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情,是需要「提醒」的事嗎?
《笑傲江湖》裡面有一個場景,令狐沖追到一處,看到任我行+向問天+任盈盈,對上左冷禪+少林方丈+沖虛道長,三對三,單打單。
任我行他們如果輸了,就必須得在少室山上囚困10年,而少林方丈如果輸了,可以放任我行一眾離開。
後來令狐沖加入戰團,和武當的沖虛道長一戰,直接關乎當晚勝敗。
沒人能預料結果。
任我行跟任盈盈說,讓她故意站到令狐沖看得到的地方,也是提醒這小子,不要辜負自己。
任盈盈卻拒絕,理由是——如果他是真心為我,那麼我不提醒,也自然會全力以赴,何必要故意提醒。
之後沖虛道長認輸,令狐沖和岳不群比試。
我想到這個橋段,會不自覺的多想一點。
是啊,如果是真心,為什麼還要提醒?提醒來自於不確定,不確定的根源是沒有安全感。
說說我自己的感受。
剛跟張老師領證時,她經常會問我「你愛不愛我?愛不愛我?」
有時候問的煩了,我會說「愛愛愛,啰嗦,每次都問。」
我不愛說這些,感覺很奇怪。
有些事就是這樣,說的頻率越高,語速越快,反而不夠有效。
之後,生活化成了每一次吃飯,每一次出遊,每一天的平淡日子,兩個人朝昔相處,然後是有一句沒一句的閑聊。
家長里短,每日瑣碎,有時也會看著電視上的一些社會新聞,感嘆世風日下,人心如何如何。
然後看到小動物,又會覺得造物主的美好,可愛的動物是如此之多。
兩人愛看書,但是很雜,她喜歡散文和英語,我則不太挑,經濟心理政治傳記都能看,體育電影和小說是我的最愛,之前家裡最顯眼的兩排書架:金庸全集和灌籃高手,前幾天剛被她「勒令」放到不顯眼的位置,理由是「佔了散文的地方」。
我們會一起交流讀書筆記,雖然大部分是「道不相同」,我看籃球的時間,她會打哈哈,感嘆時間漫長「這個是誰犯規?他這個手勢什麼意思呢?這個人為什麼鬍子這麼長?」
她看國學的節目,我也會假裝很有興趣,雖然我從小學開始,就被語文老師念叨「數學這麼好,語文怎麼就學不好呢?」
日子一天一天過,所有的東西,似乎就融在裡面了,像河水安靜流淌。
生病了,給我買個葯會嫌棄「拜託你下次別生病好不好?以後拖累我。」
她生病了,仗著半吊子醫學知識的我,也常常束手無策,被她埋怨「要是當初堅持學醫就好了。」
衣食住行,做菜我喜歡準備齊當,顏色搭配好,菜譜反覆看幾遍,麻婆豆腐,螞蟻上樹,小炒肉,滑菇牛肉等等,最後上面撒上蔥花,紅綠相間。
她眼睛一瞄,嘗上一口,跟我說了句「我發現啊,你做菜真是虛有其表。」
在我表示愛吃不吃後,她往往就不再多說了。
而她做菜,我也是不管難吃好吃,都要把盤子上面吃的一點不剩。
兩個廚藝不好的人,都覺得自己是世界上第一的廚子,都覺得對方是一個做菜不好吃,但是進步空間巨大的人。
這樣是很可怕的.....
如此這般,生活不好不壞,能讓我高興的事莫過於看了場好球,或者看了本好書,她則是「我今天收到了學生的反饋,說我上課上的好。」
前幾天,我們回了趟廈大,發現籃球場是新建的,操場是新建的,學校里來來往往的年輕男女,和微微吹來的海風,都是新鮮的感覺。
我突然發現,張老師已經好久好久沒問過我「你愛不愛我?愛不愛我?」
也許是兩個人已經習慣了,也許,是我們之間的愛已經不用「提醒」了。
當兩個人在生活當中,吃飯,看電視,逛街,討論,甚至生病,都能有一種很有意思,潛移默化的回應時。
我發現,愛,已經不需要「提醒」了。
我很喜歡最近的一部電影《四個春天》,講述導演一家的4年,4個春節發生的故事,裡面的一對父母,愛音樂, 愛鹵香腸,愛唱歌聽戲,愛著歸來的燕子,愛著回家的兒女,愛著生活。
我沒看到他們有說任何關於「愛情」的事,但我在他們眼睛裡,都看到相知相惜。
所以以前我總納悶的一句話,不經意間就想通了:很多事是語言不能描述的。
就像生活,就像愛情。
前兩天,張老師做了一桌菜,燉蛋燉得尤其不錯,像果凍,入口綿軟,外表金黃。
在飯桌上,我不斷強調「這個蛋真是太有水平了,真是太好吃了。」
她撇撇嘴,強忍笑意,故作不屑「那是,比你做的好吃多了。」
半晌,我夾了一口菜,放到她碗里。
這次輪到我「提醒」了——「喂,你知道我是愛你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