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覺流口水 試試艾灸足三里
03-19
有人睡覺醒來總 發現自己口角濕濕 的,枕巾處也會有不 少口水印跡,這些都 是夜間睡覺時流口水 所致。西醫學對其誘 因及治療方法沒有明 確的表述。 中醫認為「五臟 化液,脾為涎,口為脾 竅,涎出於口,涎為脾之液。」若飲食失調, 勞逸失度;或久病體 虛所引起脾胃運動功 能減弱、水濕停留、脾 胃濕熱;或胃裡存食 不降、胃熱上蒸致脾 虛運化失常,五臟六腑和四肢百骸就得不到濡養,肌肉彈力不足,睡覺時容易鬆弛,就會張開口形成口水 外流。
也就是說:睡覺、流口水的根源即脾胃 虛弱,治宜補脾益氣、 醒脾開胃,取穴足三里、太白。令患者取舒適體位,並將所選穴位處充分暴露,術者一手拇、食、中三指如持筆寫字狀拿灸用純艾條使艾條與穴位局部皮膚成45度角,將艾條點燃端對準穴位 處(點燃端的艾頭與穴位處皮膚的距離約 一寸左右),以患者自覺穴位局部溫熱、術者視之泛紅但不致燙傷為原則,分別於足三里、太白穴處各灸 15~20分鐘。
以足三里灸至溫熱感沿脛骨外緣向腳部方向傳導;太白灸至溫熱感 沿足內側赤白際向上行過內踝的前緣,沿小腿內側正中線上行傳導,越遠越好。左右 穴位交替施灸,每日1次,20次為一療程。
足三里是足陽明胃經的主要穴位之一,具有理上中下三焦、調節機體免疫功力、增強抗病能力、調理脾胃、補中益氣、通經活絡、疏風化濕、扶正祛邪的作用。太白穴是人體健脾、補脾要穴,能治療各種原因引起的脾虛證。艾條 溫和灸足三里、太白二穴後,具有補中益 氣、補益脾胃的作用, 只要堅持灸治,睡覺 流口水的現象慢慢就會消失。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