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能來過上海,去過令人流連忘返的外灘,欣賞過美麗的外灘夜景。但上海還有許多老式建築,它們汲取了各國的文化,同時秉持了傳統的風格,也使得上海成為了海納百川,開明睿智的國際大都市。
外灘
石庫門
很多人都聽過上海的石庫門建築,但如今真正用於居住的上海石庫門已經難以尋覓了,幾經周折,算是找到了一個地點。這裡的石庫門牆體上都塗上了黃漆,少了一些歷史的味道,但那逼仄的狹長小道真是讓人又追溯起了上世紀的家長里短。
以上都是現在還住人的石庫門建築,門楣的藝術設計來自設計師的巧奪天工,但也顯得陳舊暗淡。雖然塗了新漆,有了現代化的設施,但還是掩蓋不了時代的烙印。
接下來就來到了位於上海新天地的石庫門了,從這裡明顯能夠看出老式裝飾風格。帶有紅色的磚牆,時代的印記被人為地保留下來了。雖然普遍的商業模式在這裡也不會減少,但還是能夠看出人們保護歷史的初衷。
新天地的石庫門門楣。感覺和前面居住人的石庫門門楣有異曲同工之處,相似的雕刻藝術也讓我不禁揣測著那時候發生的點點滴滴。
遊客來到這裡,肯定都會想和「歷史」合個影。不少人會在這裡拍攝藝術照片,也有很多人喜歡在這長長的迴廊中漫步,感受周圍的環境帶來不一樣的氣氛。
來到了中共一大會址,彷彿看見了第一屆參會的代表們為了躲避監視,四處張望,悄悄入門的場景,著實讓人感嘆。
(此處@張媛女神)
武康路
武康路最著名的建築要數這幢武康大樓了,它是上海第一座外廊式公寓大樓,建築整體上是鋼筋混泥土結構,外觀採用了法國文藝復興式風格。
武康路上還有很多其他形式的西式建築,像這種小資洋房,吸引了許多外國友人前來入住。當然,在武康路一代,也是外國朋友們比較多的一個區域。
巴金老先生的故居也位於武康路上,在他的書房中,還能有幸參觀到巴金老先生的真跡,讓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那篇《懷念蕭珊》,是巴金散文集《隨想錄》中的一篇,是為悼念其妻子蕭珊而作。
我也能感受到巴金老先生失去妻子的孤寂感與疼痛,但還好老先生晚年有孫女陪伴,房間中的一張小床也讓我記憶猶新。
這裡還有張樂平先生的故居,也就是《三毛流浪記》的創作者,牆上的木板記錄下了先生的作品。張老先生創作的漫畫從三毛的角度生動地刻畫出了解放前老上海百姓們生活的糟粕與內心深感的無奈與艱辛。
當然還有宋慶齡女士的故居,看著真實的房屋,周圍的牆壁,更是讓人深感震撼。
多倫路文化名人街
現在我們來到了上海多倫路的文化名人街。這裡的文化氣息更為濃重,現在就讓我們踏著前人的足跡一起去看看吧!
上海從開埠時期的沙船漁村,到三十年代的十里洋場,再到如今的國際大都市,多倫路就這樣靜靜地望著時代的變遷,世人的匆匆忙碌身影也顯得那麼平淡無奇。
夕拾鐘樓,名字取自魯迅先生著名文集《朝花夕拾》。一座鐘樓,佇立在此百年,見證了幾代人的歲月,鐘聲卻依舊回蕩。
站在鴻德書房前的明顯是一位日本人,畢恭畢敬的模樣代表了日本的文化。而他卻不是書房的主人,他是一所茶莊的店主,同時也是魯迅的摯友。
魯迅會常來他的日本朋友的茶莊喝茶,同時給他的學生講書。門前的雕塑真的是栩栩如生,令人讚歎。
當然多倫路還有很多其他的歷史建築,如左聯紀念館、報紙博物館、魯迅公園等,都給這條名人街帶來了不一樣的氣韻。
外灘萬國建築博覽群
現在我們來到了位於外灘的外國建築博覽群,這裡也是遊客聚集最多的一個地方,他們在這裡合影留念,同時欣賞浦江兩岸的建築風格的鮮明對比,真是一種奇妙的感覺。
當時這裡是一片租借地區,這些建築見證了上海淪落於異族之手的滄桑歲月,然而如今飄揚在房頂的中國國旗,無不在像世界證明沉睡的獅子早已醒來。
國內外的遊客蜂擁而過,體驗上海建築與浦江美景結合的文化積澱。
萬國建築群中的鐘樓,每當鐘聲響起,都能震徹大地,是在警醒我們,勿忘國恥,也是在激勵我們要勇敢地向前走。
豫園
當然不能忘記上海的豫園,這裡全都是中國傳統的特色建築,更顯古色古香的風韻。
每天也有許多遊客來到豫園,喜歡攝影的朋友來這裡拍攝建築、園林假山、九曲橋等等景點,更多的遊客來到這裡逛豫園老街,挑選自己喜歡的商品。
田子坊
最後通過上海著名的田子坊結束旅程,位於上海泰康路。以前這裡只是一個馬路集市,經過改造後現在形成了一條打浦橋地區的特色街。
有點類似於古鎮小街的味道,遊客們來來往往,也有不少在旁乘涼休息。
同樣的也是經過了商業化改造,這裡除了保留了原來的建築風格以外,其他都是現代化的產業,服飾店、手工品店,應有盡有。
依稀從某個角度還能感到有種老上海的氣息,不是嗎?
著名畫家陳逸飛、爾冬強、王劼音、王家俊、李守白等藝術家和一些工藝品商店先後入駐泰康路,使原來默默無聞的小街漸漸吹起了藝術之風。
我們的行程呢也就此告一段落了,但不會就此停止,上海的老式風格建築給我們傾訴了屬於它們的輝煌過去,又讓我們懂得了屬於它們自身的文化內涵。
看完了上海建築風格篇,你是否對上海的建築、上海的歷史更加感興趣了呢?
高清視頻在這裡~~~:
微信公眾號:AMATIC
還希望大家能夠提出你們的寶貴意見,我們會不斷地改善與進步!
TAG:上海 | 文化 | 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