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芳療師懂這麼多,真的好嗎?

芳香療法,西方人的玩意兒;中醫,祖先的智慧。在很多人眼裡,這兩者是水火不容的,其實大可不必如此。

關於兩者如何融合,《芳香療法的一萬個可能——論芳療與中醫的結合》這篇文章里已經說過了,而一個好的芳療師,也必然是兼容並包,胸中藏乾坤,有一個龐雜的學科系統作支撐,這在《考個證就能當芳療師了》里也說過了。

那麼,現在我們來考慮另一個問題:中醫和西醫這兩個看似更水火不容的學科,是怎麼相安無事地為芳香療法所用,甚至碰撞出了精彩火花的?

其實也沒那麼複雜,西醫就像英語,中醫就像中文,對於一個人來說,英語的「Hello」和中文的「你好」表達的是一個意思,只不過用了不同的語言。

對於一個疾病來說,西醫的「消化不良」和中醫的「飲食傷胃」是一個意思,只不過說法不同罷了。

不過這樣叫法不同的背後確實也隱藏著中醫與西醫看待疾病的不同視角和治病哲學。

西醫治病,治的是病症,是病的癥狀;中醫治的不是病,是證候。

不同於西醫里的一個病名就是對應著一個疾病,中醫里的疾病名字都不是一個疾病,而是癥狀,比如:頭疼、胃痛、噁心嘔吐等。產生這些癥狀的疾病是多樣的,根據不同疾病的不同特點,中醫就把它們劃分成了不同的證候。

比如產生胃痛的疾病,按西醫來分,有淺表性胃炎、萎縮性胃炎、胃潰瘍、胃痙攣、消化不良、胃神經官能症等等,對應到中醫上,就是產生名為胃痛的病的各種證候:寒邪犯胃、飲食傷胃、肝氣犯胃、濕熱中阻、瘀血阻胃、胃陰虧損等等。

但是,中醫的證候又不像西醫上的病名,僅僅是一個疾病的名字那麼簡單,而是中醫辨證論治,治病求本的基礎。

這些證候就是疾病的本質,是疾病原因、性質、正邪關係、發展傾向等一系列病理變化的總結。中醫總是要分辨清楚導致胃痛(西醫的癥狀、中醫的病名)的來龍去脈,再決定怎麼治療它,涉及到身體內在的複雜運作機理。

西醫則不然,偏向疾病的物理性特徵和解決微觀癥狀,說白了就是胃痙攣就不讓你痙攣,萎縮性胃炎就不讓你萎縮……但至於是怎麼走到痙攣、萎縮這一步的,它就不管了,就如同痛經在西醫上就是吃止痛藥,不管你是因為氣血瘀滯還是別的什麼痛經一樣,頗有些簡單粗暴強制性使之好轉的意味。

簡而言之,西醫思路關注具體病症,只要消滅身體上病痛難受的癥狀;中醫思路把人作為整體看待,根據證候將產生「疾病」(也就是西醫上的癥狀)的內在機制給扭轉過來,既可以防未病,又可以病後防變。

儘管看似相反,但對於芳香療法,這兩種思路都可以用到,不但不衝突,反而互補。

例如對待發燒、暈眩、呼吸急促等急症,當務之急就是把人從這些癥狀中解救出來,所以就要按照西醫的思路來;而失眠、便秘、手腳心愛出汗、盜汗等這些在西醫上也算不上具體的什麼病但又確實是問題的問題,就可以按照中醫的辨證思路來。

有些人可能覺得芳香療法是西方的,芳療師頂多懂點兒西醫病理就行了,又要學診斷、又要學辨證,學這學那的懂這麼多真的好嗎?

答案是:好!不僅好,而且確實需要,至少對一個專業的,要切實解決問題的芳療師來說是需要的。

一位某個領域的大家,必然既有本專業內縱向的深度,也要有橫向上旁徵博引融會貫通其它知識面的廣度,精騖八極、心游萬仞,方能得心應手,用起來遊刃有餘。

當然這境界是很高了,且如一輪明月掛心頭,指引我朝著這個方向孜孜求索。

推薦閱讀:

TAG:精油 | 健康 | 美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