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做舊,拼配,擅自添加年份,這款白茶餅背後藏著一個機智的掌柜!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頭條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人類總是在害怕失去。

因為害怕失去,所以拚命去挽留,希望能晚一點失去,或者乾脆不失去。

比如,今天的主角,貢眉。

貢眉這個名號,可能未來,我們會很少提及了。

在2018年5月1日起實施的新白茶國標里,明確地把這個名字,送給了「群體種」。群體種,就是小菜茶,也是小土茶、小白茶。它是福鼎本地的土著,一千多年前,它便生活在太姥山上。

宋徽宗當年所心心念念不忘的,便是這種小菜茶。

後來,茶葉專家們培育出了大白茶,大毫茶,這些茶樹品種,比小菜茶更加抗旱,更加耐熱,更加耐低溫,更加易於繁殖,毫香更濃郁,湯水更稠滑,養分更多.......最重要的是,更加高產。

農耕時代,高產,代表著低投入和高回報,代表著可以覆蓋更大的市場,代表著收入的翻番。

於是,小菜茶漸漸地沒有人種了。被砍掉,改種更高產的大白茶大毫茶。

原先種下的一些,也由於沒有人管理,沒有人要,成為荒野茶。

達爾文說過,物競天擇,適者生存。

當小菜茶比不過大白茶的產量時,它便只能被淘汰。從此被邊緣化,從原來的白茶一哥,成為現在的小眾。

正如印第安人,原來是美洲土地上的霸主,現在卻只能在山林里,見到依稀的身影。

不是不悲哀的。

然而,歷史的滾滾車輪,必然要越過弱小,越過落後,駛向更加高大上的未來。

這是發展的必然。

2009年貢眉餅是真是假

本文里出現的這個貢眉餅,是茶友發來請村姑陳鑒定的茶餅。

據說是2009年的貢眉餅。

當然,2009年,大白茶和大毫茶所產的茶葉,就是今天的一級春壽眉,大多數人還把它叫做「貢眉」。在那個時候,這個等級的大白茶,還可以叫做貢眉。

2018年5月1日之後,便不能再叫貢眉了。老老實實叫一級春壽眉吧。

名字上沒有問題,等級上也沒有問題,有問題的是這個餅的年份。

請大家對比村姑陳寫的前12篇鑒茶筆記,便能發現,這個餅是有做舊嫌疑的。

首先,顏色既不是春白茶的綠白二色,也不是秋白茶的五彩色。

其次,顏色太過於均勻,除了咖啡色,就是巧克力色。連一點黃綠片的影子都看不到。這種結果,大家已經可以猜到了,不是大火烤熟的,就是渥堆的。

第三,梗比較長,連梗的顏色,也變成了褐色。

第四,芽頭瘦長,芽頭上白毫均整,白毫卻驚現兩種顏色,一種是灰色,一種是亮白色。

上述四個線索,能推斷出結論:

這是一個做舊餅,並且,是拼配的做舊餅。當時做的時候,用了一些1-2年的渥堆陳茶,加上一些渥堆新茶,拼在一起,烤乾,做舊。

當它壓成餅的時候,時光定格,永遠記住了它身上兩個年份不同的芽頭的色差。

一個灰,一個白。

群體種小菜茶長什麼樣

既然小菜茶因為低產、毫香弱、湯感不如大白茶醇厚、香氣不如大白茶高揚從而被淘汰,那麼,未來真的會極少遇上它了。

就像我們小時候吃過的那種大米,因為低產,也退市了。

為了避免未來有人,繼續把大白茶里的壽眉當成貢眉賣給各位,混淆等級提高價格,下面權且放幾張科普照片,給大家看一看,小菜茶,它長什麼樣。它和大白茶的外觀區別,又有哪些。

一處小菜茶茶園,被主人拋棄,成為荒野茶。小菜茶白毫薄,毫香弱。

灌木狀生長的小菜茶,也能生長得很高,村姑陳還夠不著它的枝梢。

小菜茶的春芽,白毫短,芽頭細小,細窄,如同雀舌。是的,在宋朝,它便曾經名為雀舌。

大白茶的春芽——白毫銀針,肥壯,結實。沖泡起來,毫香比小白茶濃郁而張揚。

與小白茶相比,大白茶的芽頭,更大,更像一顆針,加上白毫密又長,果然是名符其實的銀針。

大白茶的春芽——白毫銀針,標準的一旗一槍。芽頭肥嫩,白毫順滑密實。毫香濃,湯水稠滑,茶氨酸含量高。

不算告別

遠在宋朝,小菜茶被皇帝所喜歡,定為茶界一哥。

當它如日中天之時,誰能想到今朝竟淪落到被淘汰的命運。

世事難料,世事無常。

韋叢死了之後,韋家從此不再是元稹這隻花蝴蝶的保護傘。他這才念起亡妻的好來,寫下「唯將終夜長開眼,報答平生未展眉」的句子。

可憐韋叢,相府候門之女,竟然「平生未展眉」,可見元稹有多王八蛋,從沒讓老婆開心過一天。

失去便是失去,再懷念,也是失去。何況一個浪子的懷念,充滿惺惺作態的功利。

我要是韋叢,早該飛起一腳,踹他個十萬八千里。

與其在失去後懷念,不如在擁有時珍惜。

村姑陳要去喝一杯2018年3月份自己親手採的荒野小土茶了,可憐巴巴地,只有幾兩。

捏在手裡,差點被S師傅笑掉大牙。

讓這野蘑菇味十足的茶湯,伴我們度過立秋之前這難捱的一星期時光。

穿上新買的旗袍,喝著小土茶這大宋朝「茶界一哥」,遙想李太白醉酒詩百篇,神往謝安攜妓下東山的風流倜儻,是不是很適合如今這個文化愈發多元化而混搭的時代?

有沒有誰來彈一曲《廣陵散》助個興?

歡迎關注【小陳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識!

版權聲明:本文歸小陳茶事村姑陳(微信lanxiaoping1988)原創撰寫,任何媒體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歡迎茶友們轉發至朋友圈。


推薦閱讀:

TAG:白茶 | | 美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