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基本上是從2017年底開始關注不上班這個話題的,日本的,美國的都看過許多案例,從去年開始,國內也陸續有人進行了這個生活方式的探索。
但據我觀察,這種現象在國內出現並被追捧和報道其實最早源於一系列的營銷行為,這又不得不說現在的出版社的營銷團隊了,他們主攻新媒體平台,先後幾家出版社陸續策划了幾本講生活方式的書籍,然後開始請一些網路大V寫軟文,寫出了那種不上班之後又能過得很好的精緻生活,於是讓許多人嚮往。
典型的一本書是去年出版的,翻譯日本的一本訪談合集,叫做《樂業》,是一位日本作家採訪了幾位日本比較有名的人的訪談錄,並都直接或間接地講了他們當年是如何走向自由職業之路的。
說實話,這本書在日本出版的時候是側重於講這些大師們的工作哲學的,這也能從這本書的副標題里看出來,但是營銷團隊卻很好地抓住了我們當下的這種喪的氛圍,緊扣「不想上班」「如何才能自由職業」這個話題去找來了許多人去寫軟文。
我當初也是看了某篇發表在豆瓣的軟文之後才購買來看的。
但是,我不建議大家花錢買這本書看,因為你們也看到了,這本書只有薄薄的兩百頁,字體行間距非常大,還有許多留白頁或准留白頁,實打實的內容差不多隻相當於正常書的一百頁,但是卻給了接近五十元的定價,而且這本書在一開始也沒有kindle等電子版的出售,只能購買紙質書。
這是從定價角度來說不建議購買的原因,其實更重要的是,這本書並不能給想自由職業的人提供任何啟發,輕則會讓滿懷希望的人看完之後感到沮喪一整天,重則會誤導少部分幾傻幾天真的人走向不歸路。
因為這本書採訪的都是日本的大師,比如宮崎駿,坂本龍一和杉本博司,他們的成功不僅自帶強烈的倖存者偏差屬性,而且他們都是非常有天賦的人,這兩點的任何一點都是大部分人不能具備的,所以想從他們身上學習如何自由職業無異於在刀尖上舔血。
根據我的閱讀,這本書涉及到當初如何走向自由職業之路的內容也是非常少,往往就是一兩句話,而且是很沒有內容可發掘的一兩句話,而且在營銷這本書的時候,寫軟文和書評的人反覆引用的深夜食堂的作者安倍夜郎的新書《啊!這樣就能辭職了》,這本書是實打實地寫自己當初是如何走向職業漫畫家道路的,但是在營銷《樂業》這本書的時候,營銷團隊卻經常刻意地讓寫手們把《樂業》這本書和安倍夜郎的書相提並論,並且強烈地暗示,不想工作,想自由職業的人可以來看看《樂業》這本書。
但是,懷著這個目的看這本書的人,看完後都會極其失望,比如去年八月份的我。因為他沒有談任何自由職業的事情,連給人啟發的點都沒有,帶來的只有在承認我不是天才,我不可能有這樣的運氣之後的絕望。
我以前曾經標記過幾本水書,就是說這些書是在營銷的作用下產生的,你如果無意中看了一篇文章推薦這本書,感覺很心動,那這篇文章很有可能是營銷團隊寫的,有些出版公司的營銷團隊會和社會上的寫作培訓班合作,讓學員們寫書評和軟文,最好的素材就是出版社的新書,於是就催生了大量很水的介紹書的文字以及很水的書本身。
我當時隨便舉例的幾本書很不幸出自同一個出版團隊,而這本樂業也很不幸出自這個團隊,所以不管別人怎麼說,這個團隊其實還不錯,出版了許多很不錯的學術類書籍,也很難扭轉我的印象了。
你不能因為要賺錢去cover掉自己出版好書的成本而去拚命地出版許多很水的書,並且瘋狂營銷來賺錢,這種對讀者的傷害是雙重的,首先讓讀者花了一筆錢,其次讓讀者空歡喜一場。
而在近年來颳起的大家都不想上班熱潮下,緊扣這個熱點做營銷的《樂業》就是這樣,定價十分高,但並沒有提供他們所營銷時強調可以提供的內容,這明明是一本講大師們的工作態度和哲學的書,卻被營銷成想要自由職業的人可以參考的書。
說到這裡有些跑題了,還是回到不想上班的生活的探討,據我觀察,網路上寫自己自由職業生活比較成功的其實很少,只要有案例都會被我反覆研究,基本上我長期跟蹤的三五個案例,都有一個共性,就是他們在2015年之前就至少入手了三套一、二線城市的可以穩定收租的房子。
不管他們怎麼強調,自己的自由職業生活和房子沒關係,即使沒有這些房子,按照自己的原則去做也能自由職業,但是據我研究,房子還是起了最主要的作用。
所以,如果沒有這個前提,那些自由職業者都會和我一樣過得比較慘,許多豆瓣的不上班的網紅掙錢很艱難的,尤其是那些不想去流量平台寫軟文的小V們,一個月能有一個合作就很不錯了,他們往往還和我一樣本身還有一筆數量在幾十萬級別的存款。
而對於那些既沒存款,也沒房子的人來說,這條路真的很艱難。
但是,我也在繼續研究和摸索,如何才能從這種與生存作鬥爭的困境中走出來。
歡迎大家集思廣益,獻計獻策。
推薦閱讀:
TAG:上班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