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視頻混戰,擁有優質內容才是決勝關鍵
最近,鏖戰中的短視頻平台間火藥味更加重了,爆發則集中在短視頻的時長定義之上。
快手合伙人曾光明提出「豎屏57秒」是短視頻行業的工業標準,曾光明宣稱這個行業標準來自於快手人工智慧系統每天對6000萬用戶的行為判斷。
4月20日,今日頭條高級副總裁趙添宣布「4分鐘是短視頻最適合播放的時長」,同時趙添表示截止到4月份,頭條視頻的每日播放總量達到了16億。
爭奪短視頻定義權
視頻創作與電影創作有很大的區別,但是在形式上擁有共同之處,就像電影創作者和電影院不能定義電影時長一樣,短視頻靠時間長度來定義是虛妄且可笑的。
而媒介形式決定了媒介內容,短視頻的飛速發展離不開智能手機以及4G網路的發展,可以說,現在就來定義短視頻是目光短淺的表現,短視頻會隨著科技的發展表現更多的特性,這也是我們需要期待地地方。
而定義短視頻,需要注重的並不是短視頻的時長,而是短視頻的內容。
從2016年開始,秒拍每月都會評選出短視頻機構的榜單。2017年,秒拍又增加了「金栗子獎"的評選。
金栗子獎實際上是為了豐富短視頻的內容和品類,對於目前處於發展初期的短視頻行業而言,仍舊需要不斷摸索最適合當下媒介形態的好內容,「金栗子獎」就是希望能夠為行業舉個好的「例子」。
先一步的今日頭條——從2016年9月起,今日頭條宣布要拿出10億人民幣用於補貼短視頻
除了補貼內容創作者,今日頭條還通過引進的體育賽事來提升短視頻的內容質量和用戶吸引力。
其實,不管是頒發短視頻獎項,還是爭先定義短視頻時長,頭條、秒拍、快手三家平台對定義權的爭奪,無非都是想要在行業確立話語權。
小視頻、短視頻、長視頻三分天下
視頻行業已經劃分出小視頻、短視頻、長視頻三種形態。快手是小視頻,頭條是短視頻,而騰訊優酷土豆則是長視頻。
小視頻代表快手想要重新定義短視頻,其實定義的是小視頻。這樣看來,快手的競爭對象不是頭條視頻,不是秒拍視頻,是剛剛上線的微博故事。
快手視頻的主題是從草根入手,立足農村,這讓快手在小視頻上發展迅速,讓小視頻立刻大火起來
而短視頻代表秒拍,擁有一個巨大的弱點:嚴重依賴微博。它們的播放量,粉絲黏性都停留在微博上,而非秒拍的社區。
微博給秒拍帶來了巨大的播放量,卻沒有將用戶從微博帶到秒拍。相反,過於依賴微博的渠道和流量,秒拍已經淪為微博「視頻伺服器」和「播放器」,其站外播放量和自身播放量差距巨大。
對秒拍來說,微博的加持效果並不明顯,反倒讓秒拍的數據真實性也大有疑問,成為不少視頻創業者的疑惑。為什麼居高不下的播放數後卻只有零零散散的幾個點贊和評論?
更殘酷的是,就在19日,新浪微博上線了內測新功能「故事」,希望用戶用來輕鬆分享日常生活,這是給秒拍措手不及的傷害。
15秒視頻,這已經足夠替代大部分秒拍的 UGC 內容了。故事作為微博自家新功能,一上線微博就集中了明星資源、推廣資源,推動其發展壯大,這才是微博最為上心的產品。
失去了微博播放量「加持」,秒拍的境地會相當尷尬,短視頻行業發展太快了,短時間內湧入了大量的資本、創作者和觀眾,平台尋求差異化發展,形成更加清晰的產品分類,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長視頻代表土豆此次宣布全面轉型短視頻,打算長視頻短視頻兩手抓,而長視頻可以依賴雄厚的投資以及大批明星的代言以及旗下社交產品的輔助,在發展過程中擁有短視頻和小視頻無法抗衡的先天優勢。
總結:忽略浮誇的運營數據,平台方必須結合自身優勢為從業者提供更多的支持,真實的流量、活躍的社區、可運營的粉絲。在這個基礎上,創造出更加優質的內容,才能在視頻行業中站穩腳跟。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