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皮書》| 靈魂深處的孤獨

圖書館講座時,有位精緻的大姐常來捧場,她也參加了其他的講座。有幾次私下聊天,她說來聽課是覺得我雖然年輕,但看的書多,有思想。偷偷驕傲一下,其實我不僅喜歡看書,還有電影。今天我們聊一部今年奧斯卡大熱——《綠皮書》,內容涉及部分劇透,請選擇閱讀。

電影講的是1962年在黑人仍遭歧視的美國,白人司機護送黑人音樂家南下巡迴演出的故事,典型的公路電影。根據真實事件改編,電影的選角也特別好,維果·莫特森和馬赫沙拉·阿里,演技超贊。劇情酣暢淋漓,沒有多餘的一個鏡頭和場景。兩小時的電影看下來,為倆人的友誼而歡喜,也為彼此價值觀的改變而欽佩,而電影表達出人性的力量讓人震撼。

觀念改變有多難

美國偉大的音樂家,三歲就公開演出,十八歲應阿瑟·費德勒的邀請在波士頓流行交響樂團進行演奏會首秀,擁有心理學、音樂學、禮拜儀式藝術三重博士學位的謝利博士,即使奉獻了一場場精彩演出,在台下仍然遭受因膚色帶來的隔離。

唱片公司在出發前,給司機托尼一個小本本,它是真實存在的黑人出行指南,規划了沿途允許黑人消費的餐廳和旅館。在旅途中,隨處可見的歧視,衝擊著原本就戴有色眼鏡的托尼。作為老闆的謝利博士只能住黑人旅館,去酒吧被人圍攻欺凌,試衣服被直接趕走,甚至夜晚出門被誣陷同性戀。如果這些小插曲還能忍受的話,作為貴賓的謝利博士竟然不能使用莊園內的衛生間,不能在自己表演的餐廳用餐,不可理喻。最過分的是,主辦方寧願冒著嘉賓不上台的風險,也要維護歧視種族的傳統,拒絕謝利博士在餐廳內用餐。一個人的歧視可以選擇無視,整個社會的偏見卻讓人無處可逃!

當整個社會都在維護這種價值觀,甚至連黑人都對此認同時,要想改變它太難太難。電影出現了兩個對比強烈的場景,一家給黑人提供住宿的旅館,同樣拒絕白人居住;停車加水時,馬路對面的黑人勞動者驚詫地圍觀白人給黑人當司機。或許,曾經被壓迫和奴役的那些人,他們已經習慣了不公正的命運。正如《被解救的姜戈》里,對黑人最狠的卻是由塞繆爾·傑克遜飾演的黑人管家。這並不是一件可悲的事情,向施暴者認同是人的正常心理反饋機制。幸運的是,不管有多少白人的迫害,也不管多少同胞坦然自己的地位,但仍然有思考者,有反抗者,黑人應該享有與其他膚色同樣的權利,謝利博士就是這樣的人。

雖然他對南巡遭受到的困難沒有做到完全的預判,但已然做好準備,他擁有的不僅僅是天賦,還有巨大勇氣。不管有多大的困難,行動比想像更具有意義。

靈魂深處的孤獨

謝利博士的出場宛如國王,他的才華和修養,給人以錯覺,彷彿他的靈魂駐錯了身體。與粗獷流痞的托尼比起來,從未吃過炸雞的謝利博士才應該是白皮膚。這種刻板映象給故事首先鋪墊了一個反差,繼而又從兩人的行為舉止、談吐書寫上抓人眼球。可以說,除了皮膚,謝利博士就是一個完美的上流人物。

然而,在這個社會裡,皮膚就是原罪,當謝利從舞台上走下來,他的光輝也將會隨之消失。那些曾經給過他掌聲的人,瞬間成了施暴者,在種族的高台俯視卑微。謝利博士叫停托尼,義無反顧的下車,在雨天里控訴自己被白人歧視、黑人排擠的痛楚。那一刻的敞開心扉,兩人的內心迸發友誼的萌芽。

托尼沒有想到,高高在上的老闆內心竟是如此的孤獨,刻進靈魂深處的孤獨。或許在舞台之下,謝利博士只是個妻子離開、兄弟不聯繫的普通人,也是個可憐人。

回到家的謝利博士讓僕人回家過平安夜,孤寞的坐在凳子上,如果沒有音樂,他可能走向生命的終點。一個人的孤獨從來都不是天生的,都是無奈的選擇。

我有個朋友的姑媽曾經離家十八年,老母臨死都沒見上一面,歸來已經四十多。當年姑媽嫁人後育有一女,但是男方家不僅窮,還有嚴重家暴。傷心的姑媽回娘家訴苦,住了幾天後老母就把她往婆家攆。姑媽很不想回去,就說你這是把我往火堆里推。不料老母回她,你已經是別人家的人,就算說死也要死在他們家。本意調解夫妻關係的老母,無意間傷透了姑媽的心。第二天她跟著婆家回去的途中,趁人不注意跳上了一趟不知終點的客車,從此十多年獨身飄零。不敢與孩子見面,也羞於回娘家,而老母多年尋女無果,最終遺憾辭世,人間悲劇。

幸運的是,謝利博士最終遇上了托尼,雖然他並不是一個好的夥伴,但他忠於職守,坦誠相待,並多次為他解圍。當謝利博士害怕托尼去接受他人工作而主動道歉時,當謝利博士願意為朋友的收入而上場時,他主動擁抱了這份友情,跨越階層和皮膚的基情。

電影的最後,我以為的橋段,餐桌上若有所失的托尼會去找謝利博士並邀請他共度平安夜,接納一個孤獨的靈魂,沒想到是謝利博士主動帶著酒站在了門口。那一刻兩人的擁抱讓人涕留滿面,生活給人太多的無奈,孤獨的陰霾無時不刻籠罩著,但也會有陽光滲透。謝利博士抓住了機會,打開心窗,讓陽光永駐在自己的內心。

人的出生沒得選,他人對待自己的方式也沒得選,但想要什麼樣的生活有的選,什麼要的未來也有的選,只要你願意!

人間值得

謝利博士和托尼違約取消最後一場演出後,來到了黑人酒吧。在這裡,盡情發揮的謝利博士發自內心的感慨真開心,每個月都要這樣一次免費的表演。能夠利用自己的天賦給他人帶來歡樂,這也是我一直在追求的個人價值——即使遭受到不公正待遇,即使因自己的外在而飽受傷害,仍然願意奉獻自己。

雖然這個社會並沒有因為謝利博士的努力而改變,但它依然值的人為此付出。歸途中他們遇到了好心提醒的警察,雖然是舉手之勞,但與落日鎮的混蛋比起來,光芒閃耀。魯迅曾說,沒有英雄的時代是可嘆的,需要英雄的時代是可悲的。當我們為了某個理所當然的舉動而感激時,確實悲哀,但不可否認它仍是黑暗裡的一束光,鼓勵人的前行。

電影的主角托尼的改變,將故事推向了人性的高潮。最開始他還是個將黑人使用過的被子直接丟棄的吹牛王,生死看淡,不服就干這樣討喜的性格讓他很真實,旅途中他掌摞主辦方,將謝利博士從酒吧救出,也用金錢從警察手上撈出謝利博士,甚至因為混蛋警察說他是半個黑人而憤怒出拳。就是這樣的一個直性子,最終改變自己,與謝利博士成為真正的朋友,並在餐桌上怒對小舅子。

其實,謝利博士已經改變了社會,德洛莉絲髮自內心的欽佩謝利博士的才華,毫不猶豫的給擁抱,並真誠的感激他對托尼的幫助。從震驚中緩過來的大家庭,很快接納了謝利博士,為他的到來感到高興。或許,在未來將會有更多的托尼,更多他這樣的家庭,為每個生命的自由平等而喝彩。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寫的是電影,談的是社會;說的是故事,聊的是人生!


推薦閱讀:

TAG:綠皮書(電影) | 人性 | 精神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