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方法可以治療心理疾病(抑鬱、焦慮、精分)
前些日子,一部不太火爆的電影,《天氣預爆》,引爆了一個名詞「抑鬱症」。2019年春節就快過去了,大家可能都投入到了新一年的工作當中,毋庸置疑,新的一年,國際國內經濟形勢依然嚴峻,各個行業可能都籠罩在陰霾之下,而陰霾之下的人們,如何以健康的心態來面對生活,應該是比賺錢更重要的東西。
一、精神心理類疾病的現狀
隨著人類社會的進步發展,生活節奏快,人人趨利,猶如工作機器,休息時間短,相聚時間少,交流談心更是奢望。人與人之間彼此冷漠不關心,各自自顧不暇,疲於奔波,每個人都是一座孤島,獨自反覆體驗自己的傷。最終,難以承受、難以忍受的個體如火山爆發,如脫韁野馬,不知自我,不計後果。
2001年世界衛生組織公布的數據:全球60億人口,17%左右存在精神心理疾病,76-85%的患者急需專業的精神心理科醫師給予干預。抑鬱症3億多,焦慮症2.6億多,雙相障礙6000萬,精神分裂症2100萬,痴呆4750萬。
2006年,一組來自我國衛生部的數據:我國13億人口中,患有嚴重精神和心理障礙疾病的患者達1600多萬。患有不同程度精神或心理障礙需要專業人員干預的人數則更多,估計達到1.9億人,也就是說,每10人中至少有1人存在心理問題,需要心理輔導。我國17歲以下的兒童和青少年有3.4億人,約3000萬人深受心理障礙困擾。此外,婦女、老人、自然或人為災害的受災群體等特定人群的精神和心理障礙問題也呈逐年上升趨勢。
(對不起,我不是專業研究這個的,近期的數據沒有找到。)
2018年,由世界精神病學協會主辦的網路問卷調查結果顯示,超過80%的受訪者認為自己有抑鬱傾向;同時,超過45%的網友表明患了抑鬱症時「不會去看醫生」;超過36%的人選擇去「綜合性醫院,由全科醫師診斷」,只有不到18%的人選擇去專科精神病醫院就診。
而抑鬱症患者只有不到10%得到專業的救助和治療。
二、對治原理
人們常說,性格決定命運,那是什麼決定性格的呢?
是激素。吃喝拉撒,高興鬱悶,無不是激素的作用。
有幾個重要的激素,跟心情有關的,比如:
甲狀腺激素,分泌過多就是人們所說的甲亢,這時候整個人就處於亢奮狀態,甚至暴躁。
胰島素,這個可是控制血糖的大哥級激素,一旦分泌過多,低血糖可是讓你渾身乏力,情緒低落。
催產素,可以營造出長時間的歸宿感、溫馨感,緩解壓力。這種幸福感就不同於腎上腺素、多巴胺、五羥色胺的刺激爽快感,也不同於糖皮質激素的欣快感。
腎上腺素,對於人情緒的作用類似甲狀腺素,讓你有一種打了雞血的感覺。
多巴胺,這種腦內分泌主要負責大腦的情慾,感覺將興奮及開心的信息傳遞,也與上癮有關。
內啡肽,它能與嗎啡受體結合,產生跟嗎啡、鴉片劑一樣的止痛效果和欣快感。
最後,五羥色胺,抑鬱症患者的五羥色胺的含量明顯低於正常人。
很多激素都可以影響人的情緒,這裡就不一一列舉了,那麼是什麼影響激素呢?
一方面是外部刺激,另一方面是大腦神經。
物質基礎決定上層建築。
(一)瑜伽。
瑜伽的所謂姿態控制就是在一段時間內保持一定的姿態不變,而這些姿態都是做起來比較困難的姿態,要保持這些姿態則需要加強思維中樞對骨骼肌和情緒的控制,其中一些姿態由於導致組織受到擠壓或牽拉而產生疼痛,其效果是局部的損傷和較大的疼痛能夠激發神經中樞的興奮度,從而使神經中樞對生理活動和生理結構的調控加強,就像刮痧和拔罐一樣是損傷療法,在一定程度上能夠使人體恢復健康;而有一些姿態又要導致付出力量和消耗能量,其效果是加快新陳代謝和細胞的新舊更替,就像慢跑一樣是耗能鍛煉,也能夠起到健身作用。那麼總體而言,瑜伽的鍛煉可以健身和提高思維神經中樞控制骨骼肌及情緒的能力。
(二)冥想。
冥想通過思維控制,在一段時間內保持姿態和主意識的內容不變,而這些主意識要麼是圖象要麼是語言,也既觀想或持咒。而觀想和持咒的目的是,排斥感覺信號進入思維中樞並激發出與主意識相關的潛意識活動和情緒活動。而且要保持這種潛意識活動和情緒活動不能夠改變主意識的內容,其潛意識也不能轉變為主意識,否則潛意識活動就會受到感覺信號的干擾而終止。從根本上來講,冥想的目的也是要提高人體思維中樞的控制力,也就是所謂的意志力或者叫做定力。
(三)禪定
如果說激素決定情緒,那麼什麼決定激素呢?
答案是腦神經。
對人體而言,外界的一切刺激,內部的一切指令,都是通過神經細胞,傳遞到大腦,再從大腦達到肌體各處,而神經細胞用以傳遞的載體,則是電信號,在生物體內,我們稱為生物電。
生物電,指生物的器官、組織和細胞在生命活動過程中發生的電位和極性變化。它是生命活動過程中的一類物理、物理-化學變化,是正常生理活動的表現,也是生物活組織的一個基本特徵。在生命活動過程中在生物體內產生的各種電位或電流,包括細胞膜電位、動作電位、心電、腦電等。
生物電現象是生命活動的基本特徵之一,各種生物均有電活動的表現,大如鯨魚,小到細菌,都有或強或弱的生物電。
我們的腦無時無刻不在產生腦電波。
我們心理、生理活動是由大腦主宰,腦電波能反映大腦意識活動。大腦產生生物電振蕩主要來自神經細胞的新陳代謝,這些腦波活動是自發的,但與感官(五官)是否受到刺激,神經系統是否正常,年齡,身體狀況有關。 這是一些自發的有節律的神經電活動,其頻率變動範圍在每秒1-30次之間,可劃分為四個波段,即δ(1-3Hz)、θ(4-7Hz)、α(8-13Hz)、β(14-30Hz)。
α腦波,是當人們放鬆身心、沉思時的腦波。β腦波,是一種有意識的腦波,當人們處於清醒、專心、保持警覺的狀態,或者是在思考、分析、說話和積極行動時,頭腦就會發出這種腦波。θ腦波,是人們沉於幻想或剛入眠時發出的腦波。δ腦波,是人們沉睡無夢時發出的腦波。
腦波可以呈現一個人心靈處於安定或焦慮狀態,也可以呈現出一個人智能的活動度。一般醫生會依這四種腦波的變化,來判讀病患是否有憂鬱症、痴呆症、學習障礙…等。
其中,β波的特質是:緊張、業障、疲憊、低免疫力、壓力大、易生病……舉凡現代人所困擾的一切情緒健康問題,都在於長時期處於β波無法放鬆。
而與之對應的α波的特質是:身心放鬆的狀態,從修行及養生之道來看,我們最好讓自己的腦波常處α波。如果腦波是在9~10Hz時候,剛好跟我們地球上空電離層中的「舒曼層」相同,兩者會產生共振,這時候對人體的健康與精神狀態最好。α波與一個人的心情是否平靜隨和、感覺是否輕鬆愉快有關,憂慮和緊張會抑制α波。
美國哈佛大學華萊士教授,在對修鍊者做松靜時的腦電波測試中發現:人體虛靜時,頭部前額區和中心區的α波強度會大幅度增加,頻率由20HZ以上減慢至8至9HZ。原主要分部在大腦後枕部的α波節律逐漸向前額部位轉移,其強度增高了425%至525%。而神經細胞的電活動高度有序化同時發生變動,其程度是不練功的4至5倍。
所以,而修習禪定的人,在入定態時α波顯著增加,表示可通過意識活動來實現對人體系統進行自我調節(自動修復),意識層次容易轉進入潛意識層次。
達到這種狀態,就可以達到治療心理疾病的作用了,無論抑鬱、焦慮、精神分裂,都可以得到有效的緩解和治療。
如果說α波是放鬆狀態。那麼θ波則是深度放鬆狀態。如果說α波是禪定波是修行者波。那麼θ波則是佛陀波,是高僧大德入定波。θ波在此就不論述了。
拓展閱讀1:2003年8月4日,美國《時代》雜誌的封面故事專門刊載了一篇相關的研究:威斯康辛大學的情緒神經科學實驗室通過研究發現禪定能夠激活大腦與積極情緒相關的腦區(Haynes&Columnist,2004)。因此,便不難理解禪定為什麼能夠緩解人們的消極情緒以及激發人們的積極情緒了。Davidson和Kabot-Zinn(2004)的研究也證實了這一點,他們考察了禪定對人體免疫系統和腦電活動的影響,研究發現禪定過程可以促發左側額葉與積極情緒有關的腦電活動。對禪定的生理機制以及腦科學機制進行最系統研究的是Austin(1998),他在ZenandtheBrain一書中,詳細地論述了禪定的基本生理機制。他的研究表明,在禪定修習的時候,人體生理會發生一些改變。如:出現放鬆反應(relaxationresponse),導致肌肉放鬆;基礎新陳代謝降低;自主神經系統的調節,產生呼吸延緩、心跳變慢,血壓降低,皮膚電阻反應(Galvanicskinresponse)增加;感覺敏感度提升;免疫功能增強。通過對禪定過程中腦電波的研究,Austin發現禪定有利於產生α波。人們可以通過將注意力集中於節拍器的聲音或者視覺刺激而增加α波。隨著禪定的進行,漸漸出現平靜的清醒腦波α波(8~12Hz),並隨著時間的進展,α波的振幅變大,頻率減低,並慢慢出現律動性θ波(5~7Hz)。研究還發現,曹洞宗的僧人在行禪的時候,α波所佔據的比重達到了50%。而那些不熟練的修行者在行禪的時候,α波所佔據的比重只有20%。而作為控制組的大學畢業生在他們行走的時候卻沒有產生α波。
拓展閱讀2:通過現代科學研究已知,不打坐的人,睜眼時腦電波中一般是β波佔主導地位,其頻率為每秒14—22次;而打坐人則出現α波,頻率為每秒8—13次。α波從枕部向前,向額葉方向推移,出現同步化。α波是和諧波,既非抑制,又非興奮,打坐後就出現這種狀態,這表明腦子活動的有序化增強了。腦電波有序程度增強,人體生命活動也就逐步有序化,人的健康水平就提高了。
最後,打坐的方法有千百種,坐著不住的還可以站樁,站不住還可以躺著冥想。具體方法,在這裡也不敘述了。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