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學架子鼓的最佳年齡段
讓孩子從小學習樂器,不僅能培育他的音樂素養,且孩子在專註力、情緒管理力、理解力的提升上也會大有收穫,學習架子鼓的最佳年齡是多少呢?
學架子鼓的最佳年齡段
五六歲就可以學習架子鼓啦,只要感覺好就能學,鼓也有專門小孩用的,年齡不是問題,主要看家長的堅持和配合!孩子前期都是興趣,但也有個厭煩期。這時候家長就很重要了。主要多鼓勵,堅持才能有好的成效!
架子鼓是眾多小朋友首選的打擊樂器,它那激越有力的聲音,複雜多變的節奏,小小鼓手揮灑自如的投入表演,深深紮根在每個小朋友和家長的心中,吸引了眾多小朋友的參與,使它成為青少年器樂學習的一道靚麗風景線。在教學實踐中,教室要營造一個輕鬆、愉快的學習環境,提高幼兒學習架子鼓的積極性。
一、 在學習中融入遊戲成分
遊戲永遠是幼兒最喜歡的活動,將枯燥、難以理解的知識技能變成有趣的遊戲,讓他們在玩玩樂樂中學,效果非常好。
天中音架子鼓學員演出
二、 採取「集體與個別相結合,少練多次」的教學形式
架子鼓是組合樂器,演奏時需手腳並用,這對開發小腦功能、促進身體協調、提高非智力因素(注意力、反應力、控制力、毅力等)都有好處。但在實際學習中,也是非常辛苦的,腳、手、耳等感知覺都要顧及到,少有疏忽就會前功盡棄。幼兒受其年齡限制,精力容易分散,特別易出現疲勞,對此,我採取集體與個別學習相結合的形式,集體教學:注重新授內容和糾正不正確的動作和節奏;個別指導:注重鼓上(單獨輔導)練習。這樣,一節課有松有馳,既能保證集體教學,又能讓每個幼兒得到練習和輔導。
培養幼兒的興趣很重要,沒有興趣的練習,對誰來說都是一種折磨。在練習中,千萬要保護好幼兒的學習積極性。少練多次的形式,就是將所學內容化整為零,每次學習內容不多,如:先學習單手敲打,再雙手敲打,最後到雙手交替敲打和鼓上手腳交替配合等,盡量照顧到每一個幼兒,讓他們都學會,以增強他們的自信心,也提高他們學習架子鼓的興趣。
三、 注重節奏的培養
一首好聽的音樂,節奏是它的靈魂,在架子鼓演奏中,只有鼓聲(節奏)和音樂融為一體,這樣的演奏,才有魂,才能立得住;這樣的鼓聲,才有震撼力和吸引力。
在教學中,發現有的幼兒倫開胳膊使勁敲打鼓,最終槌頭是否落在鼓心上就不管了,這樣的鼓聲根本就沒有節奏,有的只是雜亂、刺耳的鼓聲而已。
架子鼓的節奏是豐富多彩、變化多端的。感知節奏、學習節奏是架子鼓學習的重中之重,認識基本節奏型:2/4、3/4、4/4,先學會唱,通過動作(拍手、拍腿、打肩、捻指等)打出節拍,然後再在鼓上打出節奏。在此基礎上,逐漸增加難度(也就是加花練習)如: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三十二分音符、前八後十六、前十六後八等,一首曲子打下來,幼兒能學會了好幾個加花,大大提高了認譜、唱譜能力。不僅如此,在羅蘭音樂學校的學習過程中,很多孩子不僅學會了打鼓,更掌握自己聽音樂伴奏,上台表演的能力。甚至可以自己組建樂隊!
孩子學樂器的最佳年齡
根據相關統計,兒童爵士鼓教育在中國已經有6至7年的時間。經過多年的教學經驗總結:4歲的孩子最適合學習爵士鼓。在樂器中也最為簡單,最容易上手。對於年齡越小的孩子,最好參加小組課的培訓形式,傳統的一對一的教學模式不適合年齡較小的孩子。對於4歲以下的孩子,還可以學一學奧爾夫音樂,它以鍛煉節奏感為主,孩子可以在輕鬆愉快的環境中學習。紮實的節奏感對於學好音樂很重要!
學樂器之前,先培養孩子對音樂的興趣
其實有件十分重要的事情,我們可以在音樂啟蒙時期去做,而且這對於以後的進步也十分重要。那就是培養音樂性(Musicality)。
那麼,我們如何去培養?
每天一小會兒,放著音樂,讓音樂成為一種寶寶玩耍時的背景,久而久之,積累成寶寶大腦里的印象。
家長可以有意沒意帶孩子去聽音樂會。音樂會不單單指交響樂團等的演出,可以是地區青年樂團的彙報演出,可以是當地學校的音樂節,可以是兒童音樂劇,街頭音樂演出等等,所有跟音樂有關的活動都可以。
玩多於學,是小朋友更容易接受的方式
等到小朋友們興趣十足,纏著爸爸媽媽給學某種樂器時,這就是最好的時機。這個時候,家長就可以開始讓孩子學習了。
有報告指出,當孩子有了架子鼓的基礎,在學習其它的樂器時會比別的小朋友更愉快、更輕鬆地進入狀況。其實,在架子鼓的學習過程中,通過生動有趣的音樂遊戲可以引導孩子學習樂理認知、敲奏練習及音樂的各項元素,讓孩子在玩樂中愛上音樂。
孩子從小學音樂的好處
1.音樂教育能使幼兒熱情大方
消除膽怯心理,這對促進幼兒學說話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音樂使幼兒產生良好的自我感覺,能較自由地表現自己。幼兒最初學語言最需要的是大膽,只有大膽說話的幼兒,語言能力才發展得快。
2.音樂教育能訓練幼兒良好的聽覺
因為音樂 是聲音的藝術,它是通過聲響來表達的,是通過聽覺來感受的。因此,音樂教育必須從聽覺素質訓練著手。幼兒要掌握語言,也必須聽,聽的技能是感受語言的最初能力。聲音存在於我們的周圍,用手指敲桌子會發出聲音,用力關門會發出聲音。語言也是一種聲音,但它不同於一般的聲音,它是富有情緒色彩的音樂性的聲音,音色悅耳,音調柔和,節奏明朗,韻律協調,是一般聲音所無法比擬的。靈敏的聽覺模仿和比較清晰、準確的語音是學習語言的先決條件。
3.音樂教育能培養幼兒有良好的節奏感
幼兒最喜歡詩歌、童謠,而詩歌、童謠又是最富於節奏感和音樂美的形象語言。即使嬰兒完全聽不懂歌詞的內容,但那溫柔的吟唱、和諧優美的樂譜、明快的節奏感也能使他們的神經舒緩、輕鬆,逐漸進入夢鄉,使幼兒從小受到節奏與語言的感染。當嬰兒呀呀學語時,家長配合著動作教嬰兒反覆吟唱兒歌,如:「雞雞斗、蓬蓬飛。」「啷啷啷,馬來了,馬兒快快跑。啷啷啷,馬來了,寶寶哈哈笑。」幼兒從琅琅上口的音樂性語言、淺顯有趣的內容和明快的節奏感中,得到一種心理和精神上的滿足和快感,並獲得美的享受。隨著幼兒的成長,他可以學會許多節奏鮮明、句式整齊的兒歌。
4.音樂教育能豐富幼兒的語言
愛唱歌的幼兒在學唱歌曲中能學到許多豐富的語言,這有助於幼兒口語表達能力和語言組織能力的提高。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