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王路:覺悟的七種操作

佛教有解脫道,有菩薩道;解脫道與菩薩道,都有自己的世界觀和實踐論。四者當中,解脫道的實踐論是基礎,很多人常常著眼於佛教世界觀的宏大,但如果不了解實踐論,正確的世界觀是不可能建立的。要掌握解脫的具體辦法並實踐圓滿,才能明白世界到底是怎麼回事。在此之前,一切理解都夾雜著染污和謬誤。

由解脫道的實踐論入手,可以明了解脫道的世界觀。而由解脫道的世界觀,則可以導向菩薩道的實踐論。在解脫道的實踐論都沒掌握的情況下,想理解菩薩道的實踐論,是極其困難的。而由菩薩道的實踐論,能夠成立菩薩道的世界觀,反過來含攝解脫道的實踐論、世界觀,並圓滿地統一。

解脫道的世界觀,是不生不滅的涅槃境界。菩薩道的世界觀,是無上菩提境界。菩薩道的實踐論,是四攝六度。解脫道的實踐論,是三十七道品。我們說發大心,是發無上菩提心,但落腳處,不能不由三十七道品開始。

三十七道品包括:四念處、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覺支、八正道。

它們之間是彼此含攝的。也有一種理解:八正道,是在覺悟(見道)之後,修道位上才有的。這種理解,說的是「純一滿凈」的正見、正思惟等,不夾雜染污的。那麼,在見道以前,是靠什麼達到覺悟呢?就靠七覺支,也叫七菩提分。

七覺支是:念、擇法、精進、喜、輕安、定、舍。

1、

念。意思是明記不忘,發生的事情能記住,能想起來。如果想不起來,就是「失念」。這跟現在流行的「正念」,mindfulness,很不一樣的。

念覺支只需要一點,「別忘了」。有人學過觀出入息、四念處。四念處也在三十七道品裡面:身身觀念處、受受觀念處、心心觀念處、法法觀念處。但是,四念處是不是念覺支?很多人以為是,其實,四念處主要是慧,是擇法覺支。那為什麼還要叫四念處呢?因為你觀一個東西,得把那個東西「拿」過來,想起來。如果想不起來,還觀什麼呢?

很多人說「觀照當下」,其實,當下是觀照不了的,如果能觀,就開悟了。因為當下起觀,什麼都觀照不到,「有見無相」,那就是「照見五蘊皆空」。但我們根本做不到。我們凡夫,從無始以來都沒有過那種經驗。我們所謂的「觀照當下」,「吃飯時知道自己在吃飯,走路時知道自己在走路」,只是在觀照前一剎那。你在發脾氣的時候,是無法意識到自己發脾氣的,當你意識到,其實是意識到剛剛在發脾氣,前一個瞬間在發脾氣。你還記得前一個瞬間發生的事,這就是念,就根據這個修念覺支。

念,可以緣前一剎那的境界,也可以緣久遠之前的,並不只是注意剛剛發生過的事才叫念。念也不限於注意身體。注意心識、注意覺受、注意一切法,把它們想起來,都是念。

2、

擇法。禪宗有句話,「至道無難,唯嫌揀擇」。平常也有人說,「不要起分別心」。實際上,禪宗那句話,講的是境界,境界是不能當實踐工具用的。而「不起分別心」的說法,是累贅,有語病,因為一切心都是分別的。心,也叫識,定義就是「了別」。「不起分別心」,就是「不起心」,對凡夫來說,只有如下幾種情況「不起心」:

一、生無想天。二、入無想定。三、睡得太死了。四、昏厥。

滅盡定也不起心,但是凡夫進不了。一般清醒的狀態下,凡夫根本不可能「不起心」。要修行實踐,只有從分別開始。說「什麼都不要想」、「放空」等等,對修行是沒有幫助的。

擇法,就是選擇、分別、思惟。像「吃飯時知道在吃飯」、「呼吸時知道在呼吸」,也是擇法。不過,擇法的關鍵不在這裡。擇法就像貼標籤,你可以在所緣境上貼很多標籤,分很多類,但對擇法覺支來說,並不需要,兩類就夠了:善與不善。

你不一定需要標記某個念頭具體是什麼,只需要標記它是不是善的。這樣,擇法覺支就完成了。

打個比方,念就像在地上撿豆子,可以撿腳邊的,也可以撿遠處的。擇法就是撿起來後,看看豆子是好是壞。把好的豆子留下來,不好的豆子扔掉,這就是精進。

3、

精進。也是四正勤、精進根、精進力、正精進。具體包括四種:已生不善法令滅,未生不善法令不生,未生善法令生,已生善法令增長。

精進是跟善惡有關的。很多人喜歡說「勇猛精進」,如果不知道唯有善的增長、惡的消除才叫精進,那就不是勇猛精進,甚至是勇猛墮落。

小偷早上五點半爬起來去偷東西,那不叫精進,他還不如在家睡大覺。睡大覺對別人來說是懈怠,對他來說是精進,因為「已生不善法令滅」了。當然,前提是不能睡大覺時也想著偷東西。

佛教的善惡,不要理解成道德標準。道德標準一般是「應然」的,而佛教的善惡是在「實然」上定義的。善,是這樣定義的:對現在、對未來都有順益。不善,是對現在、對未來都有違損。

像人天樂果,對現在是順益的,但對未來沒有順益,所以不叫善。惡趣苦果,對現在是違損的,但對未來沒有違損,所以也不叫不善。果報本身是異熟的,屬於無記性,不是善也不是惡。因此,說「善有善報,惡有惡報」是不對的,應該說,「善有樂報,惡有苦報」。

4、

喜。通過念、擇法、精進,就得到歡喜。因為精進覺支把善法保留、增長,把不善法減損、消滅,苦的因減少了,樂的因增加了,自然就會歡喜。

但要知道,覺支不是對狀態的描述。如果僅僅是描述歡喜的狀態,那不叫覺支。覺支是操作手段,是實踐用的。

歡喜,是受蘊。在五蘊色、受、想、行、識中,歡喜是受蘊,而喜覺支的修行,側重點在想蘊上。想心所取相時,遠離諸食,這時相應的受心所,喜很明顯,所以叫喜覺支。

有情都是「依食而住」的,都要吃飯。不僅嘴巴吃的是飯,手摸的也是飯,眼睛看的也是飯,心裡想的還是飯,人離了飯是不行的。這些飯,就叫諸食,包括:段食、觸食、思食、識食。人之所以粗重煩惱,就是因為要吃,要看,要摸,要想。

為什麼生活艱難?因為要吃飯,不僅要吃飯,還要娛樂。要出去旅遊,看看風景,「養眼」,不僅看風景,還要擼擼貓,「養手」,還要沉浸在各種幻想中,「養大腦」,但這種種養,都不是真的養。「養眼」,無論看多少風景,都是看不飽的,它只是養肥了背後的「自我」。

如果能「離諸食想」,就像一個人活著卻不用考慮吃飯的問題,那就萬事大吉了。人之所以身心粗重,就是因為六根很少離開「食想」,尤其是在憂苦逼迫的時候,離不開,所以,窮人為吃飯發愁,富人就不為吃飯發愁了。而念、擇法、精進的修習,就好比把一個人變富了,有了「離諸食想」的前提,於是,粗重的煩惱纏縛開始剝落,慢慢得到輕安。

5、

輕安。輕安是什麼呢?不要僅僅把輕安理解成身體的感受。雖然輕安能帶來十分舒服的感受。據說比欲界的男女之樂還要美妙上百倍。當輕安風轉起的時候,全身的每個毛孔,都像被甘露浸潤過一樣,身體和心力得到了極大的休息和復甦,復甦到前所未有的狀態。

輕安有身輕安和心輕安。但是,那些都不是輕安的重點。輕安的重點,在於它的「堪能性」。就好像以前是穿著棉褲棉襖,背著沉重的裝備爬山,又飢又渴,現在吃飽喝好睡足了,換上輕便的衣服,卸下重擔,在平地上跑。

為什麼會這樣?因為輕安是進入禪定的標誌。禪定是色界。進入禪定,就遠離了欲界的粗重。那些棉襖棉褲就甩掉了。只是打坐把身體坐得有點小舒服,那不叫輕安。輕安就像一個將軍,披上鎧甲,知道自己有絕對的能力摧毀粗重的煩惱。

輕安和喜,都是初禪、二禪的禪支。喜就叫喜禪支,是受蘊;輕安(猗)叫樂禪支,是行蘊。定叫定禪支,或者「一心禪支」,也是行蘊。

6、

定。既然輕安是在定中才有,為什麼定覺支在輕安覺支後面呢?

定的含義,可廣可狹。廣一點說,色界四禪和無色界四定,都是定。狹一點,就是色界四靜慮,再狹一點,可以特指二禪。還可以指定心所、一心禪支。

初禪的喜樂,是離開了欲界粗重得到的。而二禪的喜樂,則是從初禪的定中生出的。所以,初禪叫「離生喜樂地」,二禪叫「定生喜樂地」。到了三禪、四禪,輕安就不明顯了,而定依然在,所以把輕安覺支放在定覺支前面。三禪有個樂禪支,但那個和初禪、二禪的樂禪支不同,它不是輕安樂,而是受樂。

7、

舍。舍有受舍,有行舍。受舍屬於受蘊,行舍屬於行蘊。這裡的舍覺支,是行舍。

三禪和四禪,都有舍禪支,也都有定禪支,為什麼把舍放在定後面?因為在修行中,是先出現定,後出現舍。想進入三禪,要把二禪的喜和輕安扔掉;想進入四禪,要把三禪的受樂扔掉,這種扔的作用,就是行舍心所。修舍覺支,就是修這個。

舍,並不是把定給舍掉,而是把喜、輕安這些舍掉。那些粗重的雜染法,在擇法、精進時已經舍掉了。而喜、輕安如果一直在的話,就沒有辦法令心更平靜,就會妨礙轉入更深的觀慧。就像你得到一樣好東西,一開始很興奮,但你不能一直很興奮,你要習慣它、適應它、慢慢當它不存在,視同尋常。

8、

以上是按照次序說的。其中喜和輕安,有時候輕安在前面,一般是喜在前面。這七種覺支,都是具體的操作方法,修行就是運用這七種工具,運用純熟,就具備了覺悟的條件。

不過,也並不是說,這七支總是要按照次第去修。所謂運用純熟,還要根據具體的情況決定去修哪些不修哪些。

要想得到定慧,需要先除掉五蓋。五蓋中,嗔是最好除的,疑也不難除,貪的話,先除欲貪就好,比較麻煩的是睡眠、掉悔。睡眠蓋就是心比較微劣,沒精打采,提不起勁兒,昏昏沉沉。「掉悔」是「掉舉惡作」,可以理解成心猿意馬,到處狂奔,止息不住。要想得到慧,需要先有定,要想得到定,需要平等持心,遠離心的微劣和高舉。

那麼,在心微劣的時候,就不要修輕安、定、舍三種覺支,三種覺支雖然好,但這時候修,時機不對。輕安、定、舍,會讓微劣的心更加微劣,那就不會得到定,只會睡著了。要在那時候修擇法、精進、喜,心就會漸漸從昏沉中起來。

在心高舉的時候,就不要修擇法、精進、喜,這三種覺支,會讓心更加踴躍,更難平伏,這時要修輕安、定、舍覺支。至於念覺支,則可以在一切時修,都會有幫助。

(完)

講座預告:

寫這篇文章,是因為我明天要在善導書屋做個講座。原計劃講「五根」,把七覺支放在五根的框架下講,後來發現五根講不完,只能講講信根,七覺支也沒法放進去,就單獨寫出來。

講座是周六(12月8日)下午2點到4點,在北京東四俊景苑善導書屋,免費的,有興趣可以來。最近天氣很冷,出門要注意保暖。

https://www.douban.com/event/31602949/?

www.douban.com


推薦閱讀:

TAG: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