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相信在咖啡早期流行的時候,人們酷愛喝「苦味咖」嗎?那麼嗜甜如命的我們聽到都驚呆了!!!沒有糖,沒有牛奶的咖啡我可不敢喝,這應該是大部分人的內心想法。那我們的祖先們是如何喜歡苦咖啡呢?
有個關於咖啡味道的事件發生當時,引發了網友許多爭議,不知你知不知?
2015年5月18日,一則在tumblr上的貼圖,像野火燎原般引發網路高聲量,張貼不到一周便吸引3萬則留言,迄今已引發24.7萬則響應。
貼圖拍攝自某間不知名咖啡館,它的糖罐上留下這樣一句提醒「鼓勵您欣賞咖啡中的"自然甜",請至少啜稀一口不加糖黑咖啡後才放入糖,"尊重"您付費的選擇。」 張貼者在貼圖下留了一段惡狠狠的評語:讓我知道是哪間咖啡店乾的好事,絕對放把火燒了它…這個網路事件被視為當年度重大「coffee shaming 咖啡羞辱 」事件。
貼圖拍攝自某間不知名咖啡館,它的糖罐上留下這樣一句提醒
張貼者在貼圖下留了一段惡狠狠的評語:讓我知道是哪間咖啡店乾的好事,絕對放把火燒了它…
提醒欣賞精品咖啡的自然甜,難道錯了嗎?
今日,我們就從咖啡傳播史角度,來看一看咖啡的甜品味,到底是怎麼隨著時間河流推進演化的。
咖啡從公元第六世紀,於衣索比亞被發現後,途經葉門傳入了回教世界的麥加和埃及。但咖啡剛開始進入人類社會的頭幾百年,並非作為一種日常飲品,而是身兼其他任務。
Qahwa 在十五世紀中葉,被當時教派的長老達巴迪介紹給信徒飲用,作為夜間祈禱時提神作用。這段期間咖啡從藥品變成宗教祝禱飲料,它被看重的是提神效果,苦了才提神(甜反讓人昏昏欲睡),所以咖啡這階段濃苦不甜的適口性問題,根本沒人在意。
當時的咖啡有個俗稱「鄉村風格「country style」 或「男人的咖啡man』s coffee 」。可以這樣說,這階段的咖啡真是苦的好,苦的妙,敢吃苦才能顯出男人樣。為了男性的榮譽感,誰會提議加糖去苦?!
1573年,土耳其攻佔了產糖的塞普勒斯島。上流圈子開始流行在咖啡中加糖或加蜂蜜,也加入昂貴的肉桂,豆蔻,丁香,乳香等印度香料。咖啡多了各種添加味道,黑咖啡的風味問題沒人探討,苦味則被添加物徹底掩蓋。
於是歐洲從最早傳入的香料甜咖啡,逐漸轉變為流行加奶甜咖啡,隱藏在咖啡中的自然甜,也就繼續沉默不語。
——————————————————————————————————————
如想了解相關西點學習課程,歡迎諮詢谷老師。
推薦閱讀:
TAG:咖啡 | 咖啡文化 | 美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