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怎麼判斷自己的目標院校好不好考?
最近同學們問我最多的問題就是:老師,xx學校難考嗎?
你說這個問題我怎麼回答你?
隨便哪個學校舉例子,可能這個學校對於別人不難,但是對你就是難,反之亦然。
其實一句話,很簡單,我不知道你能考多少分,怎麼告訴你目標院校對你來說難不難。
我們在選擇學校的時候,最常見的問題就是:不知道如何去分析目標學校的考研難度。有些同學認為院校排名就是報考難度,顯然這是極不科學的,一定要利用往屆招生信息,合理的去分析目標學校的考研難度。
計劃招生人數
這條信息一般在招生院校公布的專業目錄裡面有說明。個別學校不公布招生計劃,就參考過去3年的招生人數,一般變化不會太大。
報考人數
這是一個比較關鍵的信息,但是往往是最難查到的,因為除了個別比較好的幾個名校公布具體報名人數信息,其他學校基本不公布,所以除了學校內部人士基本上這個信息大家是無從知曉的,這個大家也不要留言問我了。
實際錄取人數
通過這個我們能得知這個學校去年到底錄取多少人,再結合去年專業目錄公布的招生名額,可以判斷出該專業去年的招生錄取情況。有一點要注意,有些高校個別專業實際錄取人數多於招生人數。所以要分析下目標院校有沒有擴招的傳統。
推免人數
很多同學認為推免人數和考研沒有多大關係,這其實是一種誤解。很多名校熱門專業每年的推免名額很多,有的甚至佔了當年招生人數的一半甚至更多。於是留給統考生的名額就很少,考研競爭更加劇烈,所以各位同學在報考之前,必須搞清楚自己報考專業的推免人數,若留給統考生的名額太少,就一定要慎重了。
複試分數線
複試線是最直觀的數據,複試線越高,考研難度越大,如果是統一划線院校,一定要知道這個學校全日制的實際錄取線,更別因為個別一兩個人低分考上就抱有太大希望。
複試線在兩種情況下會失去參考價值:一個是複試比例過高,另一個是不同學校專業課試題難度差異太大。
複試比例
複試比是指,計劃招收人數和進入複試人數的比例。教育部規定最低的複試比例為1:1.2,這就意味著,如果錄取10人,就會有12人進入複試,有兩個同學註定要當炮灰,但目前MPAcc院校複試比例1:2已經是很常見的事情,更多學校的複試比都高於1:1.2,達到1:1.5,複試比例如果偏高,就能說明兩個問題:一,複試線的參考價值降低;二,複試競爭激烈、風險更大。
最終成績計算方式
總成績的計算公式,可以看出初試分和複試分佔總成績的權重。有的學校初試分會佔到總成績的60%,有的是初試、複試各佔50%,目前MPAcc大部分院校的初複試佔比50%較多。
了解完以上這些信息基本上就對自己目標院校的難度有了大概的判斷了。
XX學校和YY學校那個學校好考?如果同省,對比各個分數段的錄取人數就可以了,這些信息在公眾號底部菜單欄都有。如果跨省,需要分析一下水區旱區,然後再對比,參考文章,2018會計、審計、圖情專碩水區VS旱區,你了解嗎?
兩個難度相差不大的學校很難說清到底哪個比哪個簡單,因為影響因素太多了,更何況你也不太可能非常準確的預測到自己的成績。
還有問題請留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