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澤易道:道教符咒的神奇力量
符籙是道教中的一種法術,亦稱「符字」、「墨籙」、「丹書」。符籙是符和籙的合稱。虛靖真君雲「吾家法籙,上可以動天地,下可以撼山川,明可以役龍虎,幽可以攝鬼神,功可以起朽骸,修可以脫生死,大可以臻邦家,小可以卻災禍。」
足見其用途之廣、靈驗之至。而民間奉請鎮宅符、招財符、保胎符、和合符、護身符、文昌符者,更是比比皆是。符籙之靈驗自不待言,而其何以有此靈驗者,卻很少人知道。
但是,符怎麼就可以役使不可見的鬼神呢?
二、符文本乎道生論
《雲笈七箋?三洞經教部?符字》雲「一切萬物,莫不以精氣為用。故二儀三景,皆以精氣行乎其中。萬物既有,亦以精氣行乎其中也。是則五行六物,莫不有精氣者也。以道之精氣,布之簡墨,會物之精氣以卻邪偽,輔助正真,召會群靈;制御劫運,保持生死,安鎮五方。」「符者,通取雲霧星辰之勢;書者,別析音句權量之旨;圖者,畫取靈變之狀。」
認為符本是自然而成,即是由道生成。其實這和《文心雕龍?原道》中所論文章之起源的觀點是一致的。其文雲「日月疊壁,以垂麗天之象;山川煥旖,以鋪理地之文,此蓋道之文也。」在劉勰看來,文並非是是《說文》中「單體為文,繁體為字」的文,也並非後世所謂文章的文,廣義來說文即是自然界的一切形狀。如雲霞的色彩、龍鳳的羽毛、泉石的韻致,這些自然而成美,是大自然的傑作。所以文,並非是人才有,自然界本就存在的。
足見道教對於符文來源的解釋,並非其獨創,而是我國古人對文字文章生成的理解。即是一切萬物皆由道而生,符書(文字)也由道而生,正因為其本乎道,所以具有劾召鬼神、贊化天地的功效。古人有珍惜字紙的習慣,《文昌帝君陰騭文》中教人「惜字一千,延壽一紀。」以前我以為古人如此是希望由此而培養對讀書人的尊敬,而今看來對於文字的敬畏,其實是對冥冥不可知的道的敬畏。
道教認為,符和文字本是同根,都為自然之氣所結;而氣即是道之氣也,於是以生於道的符,來劾召本於道的幽冥,就好比是用磁石吸鐵一樣,自然感應。這是關於符何以靈驗的一種解釋,也是本章所闡述的問題。
三、神氣同源論
虛靖真君雲,「神之所寓,靈自從之」,以符之靈驗,本乎神明。神又何嘗不本乎道呢?道教中雖然有精氣神之說,然依筆者一點淺薄的認識,精氣神雖有三個名字,而其源頭本是一體。是故在同一個太極圈內,精氣神互相轉化,亦相互影響,《心印經》雲「神依形生,精依氣盈」。
既然符文是由道而生,而符文的靈驗在於神明,那麼我們就必須解釋一下符文、道、神之間的關係了,而連接這四者的關鍵就在於「氣」。
認為道氣是一切萬物的祖宗,是宇宙生成的根本。但是其在《道德真經廣聖義》中又雲「老君生於無始,起於無因,為萬道之先,元氣之祖也。無光無象,無音無聲,無色無緒,幽幽冥冥,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彌綸無外,故稱大道。大道之身,即老君也。萬化之父母,自然之極尊。」
四、餘論
通過上文的論述,我們知道道教所謂符就是先天道氣所化,所以可以感召鬼神。這些在我們看來似乎有些荒誕,其實不然。蓋有形即有靈,一切有形之物,必定能夠對人產生影響。比如顏色、聲音、氣味、氣流等,都可以影響人的情緒。
道法中分天心法、神霄、清微各派,大抵都以鍊氣為主,而其至妙境界就是「心香一焚,心符一熱,萬神聽命,會捷雷宿之方,窮弄雨師之柄,一檄雷轟,一喝雨至。」既然符文為道氣說結,那麼我身中如果有存有天罡之氣,那也可以感召鬼神,不假符命。
而其所蘊含的神秘力量,也會逐漸被認識,一切武斷的否定都是不可取的,符文存在了這麼久,必定有其合理的成分,我們應當深入研究,使之造福於人類,利益於國家。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