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瑞幸咖啡在想什麼?

咖啡也乘上了「新零售」的東風,可是據我了解,線上外賣送咖啡,線下開實體店的模式,不是很早就有了嗎?瑞幸咖啡如何戲這麼足?

(省略介紹)

要看清楚瑞幸的發展思路,首先我們要看清業務模式。

瑞幸分為線上外賣業務和線下實體店業務兩部分。所以其競爭對手應該包括三種:線下業務對標的是類似星巴克這種線下實體店咖啡;線上業務對標的是一些也做咖啡外賣的咖啡店(比如太平洋咖啡、連咖啡等);另外,其針對企業客戶這一塊業務對標的是速溶和罐裝咖啡,比如雀巢、麥斯威爾等。同時,瑞幸咖啡其實是想藉助「新零售」和「中國品牌」這個噱頭,覆蓋廣闊的咖啡外賣需求的同時,收集國內咖啡市場的數據,從而進行線上+線下聯運模式。

對於線下實體店業務,核心競爭力是場景,場景依賴品牌效應的打造和氛圍的建立,這其實是星巴克的核心實力,星巴克已經成為一種社交+軟性工作的符號了,而不僅僅是咖啡售賣。這也是為什麼瑞幸要打造四種線下店的原因,增強品牌定位。但是就這一核心競爭力來說,瑞幸還有一段很長的路要走。

瑞幸自己也意識得到要打造長期的品牌效應,需要長期的運營和用戶積澱,不是短期能完成的事情。所以其重頭戲在線上業務。首先,對於同樣做咖啡外賣的咖啡店競爭,核心競爭力在於咖啡口感和性價比。在大部分人群無法區分咖啡口感好壞的情況下,好的口感、大師級研製、XX咖啡豆暫時都只是吸引流量的噱頭,真正吸引流量的落腳點在於性價比。所以我們看到,瑞幸所有咖啡種類的價格,比其他線上咖啡店的價格都要低一些,加上強度補貼,買一增一,買五贈五,聚合了很大一批流量。順豐作為支持其外賣運輸第三方,其業務能力和外賣小哥的素質自然不比其他平台的騎手團隊低。所以沒毛病。

然而聚合流量還只是第一步,未來重點在於如何進行長線運營,把這些流量留住。就我個人體驗來說,在對咖啡口感區分度不高的情況下,我想定一個外賣,首先會使用幾個外賣平台,比如美團、百度外賣、餓了么等。這是由於其商家數量多,消費者的選擇多。加上除了咖啡外賣,還有其他品類,方便了我的一攬子購物。所以對於瑞幸咖啡來說,要讓消費者一想到「叫一個咖啡外賣」,就打開瑞幸APP,這個要求瑞幸具備極強的品牌粘性。當然,未來也不排除瑞幸採用第三方外賣平台,但這樣,瑞幸似乎就沒有那麼「特別」了。

所以,其線上業務出現了另外一塊,就是企業客戶。非常類似於神州出行的企業客戶業務。由於對標速溶和罐裝咖啡,所以瑞幸主打「專業、低價、新鮮」。相當於對企業客戶來說,相比速溶咖啡來說,一杯瑞幸也貴不到哪裡去,但是卻比速溶更加專業和新鮮。

所以現在的瑞幸可能在做三件事:

第一,把線下店的體驗搞起來;

第二,把線上的性價比和補貼做起來,概念炒起來,先吸引流量再說;

第三,把合作的企業客戶數量做大。

第一件事是他們要長期運營的,第二件事是他們現在做的最火、吆喝聲最響的;但砸錢容易賺錢難,他們在第二件事情上的重點應該是在:如何運營這些流量;如何把這些流量往線下店轉化(或者說如何把線上和線下的流量互相轉化做起來);第三件事情是他們的基礎,沒有企業客戶業務,瑞幸和太平洋咖啡等線上線下都有的這些咖啡店,就沒有任何區別了。一旦補貼停止、價格上去、品牌效應還未成規模,生存就是問題。所以,我想他們現在的戰略重點,應該集中在如何拓展更多的合作企業,和星巴克打口水仗,各種補貼都只是噱頭,相信這一點不難理解


推薦閱讀:

TAG:咖啡 | 新零售 |