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所謂的星巴克中國。

發文之前,補充一些話語。以下內容,是本人最近在星巴克一家「臻選門店」消費後的感想。從國外走到國內,體驗過不同人文的星巴克服務,過去三年內一直是中國星巴克各大門店的常客(每年至少累積 200+ 顆星星)。所以,不得不說,個人咖啡、對「星巴克」這個品牌是「有愛」的。然而一路走來,發現中國的星巴克經營理念缺與美國,甚至與星巴克創始人霍華德一直提倡的理念相違背。於是,我將該條「點評」稍作整理,轉投到知乎來,讓更多的人一同思考。

  • 在中國,越來越多的「星巴克臻選店」:

個人認為:既名臻選,理應「環境、服務、品質」都會比較高。而事實上卻並非如此:臻選店與普通店之間,只有極少數貨品上的區別。普通門店與臻選店之間除了臻選咖啡豆外,我們能購買到的飲品、周邊、服務,都是一樣的。甚至連十年前十分罕見的「黑圍裙」——咖啡大師,如今充斥著各大星巴克門店??

  • 環境↓:

雖然大,空間也空曠,可惜座落商場負一層,空氣不算太好。星巴克的壁畫和傢具都用死一個供應商,所以在觀感和座椅舒適度上是全線門店一致的,你去到哪家店都是坐一樣的凳子。舒適嗎?絕不。

所以,如果國內星巴克真有心思把「工坊、臻選、手沖、社區、普通門店」進行細分,不單單是在提供的咖啡豆或飲品進行區分,在桌、椅等直接影響顧客體驗的軟裝因素也應該投入多點的「心思」。然而,作為一個過去三年一直以星巴克作為主要消費場所的顧客,本人沒有看到星巴克在產品或顧客體驗上進行有過什麼投入,相反,那些與咖啡毫無聯繫的「保溫杯」、「周邊」則成為大力吹捧的對象。這一切,都違背了霍華德提倡的星巴克文化。

  • 服務&飲品↓:

「咖啡大師」在星巴克企業文化中扮演很重要的角色。可惜的是,如今「星巴克咖啡大使」的考試難度低得令人汗顏,每個星巴克咖啡師只需要了解簡單的咖啡沖調手法(法壓or手沖),以及星巴克在咖啡豆採購上的一些十分簡單的信息(至少考核部份簡單得小學生都能學會),就可以通過整個「咖啡大師認證」。所以,我有個疑問:

有幾個大師是真的知識與手藝具備的呢?

一個到星巴克上班不到半年的咖啡師,看一遍材料就能通過。坦白說,這樣的考核內容跟審核機制,既侮辱考生的智商,也在以一件看似高大上的黑色圍裙糊弄顧客。一杯毫無技術含量的咖啡賣 rmb 30~40,你拿什麼讓顧客感覺信服?說好的大師呢?

或許,星巴克是想重新定義「大師」這個詞吧。

正由於咖啡大師認證的水份太多,當下是星巴克咖啡大師「爛大街」的年代。過去一年來,本人參加過十多次的「咖啡教室」,裡頭有一般的教授者正是咖啡大師。裡頭 99% 的咖啡師在講授「咖啡教室」的過程都是極度不熟練,甚至有的一問三不知。給到顧客的感覺,除了水,還是水。後來,我也還發現到,大部分一同參加咖啡教室的觀眾實際上是他們的「休班人員」,因為懶得邀請顧客參加而選擇濫竽充數。因為沒次咖啡教室他們只需要走個形式,拍一個大合照給總部交差就可以了。他們根本不在乎教的人是否能教會別人咖啡知識,聽的人是否有收穫。

可以這樣說,中國星巴克絕大部分的咖啡師都不愛咖啡,不懂咖啡。對於他們來說,咖啡師只是一份職業,在星巴克工作的好處是每月的員工福利,還有炒作網紅周邊。

是的,中國星巴克還存在一個十分惡劣的現象:炒杯子。

星巴克中國的咖啡賣得怎麼樣?——這問題沒有人在乎吧。然而我們能夠看得到的是,如今的星巴克會不遺餘力地推出很多款式的周邊,有杯子、包包、筆記本、掛飾等等。曾經聽到一名星巴克的員工說:

「是的,星巴克就是個賣杯子的。」

然而,星巴克也並非老老實實地在賣杯子。

如今,社交網路很發達,星巴克以及其數以萬計的員工都很懂得利用社交媒體去炒作「周邊」(是的,他們從來不炒作「咖啡」,咳咳)。在每一季周邊產品上市前一個月,星巴克就會開始在抖音、微博等社交媒體上進行預熱。而下面的星巴克員工也會觀察這一個月內哪款商品成為爆款——如貓爪杯。從而在爆款上市當年,就以員工優惠(七折)優先購買下該貨品(貓爪杯),然後在某寶上以高價出售!

所以,是的,將那款「網紅貓爪杯」捧上天價的,並不是什麼黃牛、微商。正是無良的星巴克店員們!而且這種情況並非個別,而是每個城市每家門店都存在這樣惡意抬高商品價格的星巴克店員!

寫在末尾↓:

如今,大多人去到星巴克,已經不是簡單的點一杯咖啡,而是看看這家門店是否有「貓爪杯」。對於喜歡喝咖啡的人來說,最無奈的就是星巴克(中國)只想著優先服務好「不喝咖啡」的人群、「願意花高價格購買周邊的人群」。對於咖啡愛好者而言,或許,走一趟星巴克只能是為了「圖個方便」罷了......

推薦閱讀:

TAG:咖啡 | 星巴克 | 膳魔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