如果高度工程化後的DCN有足夠的個體水平差別,我們就會想要研究黑腹果蠅是否也能利用這種低解析度圖像並從中提取有意義的信息。如果每個個體果蠅看起來都是獨特的,並且黑腹果蠅的視覺網路具有足夠的能力,視覺可能還在識別物種或性別以外的過程中發揮作用,這或許有助於確定社交場合中熟悉或不熟悉的同種生物。
果蠅視覺系統的高度結構化和分層組織(圖2C)表明了蠅類的視覺系統是如何從低解析度圖像中提取信息的。在輸入處,小眼被逐個包裝,但是它們單獨調節的光感受器在空間上被布置成穿過感受區域的六單元卷繞的濾波器。反過來,這個光感受濾波器的輸出是連接到幾個「列」光感受器輸出的下游髓質神經元的輸入。這種濾波器卷積與使用來自一個濾波器的輸出作為另一層的「特徵映射」相結合,是當今主導計算機視覺的DCN的工程化架構的標誌(圖2A中展示出了一個這樣的DCN)。正如DCN可以採用低級圖像表示並將它們編碼為語義表示一樣,黑腹果蠅的視覺系統似乎非常適合揭示圖像中的語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