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嘔...嘔嘔...」看著冊封正使海大人扶著桶吐得稀里嘩啦,你這個冊封副使也不能幹看啊。
「來,來人,去接一瓢水來給正使大人漱口。」
面對你下的指令,守衛卻頗為猶豫:「徐副使,咱們出海沒多久就遇到大風,在海上亂漂了五六天,這淡水還是省著點用吧?冊封使大人一天吐個十幾次,次次漱口得費多少啊。」
從福州前往琉球那霸港的常規路線
唉,誰不知道是這個道理呢,此次兩條封舟不過分別儲水七百石和六百石而已,都不知道還得在海上花多久時間。不過你捂著鼻子瞥了一眼正在往桶里獻出穢物的兄弟,還是不忍道:「算了,把我明天洗漱的那份水拿來給海大人漱口。大不了我明日不洗面了,這樣也就不算浪費。」守衛這才一個箭步出艙拿水去了。
「叫,叫他們出去就別回來了。」海寶虛弱的抬起頭。「我,我聞到他們這群小卒身上的味道就想..嘔嘔嘔...」
你見海寶這樣子突然明白了什麼,竊笑道:「合著海大人不是因為暈船,而是受不了別人身上的味道才吐得這麼淋漓盡致。」說罷,小兵端著一壺水進門,你連忙接過,一邊斟水一邊繼續笑道:「他們身上有味那也沒辦法啊。冊封船倉儲有限,按慣例派去冊封琉球的使團里,只會給我們這種正副冊封使備下洗漱用水,其他人一律只供給日常飲水,一滴都沒得多給。粗人們本就不愛洗漱,這又在海上風吹日晒悶了這幾日。自然誰身上都是一股泔水味...」(明清時期真的是這樣的)
「早知道就該把這群役夫夾帶的貨物都扔下船,多備點水。」海寶狼狽的起身趴在床榻上喘息。你搖了搖頭說:「從前明開始,奉使琉球所僱傭的福建當地役夫個個都是看準商機,能販賣土產去琉球牟取暴利,這才不辭辛勞爭著報名為使團服役。若不准他們夾帶,只怕也沒人願意冒著九死一生的風險給我們幹活了。」
(1390-1876年,在中國琉球往來航線中僅有案可查的罹難船隻就達645隻,死亡3300餘人。尤其是赤尾嶼附近的深海,尤為危險。當時還有傳言說冊封使所住艙房內會設兩口棺材,若有危險先請正副使節躺進去蓋好蓋子,這樣死後運氣好說不定還能漂到岸上,入土為安)
「只不過...」海寶警惕的看了看四周:「我們向上申報的是兩隻冊封船一共官員役夫三百餘人,每人隨身攜帶貨物行李不過百斤而已。但真數數,兩隻船都快有600人了吧?」
「咳咳,陋規,陋規,細節不需太過在意。」你聞言也覺得略微尷尬。
(也是真的,因為都搶著去琉球貿易,所以冊封船實際人數要遠超申報人數。比如1718年,康熙五十七年的使團,在清朝官方記載中不過三百人,但琉球方面卻記載使團有六百多人,超額之巨大可見一斑)
「其實自從朝廷攻破台灣,解除海禁之後,國人出海到各邦販賣奇珍已是尋常。我們大清的土產不像從前海禁求之不得時那麼緊俏了。再者我們也不知道琉球國內近年是否富足,此次帶了如此多的貨物,若是不能以足價發賣,恐怕要引起嘩變了。」海寶一邊說著,一邊打開枕邊的書匣,取出前明冊封使謝傑所撰【日東交市記】翻到了「恤役」一頁遞給了你。
「嘉靖十三年的甲午之役,前明500人的使團靠販售夾帶的貨物盈利萬餘兩,隨行役夫多的分到四十兩,少的也有十兩八兩,因此名動朝野。所以到了嘉靖四十年辛酉之役,福建附近的能工巧匠都搶著上封舟跟冊封使前往琉球牟取暴利。可那年少有外國商船到琉球轉賣,使團只獲利六千兩,多人失望而歸。此後到萬曆七年的己卯之役,能工巧匠都不願意去,便只有中材之人應招入使團服役了。誰知那年更慘,琉球國內正巧困窘,400人的使團一共只獲三千餘兩利潤,群役大失所望之下,還是謝傑這個冊封使捐廩助之,始得全禮而歸。海大人是怕我們會重蹈謝傑當年的覆轍啊。」你翻著書不知不覺把剛斟好的水喝的精光。
「這水,不是要倒給我的嗎?」海寶幽怨道...
琉球國貿易簡圖
「稟徐大人,廚子和糕餅師已經把船尾神台上的祭品都準備妥當了。晚上隨時可以祈神占卜。」一名道士在艙門外喊道。(使團里都有廚師和點心師。一來因為琉球的食物,中國人未必吃得慣。二則按慣例中國冊封使也需要宴請琉球王室舉行「冊封宴」。比如清朝徐葆光的船隊就帶了4名廚子和1名糕點師前往琉球,多數都是福建人。因此福建食物對琉球影響很大。)
金楚糕,福建傳入琉球的代表點心。作為琉球王室的愛物如今成為沖繩的代表之一。
「知道了,你快去先準備。」你聞言隨即回應,面對一臉疑惑的海寶,轉頭解釋說:「與其擔心到琉球之後貨物怎麼辦,不如先解眼前的困局。我們在海上被大風吹的這麼久未見陸地,現在也該祭拜天妃及拿公諸水神,投貝珓占卜將該如何了。」
(確確實實是當時冊封使船隻遇險時候的解決方法。所謂貝珓也就是兩塊蚌殼,將其投擲看是正面還是反面來占卜事情的結果。額,好吧其實就是拋硬幣。而封舟的祭祀的水神種類很多,常見的有天妃、拿公、臨水夫人、海龍王、陳尚書等。其中天妃和拿公地位最高,設在冊封使所住的船上祭拜。天妃眾所周知,而拿公據說曾經偶然聽到有神仙要在水裡投毒懲罰世人,遂捨己為人把毒藥自己吃個精光,他死後被尊為土神和井神)
其實船上除了臭汗的味道之外也有家禽家畜身上散出的膻味,為了保證祭拜海神的肉類供應,順便滿足冊封使大人的口腹之慾,歷來都會在船上養些活物比如豬雞之類。甚至還會準備農具,這樣如果不幸漂到無人島,還能耕種求存。
「來人,把船上的花名冊取來。」海寶命小吏取來一沓厚厚的名冊,打開念道:「正使家人二十名、副使家人十五名外,海防廳送使副共書辦二名、巡捕二名、長班四名、門子二名、皂隸八名、健歩四名、轎傘夫二十名、引禮通事二員鄭任譯、馮西熊。護送守備一員、海壇鎮左營守備蔡添略。千總一員蔡勇。官兵二百名、閩安鎮、烽火營、海壇鎮左右中三營各四十名。內科醫生一人、外科醫生一人、道士三名、老排一名、吹鼓手八名、廚子四名、艦匠二名、艌匠四名、風帆匠二名、索匠二名、鐵匠二名、裁縫二名、糊紙匠二名、裱褙匠一名、糕餠匠一名、待詔一名...」
「傳令下去,自通事以下,千總守備在內有官職在身者,晚上都要去船後神台參與祭禮。」
冊封使下令,又關乎自己的性命,眾人如何敢不儘力布置。晚上,你與海寶在樂手們鼓吹下,身著朝服,前往船後將台下設的神台,向天妃行三跪九叩之禮。海寶親自打開翰林院所寫的祭海神文,緩緩念道:「皇帝遣冊封琉球國正使翰林院檢討海寶、副使翰林院編修徐葆光致祭於神曰:惟神顯異風濤,效靈瀛海。扶危脫險,毎著神功;捍惡御災,允符祀典。茲因冊封殊域,取道重溟。爰命使臣潔將禋祀,尚其默佑津途,安流利渉;克將成命,惟神之休。謹告。 」
海寶念完,又在心中冥想:「小臣自五月二十日出洋至今五日間屢遭風雨,迷失其路,但求天妃指引。」隨即,海寶拾起兩塊貝珓擲向空中,貝殼落地的兩聲悶響牽掛著在場所有人的心,兩旁的道士跟著撿起查看結果。
「兩位大人,根據貝珓所示,兩日後當至於琉球國境。萬幸神明庇佑。」領頭的道士向你和海寶道喜。海寶當即下令傳示神諭,再拜天妃以答謝。
祭典結束後,你們想起天妃神台後就是柁樓,樓前小艙就是航海針盤所在,便疾步前往詢問。
還沒進艙門,你兩就聽到有人自言自語:「按理來說,我等出洋之後,只要照乙辰針方向走十更,就會見到雞籠山(基隆)。之後再到釣魚台,赤尾嶼,姑米山,最後就能到達那霸港。可是為何第一段去雞籠山就迷路呢?」作為操控針盤的福州柔遠驛的琉球人都搞不清問題所在,正在艙中苦惱。你跟海寶自然不可能明白其中奧秘。相對著苦笑一聲,你兩就只能回艙房裡無言。
封舟上所用針盤
「徐大人,你相信所謂的神諭嗎?」海寶一手支著頭,雙目無神的看著天井。
「若說海神顯神跡之事,倒是從前明以來就不絕於書。歷代冊封使都多有記錄。」說罷,你也學著海寶從書匣里取了兩本【使琉球錄】,翻閱著朗讀起來:「郭汝霖奉使琉球時,封舟行至赤尾嶼無風不能進,就以金光明經一部祈神而南風忽起,得以無虞。夏子陽出使也遇到怪事,風停而浪急,百思不得其解。只能拜禱海神,剛禮畢就南風驟起。」你嘴角在燭光下露出微笑道:「其實連海大人下午提到的謝傑,都留下了龍王迎詔的故事。說是當時封舟快到琉球的時候,忽然海波頓裂,深黑難測。有老役人說這是因為皇上的冊封詔書在船上,所以龍王前來迎接。謝傑就親筆在一塊牌子上寫了「詔敕在船,龍神免朝」的大字懸在船頭。沒一會就撥雲見日,風平浪靜了。」
「神異本就難測,但我怕我們的船撐不到顯神跡的那時。」海寶搖了搖頭,起身指著艙房的四角說到:「前明的封舟製作無不精緻,以至於有費三千餘金而不能成者。我朝為了杜絕沿海官吏貪污,從康熙二十二年開始不再新造封舟,而臨時調遣戰艦或商船稍加改動做冊封之用。固然是節省了國帑,不過也因此封舟的規制遠不如前明了。崇禎六年冊封使杜三策的封舟長二十丈,廣六丈,可謂超然。但即便是最小的封舟,也有十四五丈的規模。可如今我們乘的這條船,是從寧波抽調的民間商舶。長僅十丈,寬僅二丈八尺,深也不過一丈五尺。我們兩個冊封使住的主艙也不過六尺見方,放張床之外也就緊蹙的很了。用這種船出洋,實在令人膽戰心驚。」
原來海寶是怕在神諭所示的二十八日前,這船就在風浪里解體了啊。想到這,你也只能安慰說:「雖然本次封舟規制的確不如之前,但製造也不馬虎。在福州的時候,我就聽說此船的柁木是鐵力木所制,重達萬斤,在鹽水裡越久越是堅固,還有「鹽柁」的戲稱。還不止這個呢,這柁木還是西洋技法造的夾板柁。前明封舟上的柁木都需要用櫆藤做大纜由船底兜至船頭來固定,還得準備副柁,繁複無比。但西洋夾板柁兩者都不需要。如此神工奇技,想來是不需過於憂慮的。再者我們船上米糧尚算充足,前明郭汝霖出使琉球曾斷水米五日,連本朝康熙二年,張學禮大人也曾斷糧三日,他們境況險惡至此還能保全性命,更何況我們比他們好得多了。」
(也是真事,康熙年間的確採用西洋技法製造封舟)
【中山傳信錄】中的封舟圖,可以看到標出的鐵力柁
「即便如此,我們也該想個對策。要是兩天後依舊不到琉球境內,該如何對整船人交待?如果人人都以為神明拋棄了我們,士氣低落下來也就麻煩了。」海寶拋出了另一個棘手的問題,的確,萬一神諭失靈,那對遠航的打擊無疑是巨大的。
「對了!」你靈光一現抓起明嘉靖年間冊封使陳侃所著【使琉球錄】拚命的翻起來,終於讓你找到了應對之策:「之前我就記得,陳侃當年遇到的險情不少。其中就有一次為了穩固人心,便讓隨行人員中一個常行扶鸞的軍士燒符咒請天妃海神上身,借其口告誡眾人無需害怕,之後果脫險境。」你與海寶一合計,到時候便照貓畫虎,能不能唬住眾人就看天意了。
之後的兩日船上恐怕沒人比你們兩個更提心弔膽,二十六日,二十七日都一晃眼就過去了。到了神諭所說的二十八日四更,哨兵傳來消息,水面上有一群群小黑魚。管針盤的琉球人急忙出去一看:「這魚估計是從姑米山游來的,快,轉用辰巽針再行二更!」
聽到這消息,船上的人都振奮精神,仔細盯著四周,生怕漏看了一點陸地的影子。到了二十九日日出,船的東北方向果然出現了點點小山。
「不對,這不是姑米山,是琉球西北的葉壁山!原來我們之前是卯針用的太過,所以航線偏北了!」找到了偏離航線的原因,這讓你和海寶欣喜若狂,錯而能改便能及時力挽狂瀾,既然航線偏北,立刻回針東南。不多久,琉球人高興的指著出現在你們面前的小山,說這是讀谷山,繞過之後很快便能到達那霸港。(卯針用的過度導致整體航線偏北的確是當時前往琉球的巨大問題)
終於,自福州出洋八天之後,這段艱苦卓絕的海上航路就要暫時告一段落。你彷彿已經看到了在那霸港停泊的上百隻迎接天使的琉球船隻,以及站在迎恩門下望眼欲穿的琉球王。轉頭看了一看海寶,也是如釋重負的表情,得趕快換上朝服洗漱一下,不能丟了大國的面子啊。
(本文主要根據【中山傳信錄】進行改編,以敘述明清使臣在前往琉球的海洋航線上的狀態,同樣除了人物心理活動外,事件都基本屬實,大家不必擔心被帶歪)
封舟到港圖,描繪清朝冊封使到達那霸港的景象
TAG:日本文化 | 清朝 | 明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