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後高血糖,高發、害大,但鮮為人知(二,2/2)

上一節,『系說健康』在《餐後高血糖,高發,害大,但少為人知(一)》,主要介紹了餐後高血糖的概念、發生率。

本期將進一步介紹餐後高血糖的危害、控制的益處,以及餐後高血糖與糖化血紅蛋白的關係。

我們首先看看,餐後高血糖與糖化血紅蛋白的關係。

了解了其中關係,就更容易了解其危害和控制的意義。

餐後高血糖與糖化血紅蛋白(HbA1c)的關係

餐後血糖升高是導致糖化血紅蛋白(HbA1c)升高的主要原因之一。

糖化血紅蛋白代表抽血前2~3個月的空腹血糖和餐後血糖的平均血糖水平,是反映長期血糖控制水平的主要指標之一是評價糖尿病治療效果的金標準

糖化血紅蛋白由空腹血糖和餐後血糖共同促進形成。

研究顯示,糖化血紅蛋白越接近正常值,餐後血糖的貢獻就越大

當HbA1c<7.3%時,餐後血糖的貢獻佔70%;HbA1c7.3%-9.2%時,餐後血糖的貢獻佔50%;HbA1c>9.3%時,餐後血糖的貢獻仍佔40%。

餐後高血糖有什麼危害?

研究顯示,餐後高血糖與糖尿病的多種慢性病變關係密切。詳見表2。

表2 餐後高血糖的危害

研究認為,急性血糖波動,比慢性持續性高血糖更加顯著地促進氧化應激反應、炎症反應和血管內皮損傷

多項研究顯示,餐後2小時血糖是心血管疾病、心血管死亡的獨立危險因素。

和空腹血糖相比,餐後2小時血糖是更好的預測心血管疾病和全因死亡的指標。尤其是對於女性患者。

餐後高血糖與血小板聚集、動脈硬化等多種心血管危險因素有關。

研究顯示,餐後高血糖與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糖尿病腎病、神經病變有關。

餐後高血糖能夠比糖化血紅蛋白(HbA1c)更好地預測視網膜病變的發生髮展。

多因素分析發現,年齡、男性、餐後血糖水平、總膽固醇和HDL膽固醇水平是頸動脈內中膜厚度增加的獨立危險因素。

研究顯示,餐後高血糖與胰腺腫瘤的發病風險有關,男性高於女性。

此外,餐後高血糖可導致老年人糖尿病者的整體功能、執行能力和思維集中能力下降。

控制餐後血糖的好處

多項研究證明,以糖化血紅蛋白(HbA1c)為評價指標強化血糖控制,可以顯著地降低糖尿病慢性併發症的發生和發展。

由於糖化血紅蛋白反映的是前2~3個月(長達120天)中空腹血糖和餐後血糖的平均水平,因此治療方案應該同時針對空腹和餐後血糖才能取得良好的血糖控制

控制餐後高血糖,對於糖化血紅蛋白(HbA1c)治療達標、對於減少血糖波動,都是非常重要的

研究顯示,控制餐後高血糖有兩大好處:

小結

我國70%的糖尿病前期和50%的糖尿病人群都有一個重要特點:餐後高血糖。

餐後高血糖,指進食後2小時血糖>7.8mmol/L(140mg/dl)。

餐後血糖升高的發生時間比糖尿病的臨床癥狀要早的多。

餐後高血糖是導致糖化血紅蛋白(HbA1c)升高的主要原因之一。糖化血紅蛋白越接近正常值,餐後血糖的貢獻就越大。

餐後高血糖與糖尿病的大血管病變、微血管病變等多種慢性併發症有關,是心血管病變的獨立危險因素。

控制餐後高血糖,才能達到良好的血糖控制,才能促使糖化血紅蛋白治療達標,才能減少2型糖尿病的各種慢性併發症,減少心血管事件。

更多心血管、呼吸、消化、鼻炎等疾病防治知識,請參考微信公眾號:系說健康,微信號:WeChatHealth。

參考文獻:

1.母義明,紀立農,楊文英,等. 《中國2型糖尿病患者餐後高血糖管理專家共識》. 中華糖尿病雜誌,2016,24(5):385-392.

2.國際糖尿病聯盟(IDF). 《餐後血糖治療指南》. 比利時. 2008,8.

3.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 《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版)》. 中華糖尿病雜誌,2018,10(1):4-67.

iG??6


推薦閱讀:

TAG:高血糖 | 糖尿病 | 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