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礎知識」簡單來談一下FGO中色卡體系的構架

前言:

本文最初是「fgo萌新想要練一套體系,該如何是好?」這一問題下本人的答案,去除了給到題主的專門意見後,我將個人對於色卡體系架構的想法呈現給大家,原問答鏈接如下:

fgo萌新想要練一套體系,該如何是好??

www.zhihu.com圖標


因此整體內容較多,因為我是想將這個答案作為一個對待此類問題的「泛用性」答案來回答的,所以諸位大佬可以跳著看,謝謝。

(一)「色卡」體系的分析

首先,來談一下「體系」這個概念。國服FGO截至目前的進度,成熟的體系其實就是兩類,「紅卡」和「藍卡」,在斯卡哈出現前,「綠卡」體系基本沒有實際的使用價值。

而現有兩個體系中,「藍卡」體系的核心是玉藻前(Caster,術階,以下同),「紅卡」體系的核心是梅林,在缺少這兩名從者的情況下,上述兩個體系其實都不成立。

(1.1 )藍卡體系

「藍卡」體系最經典的搭配是大明湖(弗拉德三世、孔明、玉藻前),這也是最早成型的「藍卡」體系,其變種包括月明湖(俄里翁、諸葛孔明、玉藻前)、弓明湖(阿爾托莉雅·潘德拉貢(Archer)、諸葛孔明、玉藻前)等。

特點上而言大體有如下幾點:

1、續航能力較強。玉藻前的寶具回復HP且減少技能CD,只要不出現弗拉德三世猝死的情況,這套體系就可以穩定的運轉下去。

2、生存能力較強。這套體系的另一個重點在於弗拉德三世二技能為自身加攻防,玉藻前二技能為自身大幅度加防,諸葛孔明二技能團體加防。加防的額度的夠多的情況下,硬接寶具都是有可能的。

註:我游加防和減攻都是有上限的,理論上可以做到減少99%敵方攻擊和增加我方100%防禦力,當防禦增加額度為100%時,敵方對我方造成傷害除了特定的「固定傷害」和「神性」帶來的傷害外,其餘傷害為0,即傳說中的偽無敵,並且兩者可以疊加計算。因此極端情況下會有採用雙小牛(阿斯忒里俄斯)的戰術,其寶具效果可造成6T持續20%幅度減少攻擊力、10%幅度減少防禦力,在當回合減少40%的攻擊力和防禦力。結合其自身二技能40%的防禦力上升,敵方一發寶具造成的傷害高達0,號稱「魔神王也走不出的迷宮」

2、練度足夠的情況下面對BOSS戰較為穩定。弗拉德三世1技能、玉藻前1技能以及諸葛孔明的寶具,三個人都有減少敵方充能的手段,諸葛孔明的減少充能是寶具效果,100%成功,練度足夠的弗拉德三世以及玉藻前的1技能的都是100%的成功率(LV 10),可以確保對方無法釋放寶具。

3、對禮裝的依賴度較低,即使裸著上,這套體系也能夠運轉。

缺點也很明顯:

1、單核輸出造成的輸出能力低下,以大明湖為例,主要輸出依賴的就是弗拉德三世的寶具,弗拉德三世由於自身是狂階集星能力悲慘到下水道的情況下,寶具釋放後獲得的暴擊星基本上一顆也落不到自己身上,從而讓「釋放寶具」——「打一波暴擊」這樣的想法成為了泡影。同時,如果輸出位一旦猝死,整個體系就直接崩盤。

2、核心依賴極高,玉藻前一旦猝死,體系也將直接崩盤。

3、太……耗……時間……了……

4、第六章之前的劇情,使用大明湖還較為穩定,而第六章之後的劇情包括活動,實際上更多的情況下是對於輸出能力的考驗。最為典型的就是第六章開始的那幾個眼魔包括肅正騎士,輸出能力不夠的情況下,很容易發生翻車的情況。

5、藍卡體系中必須要有玉藻前,相對依賴諸葛孔明。那麼職階上就是狂術術,在遇到敵方為狂階或騎階的時候那個酸爽就別提了。第七章尼普爾第三面的騎階大龍,用藍卡隊去打簡直就是一場災難。包括1.5.4中婆媳組的戰鬥也是如此。

(1.2)紅卡體系

接下來談一下「紅卡」體系,截止目前(2019年2月2日),國服FGO目前仍舊是紅卡體系的天下。紅卡體系沒有別的要求,只要求從者梅林一名,以及寶具為紅卡的輸出手,極端情況下可以上雙梅林加一個輸出手的單核配置。特點上而言有如下幾點:

1、輸出能力爆炸,梅林三技能「英雄做成『所提供的色卡加成、暴擊加成為輸出手提供了寶具到暴擊的一條龍增值服務。一波「寶具>紅卡>紅卡>EX」的情況下,單回合輸出能力在職階克制的情況下基本上是二十萬起跳的。

2、梅林二技能為「幻術」的一回合全體無敵提供了臉接寶具的理想解決方案,在雙梅林的情況下,對方的寶具對你來說基本就是不存在的。當然,除外的情況包括第六章關底的槍階阿爾托利亞、1.5.1新宿的Archer,開了無敵貫通的情況下那隻能GG了。

3、梅林那破格的寶具所提供的5回合回復HP、NP以及持續獲得暴擊星… 在某些特殊情況下,玉藻前+梅林的搭配可以將隊伍的血線一直保持在一個讓人放心的水準上。

至於缺點,紅卡體系有缺點么?

乍一看好像還真沒有,不然就不會推出斯卡哈的綠卡體系了。

如果真要說缺點的話,那就只有如下三點了,

1、梅林、梅林、還是梅林,如果沒有梅林,紅卡體系無從談起,有沒有梅林,就是0和1的區別。

2、從時間線的維度上,根據劇情BOSS的設定和活動BOSS的設定,可以看出官方在推出梅林前其實並沒有想到他的強度會對整個遊戲造成如此之大的影響。

一百萬血的魔神王蓋提亞?一回合直接給你秒了… 梅林的出現導致了遊戲內OTK(一回合擊殺)情況的泛濫。從而導致官方在後續的高難BOSS上採用了多血條機制。

越來越多的BOSS開始出現對自身和小弟加BUFF,對玩家放DEBUFF,血條清空後必定釋放BUFF或者DEBUFF這類騷操作。

這一切的一切,都是為了限制以梅林為核心的紅卡體系,造成輸出溢出這一情況。

以最典型的三血條BOSS來說,你寶具帶走了第一條,一波暴擊帶走了第二條,面對第三條的時候那就請老老實實的打吧…

3、對概念禮裝的要求較高,梅林體系的運轉除了梅林以外,其實也是對於概念禮裝要求也相當之高。這部分,我將在第二部分予以闡述。

二、「概念禮裝」體系的分析

接下來,讓我們來接著講對於「體系」這個概念而言,「概念禮裝」的重要性。

綜合考慮「藍卡」、「紅卡」還有之後到來的「綠卡」體系,輸出傷害的優先順序最高的肯定是寶具,序列第二的是爆傷(暴擊傷害),序列第三的才是普通的平A。

這三者,對於「藍卡」體系而言,輸出量排序的話是「寶具」>「暴傷」>「平A」。而「紅卡」體系因為有著梅林三技能「英雄做成」的關係,所以排序是「爆傷」>「寶具」>「平A」。梅林英雄做成的情況下尾紅暴擊通常情況下有相當大的可能傷害大過寶具。

那麼結合我們所說的實際情況,對應「藍卡」及「紅卡」體系的常用的概念禮裝基本是如下幾類:

1、初始NP及複合衍生

例:萬華鏡(俗稱「寶石翁」)、虛數魔術,複合類的比如天際遊盪(俗稱「空騎」)、聖夜晚餐(俗稱「醉貞」)

2、NP獲取加成及複合衍生

例:宇宙稜鏡,複合類的比如蒼玉之魔法少女、小小夏日

3、色卡魔放及複合衍生

例:虛數環、限制/零毀,複合類的比如另一個結局、月之勝利者

4、寶具威力及複合衍生

例:天之杯(俗稱「白杯」)、黑之聖杯(俗稱「黑杯」)、複合類的比如勇者小伊麗的冒險、二神三腳

5、爆傷

例:2030年的碎片(俗稱「2030」)、騎士的矜持(俗稱「老騎士」)

相信絕大部分情況下大家所使用的概念禮裝都被包含在內了。第一和第二這兩類其實可以合併看做NP類,第三和第四兩類主要影響的還是寶具傷害,可以看做寶具類,第五類單獨,為爆傷提供輔助,且存在不可被替代性,接下來我會先來分析第五類。

暴擊傷害類概念禮裝

第五類概念禮裝應該算是我游最早的一個體系雛形——「暴擊隊」的核心。

遊戲本身體系內暴擊星的獲取除了綠卡之外就是部分從者釋放寶具後獲得的大量暴擊星,例如弗拉德三世、阿斯托爾福、阿塔蘭忒、源賴光、亞歷山大(幼年)等。另外還有部分從者的技能,比如呆毛一家的祖傳「直感」和莫扎特的「小夜曲」這類直接產星,或者術階吉爾伽美什的「王之回歸」這類直接提高3T暴擊星掉落。

說到這裡,必須要做一個關於暴擊星方面的科普。

  • 暴擊星的上限為100。
  • 一顆暴擊星提供現有待命卡池中單張卡10%的暴擊率。比如4顆暴擊星即為40%,根據各職階的集星權重及從者的幸運值(不要認為幸運值沒有用…)分配在現有待命卡池的對應從者指令卡上。
  • 一張卡最多吃10顆暴擊星,100%暴擊率,現有待命卡池總共5張指令卡,因此實際有效的暴擊星數為50,50暴擊星的情況下=每張卡片都可以提供暴擊。

因此,10級「小夜曲」的莫扎特穩定供星50顆,也使得他成為了早期「暴擊隊」的必備成員之一。

在以爆傷為主要殺傷手段的前提下,由於暴擊星初始的產出方式(綠卡攻擊產星)是第二回合生效的這一設定,在發牌員制裁的情況下,很有可能會面臨一地雞毛的情況。

而由寶具和技能帶來的暴擊星則只能提供一個回合的輸出,持續輸出和續航能力並不足以支撐起長線作戰。

因此追求穩定、長期的暴擊星產出就成為了確保暴擊傷害的主要條件。

2030年的碎片,每回合穩定供星8顆,在早年暴擊隊的年代曾經風靡一時,更極端的配置如4060(2張)、6090(3張),未滿破的情況下分別能每回合提供8、16、24顆暴擊星,滿破情況下每回合提供10、20、30顆暴擊星。足以滿足以暴擊輸出傷害作為主要考量的團隊。

在梅林實裝後,在阿瓦隆提供的每回合5顆,OC5為驚人的25顆(兩個OC5的梅林每回合持續供星50顆,呵呵呵呵呵呵),持續時間為5T的暴擊星供給下,2030逐漸淡出了大家的視線。

同時,2018年初梅林的實裝以及活動CCC的開啟,一張超模的概念禮裝的出現催生了許多新的戰術手段,這就是「天堂之孔」(俗稱「魔性菩薩」)。其所提供的50%初始NP(滿破為60%)並不出奇,附加的屬性讓寶具上升兩個充能階段(OverCharge+2)才是真正超模的地方所在。在「天堂之孔」出現前,只有愛迪生的三技能「概念改良」可以提供類似的效果,至今仍是。

以下內容來自Kenssa的建議修改:

雙梅林雙滿破魔性菩薩(天堂之孔),開局60%np起步,第一回合兩個阿瓦隆之庭oc300%和oc400%,35顆星持續5回合,一路寶具加暴擊,如此這般速戰速決,即使是上三個滿破2030也只有30顆星。 後來出了三血條持久戰又增強了2030。二者的關係相當於高np禮裝和宇宙稜鏡

同樣的,提供增加40%暴傷(滿破50%),副作用為-20%防禦力的老騎士,現在也越來越少有人使用了。

那麼結論來了,想要以「暴擊」為主要傷害輸出手段,至少需要滿足一下三個前置條件之一才可以:

  • BOX中有類似術階吉爾伽美什這樣可提供穩定供星、產星的從者。
  • 2030年的碎片,越多越好。
  • 梅林。

以及一個加分項:

  • 諸葛孔明(一技能「鑒識眼」提供3T最多50%的暴擊傷害加成)

接下來談一下第二類和第一類的概念禮裝搭配,之所以將第一第二類混在一起講,是因為我游的根本原則,「釋放寶具必須NP充能100%」。

NP的產出途徑如下:

  1. 藍/綠卡攻擊
  2. 藍卡聯攜
  3. 御主禮裝
  4. 自我充能(立即/回合)
  5. 他人充能(單體/群體)

在未滿足充能的情況下,第二類概念禮裝只對「平A」及「相關色卡暴傷」造成影響。最極端的情況就是黑杯和白杯,大幅度增加寶具傷害,其他效果一律欠奉。在未滿足充能的情況下,可以說這兩張概念禮裝一點用都沒有。

那麼重頭來了…

在現有遊戲體系(包括未來視日服)不做出顛覆性調整的情況下,實質上,NP=傷害。

講到這裡,可能很多人會說我的看法相當偏頗。不過請大家看一下「綠卡」體系已經實裝的日服,作為「綠卡」體系需求的硬門檻:

  • 斯卡哈,綠拐無可替代
  • 岩窟王、阿喀琉斯一類的綠卡寶具輸出手
  • 萬華鏡,最好是滿破的萬華鏡

初始NP禮裝=更快的釋放寶具=更早的讓拐的技能進入CD=更快的造成輸出傷害=更少的戰鬥時間=更小的續航壓力

這樣一個關係式的情況下,也就看出初始NP禮裝對於體系構建乃至於遊戲體驗的重要性。

而這也就是我為什麼會想到用這麼多的筆墨來回答樓主的這個問題的根本原因——

相應的輸出體系,是一個由從者和概念禮裝,乃至御主魔術禮裝形成的有機結合。

在組建一個色卡輸出體系的過程中,從者和禮裝缺一不可。我們現在所說的藍、紅、綠三色卡體系,最基礎的立足點是三色拐的實裝,玉藻前帶動了藍卡隊,梅林掀起了紅卡風潮,斯卡哈斯哈蒂則讓綠卡傲視群雄。

而三色拐的實裝,結合當時的遊戲環境來看,是存在一定的歷史局限性的,請允許我用了這麼一個正經的詞。

玉藻前是三色拐中最早實裝的,彼時遊戲進程較早,玩家的BOX也相對來說沒有那麼深,因此藍卡隊的框架是最為粗放,條條框框也最少的。這也就是我所說的大明湖體系哪怕裸著(不戴概念禮裝)都可以順利運轉的原因。

而梅林實裝於1.0終章開幕之時,當時的遊戲進程已經進入中段,梅林的紅卡體系想要順利運轉,初始NP禮裝成為了一個最低的門檻,開局起爆的最低限度要求在從者不具備自充能力的情況下是一張「萬華鏡」。而要造成極限爆炸殺害的話使用魔術禮裝「迦勒底戰鬥服」的「Order Change」(換人)功能、孔明、黑之聖杯。亦或者是對於從者本身的技能練度有著較為苛刻的要求,例如大眾情人貞德Alter(黑貞),三個技能最好都能達到10級(310)。

到綠卡時代,一切則顯得更為簡單粗暴了,斯卡哈斯哈蒂的技能310是標配,概念禮裝推薦滿破萬華鏡,從者就是特定的這幾個,寶具等級越高越好。我之前曾見過一張圖,概括在綠卡體系下從者/禮裝/御主禮裝之間的關係,一張圖明明白白清清楚楚,門檻就是在那裡。

那讓我們回到之前所說的「NP=傷害」這一概念,結合當前的梅林的紅卡環境,來深入的談一下。

在上文所提到的NP獲得途徑中,在開局伊始就可以採用的行動是3、4、5。

  1. 藍/綠卡攻擊
  2. 藍卡聯攜
  3. 魔術禮裝
  4. 自我充能(立即/回合)
  5. 他人充能(單體/群體/回合)

魔術禮裝

魔術協會制服的二技能「靈子轉讓」單體20%NP

自我充能

立即生效的充能大體在技能滿級的情況下從20%~50%,術階的「高速神言」則最高可提供120%的NP充能,緩充最高則是天草的5T 20%回復,合計100%。

他人充能

立即生效的充能所提供的NP回復檔位則是20%和50%兩檔。

20%— 梅林的一技能,奧斯曼迪斯的三技能,孔明的二三技能聯動

50%— 孔明的一二三技能聯動

當然還有使用雙孔明的100%充能可能性。這也就是上文提到的使用迦勒底戰鬥服+黑杯原地起爆的起爆的實現方法。

綜合起來一看其實就可以發現,初始禮裝提供的NP和從者的技能的關係之間耦合性相當強。

初始NP禮裝能提供的NP率為:

20%(柳洞寺)

25%(寶石劍)

30% (龍脈,柳洞寺/滿破)

40%(寶石劍/滿破,未滿破的各類複合禮裝)

50%(龍脈/滿破,天堂之孔,天際遊盪/滿破 等滿破後的各類複合禮裝)

60%(天堂之孔/滿破,虛數魔術)

75%(虛數魔術/滿破)

80%(萬華鏡)

100%(萬華鏡/滿破)

在使用梅林的情況下,梅林自身一技能所提供的NP量為20%,因此對輸出手從者和概念禮裝搭配的的要求就形成了:

  • 從者無自充(包括緩衝)能力,概念禮裝選擇為萬華鏡。
  • 從者自充能力為20%以上,可以選擇滿破的天堂之孔和虛數魔術。
  • 從者自充能力為30%以上,可以選擇複合NP禮裝。

在考慮魔術禮裝是「魔術協會制服」的情況下,條件還可以參考上面適當再降低一檔。

當然,我說的是在戰鬥開始的第一回合就開始進行寶具輸出啟動,如果把這個條件放寬,那麼條件自然也就不會這麼苛刻。

行文至此,我想闡述的理念也講的七七八八了,歡迎各路小夥伴參與討論。本答案不定期更新。


推薦閱讀:

TAG:Fate系列 | fate | Fate/GrandOrd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