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將面臨幼升小家長的三個注意點
孩子從幼兒榮升為一名正式的學生,開始需要面對學校、老師、同學、功課、考試以及少年時代的快樂與煩惱。作為家長,高招的時候只能遙遙佇立在考場之外翹首企盼一個由近及遠的背影外,更多是對孩子學業上的愛莫能助;而幼升小的時候,則是緊緊拉著那雙尚且稚嫩的小手,一步一步走進學校的殿堂。除此之外,家長在孩子人生剛起步的時候,還需要為孩子搭建一個適合的平台,幫助他快速融入學校,適應新生活。
一、基礎知識上的儲備
很多家長不選擇學前班的主要原因是有一個共識:學前班裡會提前將小學的學科知識進行訓練與學習,這樣可能會導致孩子將來上課不注意聽講以及似懂非懂的知識不紮實。現在對於要不要提前學習一些學科知識,不同的專家有各自不同的見解。但是針對到個人家的孩子,說句老實話,除了你,沒有人能夠完全對自己的孩子負責任。專家可以站在高處高瞻遠矚,家長則必須腳踏實地為自己的孩子籌謀。
用我家小豆包一年來磕磕絆絆的學習,我個人痛定思痛的觀點:想要孩子小學生活快速適應,那麼各學科的基本知識和常識,必須要提前為孩子輸入。但是這裡的輸入並非是搬著課本原封不動的講解,而是要根據孩子即將學習的內容,有的放矢的讓孩子提前有所準備和掌握。
小學一年級里主要就是兩門學科:語文和數學。現在越來越多的學校在一年級也開始開設英文課。
先說語文吧,孩子的學習進度是非常快的,幾乎一個月內將拼音知識講解完畢,之後以每天一課的速度進行著,而每一課的生字量都有十幾個。也就是說,如果孩子提前沒有任何基礎,想要一個月內學會拼音,之後每天掌握十幾個生字還要再涉及幾十個由生字組成的詞語,難度可想而知。我家兒子就在語文的生字上傷透了心,之前雖然我們也有認讀和記憶,但是由於我的疏忽和無知(我一直認為學習漢字不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所以對於兒子認字這件事也從不上心。)兒子的生字量遠遠低於他們班級的平均水平。這樣每次的語文小測試,大大打擊了兒子的學習自信心與興趣,甚至一度他已經灰心喪氣的告訴我,他的語文就是不好,沒有辦法。誠然,我相信他一定可以趕上學習進度,也確定他一定可以度過認字這個難關,但是彼時彼刻在他心中產生的自我質疑,不是一時半會兒就可以消除掉的,需要更多的努力。可是七八歲的孩子正是貪玩愛動的年齡,又哪裡會有太多的自我用功呢?由此矛盾產生——自我質疑,又不肯多努力,從而更加質疑自己的能力……而同樣在他們班級里,有些孩子是入學的時候已經有了一千乃至更多的辭彙量,學起語文課文來SO EASY!雖然經過這麼幾個月的時間,兒子從心裡上已經調整的差不多了,但是每次語文的聽寫以及背誦課文,他都會先不自覺的後退,而且進行的格外艱難。
所以在入小學前,孩子一定要有一定的生字量、生詞量。千萬不要像我一樣把漢字看的很簡單,很多時候往往是家長認為的簡單並非真的簡單,正如一個有名的段子,有一種冷叫做媽媽覺得你冷。家長永遠無法替代孩子。
小學一年級的數學看起來並不難,前期認識數字,圖形等,但是到了下半學期,就直接會涉及到百位內的借位和進位加減法。而且對於口算也有一定的要求。所以如果入學前孩子對於加減法不熟悉,到時候也會是一件讓人頭大的事情。我在兒子入小學之前,給他講了一些手腦算的知識,對於百位內連加連減他都OK,所以這一年來他的數學並不讓我操心。這也更加驗證了說,入學之前為孩子打下一定的基礎真的很重要。不僅僅是為孩子的知識做儲備,更多的是對孩子自信心的建設。從我家兒子現在遇到數學都是信心滿滿,而一看語文作業就有些本能的排斥可以窺探一二。
同樣,當孩子有了基本知識之後,在開學之初重點可以放在時間的適應與統籌安排上。有條不紊的進入小學生活,對於孩子來講非常重要。而在訓練他基礎知識的同時,可以提前幫助他養成一些習慣,比如做完習題要檢查、比如整理學具等等。
錯誤的做法是急功近利的將學科知識一股腦的全盤灌輸給孩子,這樣做完全沒有必要。既不利於孩子對於知識的循序漸進、融會貫通,也不利於孩子養成上課認真聽講的好習慣,更容易讓孩子對所學知識一知半解。
二、生活、能力方面的訓練
孩子從幼兒園進入到小學,本身就意味著自我人生中的一道分水嶺。在幼兒園裡孩子可以對父母有依賴心,對老師有依賴感;父母、老師也會根據孩子的心智特點對孩子呵護有加。進入小學之後,學校的教育模式與幼兒園相比發生了很大的改變,幾乎所有的事情都需要孩子自己來完成,老師的側重點都會在孩子的學業功課上。也就是說,幼兒園的老師更側重於小朋友們的吃喝拉撒睡等日常生活方面的點點滴滴,而小學的老師則會在知識的架構上和學習習慣的養成上對孩子有更多的要求和幫助。
舉個簡單的例子:現在很多幼兒園裡是教室和洗手間在一起的,老師會統一組織孩子如廁;甚至沒有太多上課與下課的區別,總是會有老師和孩子在一起;但是進入小學之後就會以鈴聲為主,鈴聲響起上課、下課;下課的時間是屬於孩子自己的,沒有老師提醒要去如廁。那麼孩子是否具備時間觀,是否知道下課時間去解決一下私人問題就尤為重要。有些孩子會在上課的時候才想起自己要去廁所……我兒子剛入小學的時候,對於每天上午放學接他回家後,下午居然還要上學感到很疑惑。因為在幼兒園裡,家長接走之後就意味著當天的幼兒園生活已經結束。
所以,孩子生活能力方面的訓練要在小學生活開始之前進行。讓孩子對於小學是什麼,要做什麼有一個簡單且清晰的認識。可以適當的和幼兒園做對比,讓孩子自己找出小學和幼兒園的不同來。
再說,幼兒園的標配一般都是一個班級三到四個老師來負責,而小學裡一個班級只有一個班主任。幼兒園裡每個班級的名額大概在40以內,而小學裡一個班級超過60人的情況也比比皆是。老師的精力是有限的,即便是再有責任心,也常常會無力進行個性化教學;做到對每個孩子不同的因材施教。所以具體到自己的孩子來講,具備自我學習能力在小學階段非常重要。
自我學習能力詳細點講就是:孩子能否抓住課堂上的重點知識、能否獨立完成作業、能否具備複習與預習的能力等等,這些都是具體的自我學習能力。具備這樣能力的孩子,能夠快速的將自己的狀態調整到最適合的狀態,玩的時候盡情釋放,學的時候專心致志。具備自我學習能力的孩子,也就是大家經常說的那種「別人家的孩子」。而如何將別人家孩子的狀態,轉變成自己家孩子的狀態,需要家長和孩子共同的努力,絕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一個好習慣的養成,需要足夠耐心和堅持到底的恆心。
家長一定不能有這樣的想法:孩子的學習是應該交給學校、交給老師來完成的。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但師者無法萬能。再直白的來講,學校教育是為了完成學習內容而進行的基礎義務教育,至於尋找到最適合孩子的學習方法以及逐步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作為家長不幫助孩子,還要奢望誰來幫助自己的孩子呢?
三、家長、孩子心理上的調整
對於家長來講,孩子從幼兒園升入小學是一個新的開端,是一種質的飛躍。但是對於孩子來講,他依舊是他的七八歲快樂時光,並沒有說升入小學一下子就長大了。所以這裡就會出現一種矛盾:一邊是家長望子成龍的期盼,一邊是孩子簡單快樂的單純。家長的步伐一下子邁的快了、大了,孩子自然就跟不上了。於是矛盾產生,日漸衝突。沒有了幼兒園時光的快樂相伴,家長多了嘮叨不滿,孩子多了困惑不解……世界悄悄的在改變!
其實,即便小學生涯是人生的一個新起點,作為家長也沒有必要太過於緊張。畢竟孩子面臨的改變更多,需要調整的地方也更多,不妨靜下來等一等他。這時家長才能夠看到孩子的顯微變化,而正是這無數點滴的量變才可以導致最後質的飛躍,聽到花開的聲音。
前些日子我看了一本書,說一個嬰兒誕生的剎那,其實是要面臨巨大的改變和適應的。比如需要適應地心引力,當他在媽媽腹中的時候,搖搖胳膊踢踢腿,活動的自得其樂;但是出生後卻連簡單的抬抬手都需要一個適應的過程。那麼我們剛入小學的孩子又何嘗不是如此呢?
孩子們在幼兒園裡大多是沒有任何的壓力,每天無憂無慮、無拘無束;但是入了小學,學習速度之快,老師要求之嚴,家庭作業之多,考試比率之勤,面對分數之忐忑,哪一樣不需要他們格外的適應?這個時候作為家長不但沒有理解,還不停催促著孩子前行,他們的心中怎會不惶恐?所以,家長的心態一定要先調整:心情儘可能的放穩,速度儘可能的放慢,給孩子時間,給孩子等待。
在兒子幼兒園的時候,我和他的關係是非常親密無間的。每每他都會快樂的摟著我的脖子,由衷的告訴我他愛我。而小學的一段時光,對於我和他,都是一種桎梏。說到底就是我太急於求成,面對他學習的不用心,學業的不理想,我過於嘮叨;嘮叨無效後就開始急躁,心情急躁導致脾氣暴躁,少了那種靜看花開花謝的淡然,多了許多河東獅吼的焦慮。而每次的訓斥,得到的結果不過是兒子怯懦的不知所以而已。漸漸的,兒子和我的距離越來越遠。靜下心來,我才知道自己失去了什麼。
孩子的小學時光是需要一定的適應時間的。在適應的過程中,家長千萬不要急於求成。更沒有必要站在自己的立場去自以為是的理解孩子。子非魚,焉知魚之樂?我們不是孩子,又怎麼能夠總是以為孩子怎樣怎樣?不妨站在孩子的身邊,用平行的視角多觀察孩子,用最單純質樸的心靈體會孩子,用平靜坦然的心態理解孩子,這樣才能夠真正的走近孩子,從而引導孩子。切記,正因為孩子在摸索著成長,我們也在摸索著成為家長。但孩子的成長只有一次,馬虎不得,也不能重來!
總之,對於進入小學的小豆包們來講,進入新的環境,認識新的朋友,學習新的知識,都充滿了新鮮感,同樣也充滿了挑戰。作為家長,積極的鼓勵他們,為他們的每一點進步加油,為他們的每一分變化喝彩,如此足矣!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