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M的一些前前後後

進入研究所,恍恍惚惚的兩年過去了,前陣子度假回趟家,在來回的飛機上思考了一些問題,感覺還有點意思,想和大家分享討論。

BIM的定位

人類工業的發展到目前來看,已經、正在或者將要經歷的階段有五個,即手工化、機械化、自動化、信息化以及智能化。這應該也是信息化的產業升級在德國被稱為工業4.0的緣由。同樣的,在我的視角來看,建築行業的發展也需要經歷這些個階段。

(原圖出處:Level 1 Standards)

上圖是NBS所定義的BIM的四個階段,某種程度上也是對BIM發展歷史的簡單介紹。所以,看起來BIM雖然是個全新的概念。然而本質上說,BIM並不是一夜之間毫無徵兆地出來的。這個行業的名稱以前叫做CAD或者CAE(計算機輔助設計或計算機輔助工程),當實現了一定程度的自動化以後,便開始準備朝著的信息化階段邁進了。於是乎,信息建模、資料庫、語義網、甚至雲技術等一些列相關的概念和科技被引入到了建築行業中。所謂的建築信息建模(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是在這樣的歷史大背景下應運而生的。

對BIM發展的理解

從一個人對陌生人的態度可以基本判斷這個人內心是開放還是保守的。同樣,建築領域面對BIM的態度就很明確得反映出了行業及其保守的本質,有一點需要說明,這個行業的本質跟國家或者文化無關,而是由行業從業者的普遍知識儲備和認知程度的有效反映。如果國外的建築行業這麼開放也就不會出現各個國家通過官方出台路線圖之類的政策來積極宣傳、鼓勵、支持、推進建築信息化的進程了。一項技術在雛形階段被唱衰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不管是工業界還是學術界的從業人員也不需要太糾結,歷史上類似的事情不勝枚舉,或許這就是人的本性吧。但是還是希望一部分成熟的建築領域從業人員能夠看到信息化是發展的必然趨勢,並且堅持摸索下去。等待技術真正的全面落地,需要的是耐心和時間。

(沒有找到原圖,就從 @呂凱垣 的回答裡面盜了這個圖)

麥肯錫的這張圖反映了各個行業的信息化程度,建築行業位居倒數第二。作為讀建築信息化方向的博士生,初看到這圖的時候我心中有種使命感,就覺得我們的努力是為了能夠讓本行業的排名往上走幾位。前些日子,我又回過頭重新打量了這張排位表,然後意識到之前的解讀略顯青澀。梁文道在某一期的《一千零一夜》裡面提到了路徑法則的概念。簡述之就是,事物在當下呈現出來的狀態,是歷史發展的結果,是有據可依的。如果想合理改變它,就很有必要去了解它一路發展到現在的路徑。這個理念給解讀這圖提供了一個新的角度。

應用科學的發展是基於基礎科學的研究成果,系統性交叉學科的發展則相對滯後于于各自專業獨立的發展。整個建築行業的信息化其實需要和非常多的領域做結合,比如,高效收集地理信息需要用過無人機,智能工地建設需要引入圖像識別技術,數據挖掘的智能演算法能解決一些大項目的工程管理問題等等。某種程度上,這張表格的排位表示的正是信息化的發展順序。只有排名前面的一些行業信息化成熟後,它們的技術才能在建築行業實現應用或者再開發。這一小節第一段的最後一句話提到的耐心和時間指的就是這個。

互聯網的發展使得現在信息的獲取更加方便,但是科研和工程中應用之間十到二十年的代差還是沒法這麼快縮減。08年大家忽然知道了有個東西叫高鐵,彼時的高鐵技術已經發展得相對成熟,還是受到各種非議,而且非行業內部人士還不知道我國自己的「中華之星」(項目儘管夭折了,但是技術人員在這過程中的經驗和技術積累不就是後面更好更新消化外國技術的基礎嗎?)。現在建築信息化其實是被公眾過早地認識了,各種不成熟的看法和討論的出現其實很正常。

早一些進入BIM領域

BIM不是Revit,或者說BIM不止Revit。知乎上主流的關於BIM的問題和回答其實都圍繞著一句話。但是不可否認,熟悉以Revit為例的BIM軟體其實是開始熟悉了解BIM的開始。平時也會有沒上過我們研究所課的學生問我怎麼入門BIM,我基本上就給他們推薦三樣東西:1)Revit,2)《BIM Handbook》3)BuildingSmart的官網和上面IFC的文檔。也看到有朋友在知乎上吐槽,看到這兒關於BIM的內容越來越向軟體和證書跑偏,心中甚是無奈。可認識需要一個過程,能從熟悉軟體開始其實也沒那麼糟糕。真BIM還是假BIM不重要,感覺學到了新東西就好,大浪淘沙前總是避免不了群魔亂舞的。

言歸正傳,我個人比較建議建築領域的從業人員還是儘早去接觸BIM,哪怕只是從熟悉軟體開始。08年我讀土木的本科,當時剛好是一個爆發期,到了12年我畢業,整個建築行業已經是強弩之末了。現在人工智慧這麼火,其實受益的不是後面幾年進大學學計算機的孩子,而是08年前後跟我一批上大學,讀了計算機專業的人,他們在這個行業最迅猛發展的時候,自己已經全副武裝,整裝待發了。而眼下,BIM剛剛出來還不久,至少大學裡面類似建築信息化的專業課程還寥寥無幾,在別人都觀望、不知所措甚至不看好的時候擁有遠見、投入資本,蓄勢待發。到了建築行業信息化的大潮到來時候, 希望你們已經準備好了。

專欄改了新名字

之前取那個不陰不陽的名字時候,就是為了以後找時間改了它。在研究所里待了兩年,無論是來自工作還是平時的積累,對BIM和人工智慧都有了些淺薄的了解。於是乎,就想著差不多是時候了,而且新名稱也簡單好記很多。本專欄的特點就是更新極其慢,慢的原因也在於希望每一篇都帶著乾貨呈獻給大家。

以上。


推薦閱讀:

TAG:BIM | 土木工程 | CA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