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衛生用品歧視鏈

在一批直男剛了解完女性的姨媽疼痛級

琢磨著啥時候

該給自己女朋友遞布洛芬

有一場無硝煙無邏輯的戰爭悄悄在

女性朋友圈出現了

網傳姨媽期疼痛級別

關於怎麼舒服地吸走

每月那30到50毫升的血

從古法布兜里裝沙子到現代出現的

各種花里胡哨的商業產品

人類在女性的月事上使出了

像達爾文誓要探索出地球生命生存規律

那麼大的勁

畢竟人類一直視

女性在經期能擁有更好的舒適度為

永久任務

更少的異味,更方便的處理方式

是姑娘們無限的追求

從少女時代第一次在內褲上發現紅漬

以為自己是韓劇里

嚶嚶待掛的苦命美少女

在你媽丟給你一片帶著小翅膀的綿柔巾後

從那以後你就開啟了

月月都離不開它的新征程

再到大學,當然也可能是高中

你的身邊或許有著一個這樣的姑娘

熱情 開放 大膽

勇於嘗試其他人認為的一切神叨叨的事物

有一天

在你忘帶衛生巾夾著腿走向她求助時

她兩指夾住一根長條塑料包裝物

亮出街頭販子般的眼神

「棉條,新貨,試試」

拿著那根東西進衛生間鼓搗一陣後

究竟是開啟新的大門

還是只是一次沒勁的嘗試

就看個人的主觀感受了

回歸正題,戰爭在哪呢啊?

衛生間里啊!

有些「酷女孩」兜里揣著棉條

或正使著目前姨媽界使用難度top級的衛生杯

面對你的能否借個日用衛生巾的問題

她們淡淡回一句

「啊,誰還用衛生巾,有棉條,用嗎?」

一時面子薄的姑娘

瞬間有了穿著校服去蹦迪的尷尬感

敏感的以為自己在姐妹們間

失去了」時尚弄潮兒」的地位

運氣好

姐妹間可能會進行一波關於衛生棉條

異味小細菌也少的瘋狂安利

但有些沒有紫薇/性經歷的姑娘

對異物進入體內還是會心存芥蒂

還有一些女孩接過姐妹的棉條

走進衛生間對著網上的教程

艱難掙扎半小時之後

再次夾著腿小步挪進衛生間把棉條一下拔出

「太他媽難受了,不行,磨的慌」

一向月經量少的小曹

在報廢室友贊助的三根棉條後

選擇 徹底放棄

美國模特Lauren Wasser因棉條放置過久得了TSS(中毒性休克征),為了保命只能截掉右肢,該新聞也成一部分姑娘不敢嘗試棉條的原因。

但根據美國疾病控制中心(CDC)的研究顯示:使用衛生棉條與女性發生中毒性休克綜合征(TSS)具有相關性。1979~1996年之間,美國報告的TSS患者為5296例,月經相關性(使用衛生棉條)的TSS患者佔59%,病死率為1.8% ,即使使用錯誤,概率依舊極小。

是衛生棉條沒有網紅吹的那麼神嗎?

排除新手使用出現差錯外

兩類姨媽界極端的姑娘表示

量太大的感覺不到自己的出血量

更容易側漏

量少如小曹的,也依舊崩潰

雖說陰X靠內的三分之二處是無神經末梢的

但每次塞入

小曹都會有一種無前戲就進入的性X感

乾澀痛

網紅博主宣傳的棉條使用感都太過主觀

完全無異物感

甚至能減緩疼痛

對於一些姑娘來講是不存在的

關於「收集」姨媽的高階玩法工具

月經杯

不少手抖妹子看了就搖頭

一個硅膠材質的小杯子,使用時需要進行摺疊,放進陰道後再等它彈開。媒體宣傳,可以用上好幾年,不僅環保,杯上的刻度還能讓你知道自己每個月究竟流失掉多少血液。

當然,每次用完

都需要端出一杯血出來

也讓不少每次端咖啡都能甩出幾滴

粉底液瓶都握不穩的姑娘

寧願不蹭這個姨媽屆的時髦熱點

世界級弄潮兒卡戴珊家族的大姐

也曾在自家的真人秀里表示

她認為棉條對她來講不夠衛生

還是大內褲裡面

鋪上衛生巾更能帶來安全感

Kourtney個人認為棉條不是很健康,衛生巾更適合她

棉條與衛生杯與衛生巾不同處在於

它們需要放入姑娘們的陰X中

長久以來

很多姑娘都活在

「失身會降低自我價值」的言論陰影下

所以棉條的出現意味著一大批女性

主動勇敢的去探索自己的身體

這一批女孩也許會有一點勇敢的自豪感

誰不想成為朋友圈中的「酷女孩呢」

可確實有一些文章

將衛生棉條的優點誇到上天

實際上個體差異

是需要姑娘們自己去感受的

多多嘗試能讓自己更了解自己的身體

不管是衛生巾棉條還是衛生杯

新事物的出現,去追去試

圖的就是開心

總的來說

喜歡一樣新東西

就認為自己特酷這事本來就不酷啊

畢竟舒舒服服 、安安穩

穩度過姨媽期才是姑娘們的本願啊

要真想爭個贏

姑娘

敢在姨媽期穿白褲子蹦迪嗎?

在我們被封或倒閉之前

關注公眾號:529D實驗室

並回復以下「關鍵詞」,偷看沒封的內容:

開放關係 | 奇葩宗教 | 地下音樂 | 女權思潮

潮牌文化 | LGBT | 這能吃嗎 | 關於朝鮮

身體改造 | 性工作者 | 異國趣聞 | 丁丁文身

cult片推薦 | 黑社會 | ACG | 花樣作死

重口動漫 | 恐怖網站 | 陰謀論 | 醜陋人性


推薦閱讀:

TAG:女性 | 歧視 | 女性生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