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一個合格的父母,父母是孩子榜樣!
很多人潛意識裡,把孩子當成父母的私有財產,父母的附屬物。孩子不是誰的東西,而是獨立的生命。當我們對自身原因或疏忽等造成孩子出現問題的家長無限的同情時,恰恰反映出對未成年人的人權的漠視。大家需要警醒,尤其是所有家長都要更好地履行監護人的職責,反思如何為人父母!
在任何層面父母與孩子的關係都應該是平等相處,沒有父母絕對高於孩子這種說法。既然給了孩子生命,就要承擔起做父母的責任!就要花心思維護這段親子關係!就要通過不斷地自我學習,去「掙」得孩子對我們的愛與理解!父母應該培訓上崗!
一、 作為父母如何去做
1、作為父母,格局要高於自己的孩子
「父母的格局」,父母眼界越開闊,給孩子未來奠定的基礎就越好。
如果父母把接受良好教育的目的理解為光宗耀祖、掙大錢、買大房子,那麼孩子的學習動力和壓力也就停留在這個層面上。這不僅局限了孩子的格局,也恰恰讓他們無緣進入致力於培養改善世界領導者的「名校」。因為沒有什麼比自私、虛榮的學習目的更能引發「一票否決」的了。當然,對「名校」的迷信,也正是家長們普遍存在的思想。
出現這樣的狀況,錯誤不在孩子,而在於很多父母處於價值觀的混亂期。孩子的眼睛是雪亮的,如果父母一邊搓麻將,一邊訓斥孩子「要好好讀書」;一邊炫耀花錢「搞定」老師,一邊要求孩子「做正直的人」;天天吐槽、怨天尤人,而讓孩子「積極樂觀」;如果父母斤斤計較,卻希望孩子「大度包容」……這樣的家庭教育堅決不可取。家長真正可以憑藉的不是家長的身份,或者發育得更完善的驅殼,而是自己的行為。
2、 作為父母,要注意和孩子說話的方式
家長換了一種溝通方式,可以完美的解決很多問題。最初的時候,孩子的思維非常單純,等到大一些,會有複雜化的發展趨勢,但是他的思維,仍然是不可逆的。
建議父母多用「一……就」的句式,可以引導孩子明白事件的邏輯順序,孩子也會更易理解和聽話。少用複雜的因果推理句式,避免用「如果,就」,因為這些句子要麼孩子聽不懂,要麼孩子有被威脅的感覺,都無法起到好的溝通效果。沒有給孩子提供更多的選擇,很容易造成親子溝通的不暢,而且總是負性的說辭,就像是在威脅孩子,反而會造成孩子更想去挑戰媽媽設定的規矩。
孩子的教育,需要更多的知識和教養的傳遞,如果單純地教化孩子去馴服各類命令,這就是在違背人類發展的方向。父母最理想的感覺,是潤物細無聲!
3、 作為父母,要讓孩子知道父母愛她們
傳統的育兒觀念、教育觀念、親子關係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戰。成年人的焦慮投射到孩子身上,也讓這一代中國孩子疲於奔命、迷失方向。表面上,是因為大家的手頭有錢了、選擇增多了、視野全球化了;深層里,是對待人生、看待世界的價值觀或是評價體系在劇烈轉變中,尚未完成。許多歷史遺留的、集體無意識的沉澱,反過頭來糾纏我們,讓我們進退失據、左右為難。
有這樣兩個問題往往被隱藏在表面衝突的背後。第一, 孩子是誰的?孩子因父母來到這世界上,所以就屬於父母嗎?
中國傳統的倫理關係中,孩子當然是父母的。「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孔夫子如是說。在歷史上相當長的時期,既然父母給予了生命,那麼打罵責罰甚至以不孝之名剝奪生命,是情理之中的。
同時,中國父母對孩子的付出,從金錢到情感,責任幾乎是無限的:節衣縮食供孩子讀書,孩子成年了還要幫他們找工作、相親、買房子、帶孫子……與這樣「無限」的付出相對應,父母對孩子的期許也常常令人膽怯。學業上要比過鄰家的小孩,為父母「爭氣」,擇業時要替父母完成沒有實現的夢想,出人頭地…
這倒不是說父母貪心要求孩子給自己多大的回報,而是基於這樣一種邏輯「我為你犧牲這麼多,你就該聽我的。一切都是為你好。
基於這種邏輯,孩子就要去你為他們選的學校;下課了去參加你為他們選的學習班;未經他們的允許,你可以檢查他們的日記和電腦;他們應該聽從你的建議選擇「有出息」的專業;甚至,有的母親認為兒子即使結婚了,也應該更聽媽媽的話,而不是媳婦的。許多的矛盾與不幸就從這裡開始。
以愛的名義包辦一切,孩子就失去了成長的內在動力和負責任的能力;以愛的名義如影隨形,就剝奪了孩子的空間,讓他們在你的關注中喘不過氣來。這種內心的壓抑與痛苦不僅是一種悲哀,也產生了怨恨和疏離,傷害了親子關係。並不是正真意義的愛。
所以說,是否認識到孩子作為獨立個體的價值,說到底,是對生命的態度。孩子藉由我們來到這世界,但他們不屬於我們,而屬於他們自己,屬於這個世界。
當今社會競爭激烈,父母們為了讓孩子有一個很好的未來,拚命地工作,希望為孩子的未來提供經濟基礎。但是在緊張工作之時,父母們應該關注孩子的成長,讓孩子知道你們很愛他們。尤其是中國的父母應該把愛,大膽的跟孩子說出來,如果家長們一心放在工作上,即使內心很愛孩子,孩子可能也不會感受到你們的良苦用心。
早前在研究留守兒童課題之時,我就發現,中國父母在孩子成長中缺席的數據是驚人的。大量留守的孩子被親情的渴望長期困擾,缺少正常的家庭溫暖和人生指導,極易墮入厭倦學習、輟學、遊盪在街上或者沉迷於網吧的人群。家庭、社會及知識技能的缺乏,還會進一步影響以後的工作。
更有大量城市留守(明明跟父母住一起,但沒有父母的關注和陪伴),這類孩子往往過早地接觸社會,放任自流,自控能力比較差,是非觀念比較模糊,很容易誤入歧途,往往是網癮、逃學、早戀、問題兒童的高發人群。
父母陪伴孩子,其實不需要我們整日守在孩子身邊,只需要固定時間,形成固定的親子遊戲、親子運動項目,有規律地進行就好了。一般來說,孩子都會很願意幫助我們解決問題,因為這會讓他覺得自己受到了我們的重視。而且,有時候,孩子還真會提出讓我們意想不到的好建議。
因此,父母們一旦有空餘時間,就陪著孩子一起玩耍,一起嬉戲,這樣孩子們才能切實地感受到你們的愛。陪伴不需要過多的時間,但是一定要用心。試想一下孩子能陪您多久!
4、 如何提升自己作為父母的能力呢?
父母從來不是一個天然的身份,是需要不斷學習不斷探索才能得來的。然而,太多人根本就沒有做好為人父母的準備,就在性衝動的驅使下,要了孩子。而這些孩子,就成為了不夠格的父母的犧牲品。
孩子出問題,就是父母出了問題。這個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場針對為人父母的考試,做父母的都要自學成才。當你為人父母時,你是否冷靜而認真地思考過,自己是否具備為人父母的條件,是否勝任父母的神聖職責,是否能承載這任重而道遠的責任?
如果真的不知道怎麼去愛孩子,那麼請不要不負責任地把一個鮮活的生命帶到這個世界。如果已經有了孩子,那麼至少發發慈悲,放了他,不要去管他,讓他自己成長,就足謝天謝地了!
每一位父母都希望提升自己的能力,在這裡我有給各位父母提三個小小的建議。
⑴多看一些教育相關的書,這裡面有很多的教育學家給你支招。
⑵多出去參加一些社交活動,在豐富自己、發展自己的同時,也可讓你的孩子有機會獲得更多的信息資源。
⑶多尋求一些晉陞的機會,成為優秀的人,讓你的孩子以你為榜樣。
總而言之:做父母是一門很深的學問,孩子的路應該是孩子自己選,父母們就應當努力提升,努力修鍊。當我們成為更好的自己的時候,孩子才會在潛移默化中擁有健全的人格,健壯的體魄,發達的頭腦。當我們成為更好的父母的時候,孩子會越來越喜歡與你溝通交流,從而成為無話不談的好朋友!
總結:父母需要修鍊自己的內心,這不僅僅是為了教育子女,也是為了去面對未來要到來的驚濤巨浪。為人父母,我們要嚴陣以待。生活的起伏,境遇的變化,都需要用平常心去看待。
二、 建立和諧親子關係
讓孩子感覺到家長的尊重、相處的平等,孩子們才會放下對父母高高在上形象的畏懼,就能營造良好的溝通環境。
溝通是家庭教育最主要的手段。父母想與孩子成為無話不談的好朋友,和孩子進行溝通是十分必要的。通過溝通父母可及時發現、了解孩子的心理問題,以正確的方法給予引導,這對孩子的身心健康發展非常有利。在家庭中,親子關係較好,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溝通順暢,孩子往往不需要父母督促而主動地學習、上進。相反,親子關係緊張的家庭,不管父母怎樣教育,結果都是「恨鐵不成鋼」。並不是孩子笨,而是孩子有心結,親子溝通的障礙導致孩子產生了逆反心理。
成功的父母,能掌握與孩子溝通的技巧,並成功地引導孩子的思想。這樣的父母,不僅能達到引導孩子行為的目的,還可以教養出有主見的孩子。
1、 如何與孩子溝通呢?
⑴清楚自己的溝通目的
⑵父母要有足夠的耐心
⑶尊重孩子,蹲下來同孩子講話
⑷學會傾聽孩子的心聲
⑸用愛溫暖孩子的心靈
⑹孩子的事情要跟孩子協商
2、 建立和諧的親子關係具體做法
⑴珍惜共處的時光
⑵主動分享自己的感受
⑶賞罰張弛有度
總結:和孩子相處,每一句話和行為可能都會對孩子小小的心靈產生影響,所以家長們不要隨心所欲的去教育孩子、呵斥孩子,而是要徹底的對孩子負起責任,掌握與孩子溝通的技巧,做一個合格的父母!做孩子貼心的朋友!相信你們的親子關係會更加融洽和諧!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